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_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

《千與千尋》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淺的絕頂之作,深具教育意義,值得大家觀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歡迎大家參考!

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篇1

昨天又重新回顧了一下《千與千尋》,看了一遍後才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

千尋只是一個與家人誤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這一段成長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齡的事,她可以說是社會上每個人的縮影,遇事膽小,懶散,愛抱怨,大驚小怪。但不同的是,她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來,拋下了自己的懦弱,無知等等的缺點,撿拾人類所丟棄的尊嚴,驕傲,勇氣,以及愛。從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宮崎駿讓我們看見了千尋的成長,那個遺失的世界中每個人的變化。

從開頭的一大段迷路過程,不難看出千尋父母其實從沒認真聽過千尋的意見。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裡的食物,他們就像世間絕大多數的父母一樣一意孤行,全然未覺身後還有一個弱小的身軀在無助地搖手,從未考慮過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參考一下孩子的意見。但是,儘管如此,我們依然看見了千尋吃著饅頭蜷起身體眼角滾落大滴大滴的淚,真真切切,不曾虛假。當一切歸於喧囂繁蕪,當亘古綠色的風拂過草原,當他們回歸人類世界時,我們卻不得不接受那個現實,千尋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卻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無所知。這,是否是宮崎駿大師隱晦的諷刺?

澡堂的湯婆婆為了讓自己手下的人一直為她做事,不惜剝奪他們的名字,名字,一個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詞,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個代號,證明自己的代號,是否想過如果沒有了他,我們拿什麼證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會忘卻,千尋亦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幫助,千尋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小白自己都不記得自己是誰,但卻一直記著千尋,大概這就是幼年時最純潔的友誼了,影片的最後千尋明白了名字喔的意義,告訴了錢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尋。”婆婆看著她,笑著說:“很好聽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著眼前的這個小女孩,高興地看到她已經學會長大。

澡堂就像是社會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尋找自我,千尋就是這樣。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無臉男,他原來只是很單純的想要報恩,報答千尋給自己了一個棲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學會了用金錢收買人心,千尋帶走了了他,帶他去尋找家。最後他在錢婆婆那裡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

千尋的世界,是那樣的美麗而恬淡,如同夏日阡陌里盛開的花朵一樣自然。當白衣的少年化龍飛起,溫和的風拂過耳畔;當青衣的少女乘龍騰空,髮絲飛揚;那一刻我們曾那樣堅定地相信。然而世界是這樣無常,仿佛風雲忽然間轉變了方向,我們期盼過,等待過的畫面如電車般悄然滑過平靜的海面消失在遠方。只聽見白龍輕輕地搖頭說,“小千,你要記住,千萬不能回頭,要一直向前走……”

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篇2

宮崎駿的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看了他的《千與千尋的神隱》,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視覺性衝擊和觸覺性衝擊非常大,真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淺的絕頂之作,深具教育意義。

千尋的離奇遭遇折射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和人魔之間的恩恩怨怨,以及人世間的情感糾葛。

千尋的父母親在喧囂浮華的城市中靈魂被侵蝕。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話說嚴師出高徒,好的家長也出乖的孩子。他們把千尋調教得很有修養,可是自己卻做得很不夠。他們只顧自己的感受,千尋多愁善感,見花凋葉落,頓生傷感之情,見石像而起敬畏之心,他們卻只顧各自欣賞美景,對她不予理會。他們在沒人的店裡大吃大喝,千尋作為一個懂事的小女孩,她極力勸阻父母親,他們根本不聽,潛意識裡只將她看做懵懵懂懂的黃毛丫頭,結果被懲罰變成肥頭大耳的豬。禁不住誘惑最終會付出代價,自食其果。現實中會有無數誘惑,如果抵不住誘惑,將自陷深淵。

當父母親變成大肥豬之後,千尋孤苦無依,幸得白龍幫助。千尋最初對白龍心存芥蒂,後來漸漸地信任她,並與這位陌生人建立獨特深厚的友誼。她學會了信賴他人,堅守友誼,知恩圖報。為了拯救白龍,她鋌而走險,克服重重阻難,最終和白龍攜手救出了父母親。說明了友誼的可貴。真正的朋友如虎添翼,能讓事情更快更好地解決。

白龍讓千尋找鍋爐爺爺,目睹那種繁忙的勞動場景,千尋深受感觸。生存就必須奮鬥,安於享樂是豬欄的理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實現提升自身的價值必須努力拚搏。生活沒有任何捷徑可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雖然鍋爐爺爺沒有僱傭千尋,但把她推薦給了小玲。他慈祥隨和,像爺爺一樣關心千尋。千尋是幸運的,她出門逢貴人,她又是不幸的,遭遇那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生死懸在一線之間。

