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觀後感900字

參觀烈士陵園,大家肯定感觸很深!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篇烈士陵園觀後感,字數在900字左右。

烈士陵園觀後感900字

800字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學校七年級學生去祭拜了鄭州烈士陵園。走進雄偉的大門,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直指矗立在廣場上的漢白玉紀念碑,兩側是如滾滾雲濤般蓬勃的翠綠松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雖說是陽春四月,但頭頂上的太陽卻如烈火般烤著大地,所有人都又累又熱,嗓子也渴地要命,但都懷著對烈士們的尊敬與愛戴,靜靜地聆聽著演講者講述那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日子。當主持人宣布:“全體默哀,立正。”時,全體師生都默默地低下頭,為那些為我們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烈士哀悼。我們近兩千人的隊伍在這一時刻競沒有發出一絲聲音,只有悲涼的哀樂輕輕地在每個人的耳畔迴蕩,迴蕩,仿佛是烈士們在不住地呻吟

在這漫長的一分鐘裡,我深深地低著頭,眼前好像浮現出從一八四零年至今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的人們,看見了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掙扎的人民,目睹了一場場中華的慘烈戰爭。李大釗、聞一多、劉胡蘭……一個個革命志士為開拓中華崛起的道路倒下了,但這隻有使後來人更加前仆後繼地衝上前。在“南京大屠殺”中遭屠城的三十萬民眾,他們流的血是炎黃子孫共同的血,可這也只能讓我們更加堅定開拓前進的決心。

默哀完畢,接下來是自由哀悼。我與同學們穿梭在如林子般密集的烈士墓碑群中。我向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主碑獻了一朵小白花,還有一朵放在了吉鴻昌烈士的墓前。吉鴻昌烈士是中國著名的抗日將軍,為了擊退日寇,他奮起殺敵,但最終倒在國民黨的槍口下。就義前,他大義凜然地寫下了一首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有這樣的人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中華民族才能立足於世界,不受它人欺凌!

在陵園內,我還發現了很多隻刻有“烈士之墓”的無名烈士的墓碑。其實,這些人更值得我們敬佩,像《集結號》里說的“生下來都給取了名字,現在怎么都成了沒名的孩子了。”的確,這些人,為祖國的事業奮鬥,以至於失去了生命。可是,他們連名字也不曾留下,就離開了我們,有多少人這樣無名地犧牲啊。於是,我又把一朵白花放在一塊無名烈士之墓前。

走出陵園,我望著外面高大的大廈,寬闊的柏油馬路,感慨道:那些偉大的烈士們,像女革命家秋瑾所說的“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一樣,用鮮血與生命,鑄成了現在的中國,我們現代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浸在烈士們的鮮血中。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還有他們所為之奮鬥的血鑄的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