湯婆婆窮兇惡煞,起初對孱弱的千尋很是牴觸,不屑一顧,在“腐爛大神”和“無臉人”事件後逐漸對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能力是證明價值的最好籌碼,是贏得尊重的最佳尺度。大家都受不了那股惡臭,紛紛逃避,唯獨千尋鎮定自若,儘管她也受不了,但她堅持到底,贏得了大家的賞識和“腐爛大神”的垂愛。成功總是垂青於善於挑戰的人。沒人理會“無臉人”,千尋見他可憐,就讓他進來屋子。當“無臉人”大施黃金,幾乎所有的人都紛紛對他獻媚,以至於有幾位被他吞食了。千尋對黃金毫不動心,她當時一心救恩人白龍。後來那些黃金都變成糞土,暗喻了“金錢如糞土”。貪婪導致人性的泯滅,貪念莫起,否則害人不淺。現實中,人人往往因貪戀金錢、美女、地位……而葬送自己,得不償失。敬人者,人恆敬;愛人者,人恆愛,因此後來千尋備受大家呵護崇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終得以完美的結局,千尋一家得救了,重返人世間,享受天倫之樂。

與其說這是一部神話巨製,不如說是現實寫照,是現實的縮影,給人心靈春光般的沐浴。

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篇3

有一股衝動要看這部電影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再加上去逛超市時,看到一個化妝店竟然用“千與千尋”來做店名,直覺告訴我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一看。

這部影片繼承了日本傳統中的精神:固執和玄機。裡面很多事情都揭示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1.沒有工作的人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永遠都回不到人間。因此,千尋如果想再回到人間就必須跟湯婆婆說想要找份工作。同時,如果不勞而獲,吃掉了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會受到相對應的懲罰(她爸媽因為吃了湯婆婆的豬肉而變成了豬)。這裡反映了日本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他們很討厭那些無所事事的社會寄生蟲。也正因為這種勤勞的精神讓日本變成了世界強國。

2.本影片的玄機就在於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千尋與白先生的緣分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來到了巫婆的世界後,仍然是白先生幫助了她度過了危機。善良的人會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好心人也會幫助善良的人們。一開始白先生幫助了千尋,後來,千尋也救了受傷的白先生。千尋出於好心幫了一個煤炭精靈般運煤炭,然後其它的精靈也跟著偷懶要千尋幫他們搬了,這無疑給炭爐爺爺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這裡反映了日本人的固執精神。一般情況下,他們不喜歡被人幫助,但如果你一旦幫助了就必須幫到底,有時候出於好心的幫助並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感謝。

3.在日本,他們都很重視傳統,很重視傳統的禮節。其中他們的名字就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每個人都要保衛自己的名字。千尋作為小孩子就是不清楚這個事情,於是他被湯婆婆奪去了她名字中的另外三個字,只剩下一個字:千。如果被奪去了真名,就不曉得回家的路。所以,保護自己的名字和傳統就像保護自己一樣。

4.本影片倡導的主要還是善良的待人接物方式。小千因為她本身善良,她先後得到了白先生,炭爐爺爺,煤炭精靈和小玲的幫助。她出於善良給雨中的無面人留了一扇開著的門,後來她得到了無面人的喜愛和幫助。她在洗澡場不怕髒不怕累地工作,並且全心全意地服務了最髒的客人,那個客人就是頂頂大名的河神,河神最後也給了兩顆藥丸小千但小千最後都把它們用來救人了。 “浴室上下同心,其利斷金”,這無疑也反映了日本人的團結精神,處處也反映了他們對客人的尊敬。日本人就是一個最敬業的民族。

5.親情在日本民族中是占有很大的分量。就連如此兇悍的湯婆婆在她兒子面前都是千依百順的,還講述了她對她兒子近乎溺愛,同時也把她兒子的本能扼殺了,這裡暗含了一個教育下一代的道理:要放手讓兒子經歷生活,這樣他才會長大,而不是在溫室里的花朵。不過,她兒子被施了法術變成小豬後更可愛,我喜歡。

6.當然本影片還有很多看點:水上的火車,傳統的電梯,傳統的木屋,美麗的湖景。

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篇4

《千與千尋》一直是一部廣為人知動漫電影,它是日本國寶動畫巨匠宮崎駿勇奪奧斯卡的傑作。從20xx年在日本本土上映以來,《千與千尋》一直受到廣泛好評,被稱百看不厭。

從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這樣的動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觀看還是在這個暑假。故事很富有戲劇性與童話的感覺,從悠長古老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會說話的房子”,影片的開頭給人的是一種可怖的感覺。千尋他們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小鎮,小鎮沒有人,但有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爸爸媽媽不顧千尋的阻撓,未經允許就吃起了無人看管的食物。千尋無奈之餘只好繞著小鎮走走,希望能發現點什麼。快到天黑的時候,千尋意外的看見了電車,興奮之餘又被一個叫做白龍的少年呵斥著往回趕。影片中千尋與燈的賽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尋無助的叫喊從側面又體現了人類的弱小。

後來千尋知道自己的父母變成了豬,而自己卻不得不呆在“湯屋”打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與千尋為難:湯婆婆恐嚇千尋,要把她變成豬;“湯屋”的管事特意刁難千尋,也不給千尋藥浴的牌子。影片中“湯屋”管事與千尋周鏇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對待千尋的聲色俱厲,轉眼對待客人又喜笑顏開,真是變臉比翻書還快。這樣鮮明的對比正映照了我們人的社會,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這樣獻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後無臉男幫助千尋拿到了藥浴的牌子,這時的無臉男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後來由於呆在“湯屋”久了,無臉男也被周圍的環境渲染了,變得邪惡、不知足、貪婪起來了。這裡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社會上又怎么會少了像無臉男這樣被環境所帶壞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與千尋》中比較令人驚奇的人物了,誰也沒有想到那樣噁心、邋遢的腐爛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根刺更能啟發我們,刺代表甚么呢?從千尋他們拉出來的那些東西我們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乾淨的,不利於我們生存的事物;那就不僅僅是垃圾那么簡單了。

接近尾聲時宮崎駿又創造了一個對比明顯的人物——錢婆婆,她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人人開始都以為她的性情和湯婆婆一樣惡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現大大顛覆了這種感受,我一直把她認為是湯婆婆的另一個側面——好的一面。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的雙面性吧。

故事的最後,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並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湯屋”的人都被千尋的善良所感染了,連一直以來令人厭惡的湯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總的說結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

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它警醒著我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千與千尋觀後感800字篇5

今天上課看了一部電影《千與千尋》。因為我不是宮崎駿,所以我不知道宮崎駿當時創作這部電影時的想法是什麼,他到底要帶給我們什麼。如果以成長為主題的話,這部電影就像是孩子世界的一個縮影,而千尋就是孩子的代表。它包括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靈異世界。正是這樣,它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世界中存在著許多不好的方面:人類的貪婪,冷漠,麻木等等,而千尋就是這些現象的反面例子,她時刻提醒了人類正逐漸消失的一些東西:善良,純真,勇氣,和-諧,等等。當千尋與她父母進入了另一個不屬於現實的世界,一個人類在那是不受歡迎,讓神靈們感覺到人類是臭的世界時,成長的旅途開始了。

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的壓力,使他們原有的純真、善良漸漸忘掉了。當千尋父母他們發現有很多好吃的食物時,就大吃大喝起來,完全不顧千尋的感受,最終變成了肥豬。當千尋說吃別人東西會被罵的,她父母就說有信用卡,吃完再付錢也可以。我們小時候,媽媽也會經常教我們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很不禮貌的。現在我們記住了,而大人們卻忘記了……

當父母變成豬時,千尋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去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還要救出她父母,回到現實世界中。幸運的是,她得到了白龍的幫助,而她也的確需要別人的幫助,她也要像自己的朋友白龍一樣,熱心幫助別人。白龍幫助她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她從此知道,找回自我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所以她也要幫白龍找回名字,救他於危難之中。她學會了信任和幫助,於是當她看到無臉人孤零零地站在雨中,千尋為他留了一扇門。

千尋要留在這個地方,不被變成豬,就必須要工作。於是她要找到湯婆婆,請求湯婆婆給她工作。但湯婆婆大罵:“你又任性,又愛哭,又笨,這么沒用,到底能幹什麼?”千尋以前的確是這樣,但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活下來,活下來才有機會救自己的父母。所以才忍住所有的恐懼,一滴淚也不掉,只是一再懇求:“我想在這裡工作”,這就是憑心中信念,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狂奔。在我們的世界上,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最缺的就是這種堅持。他們工作一不順利就想跳槽,可跳到哪裡都是一樣沒有機會。那些中層的領導不能容忍新人的能力超過自己,年輕人都不敢為了夢想堅持到底。他們敢辭職,卻不敢越級上告,不敢把整個公司鬧的滿城風雨。千尋這個小孩,卻一直堅持著,最終得到了工作的機會。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只有自己勤勞所得的東西才會用的心安理得。當無臉男給千尋金子時,千尋沒有要,因為她不需要,不貪財,那不是屬於她的東西,而那個青蛙就是因為貪財被無臉男給吞掉。無臉男,他迷失在欲望之都里,找不到自我。他變金子,就是因為人們喜歡金子。在現實社會中,太多的人趨炎附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者。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影教會他們不要學拜金主義,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