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以上率下觀後感作文

《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於10月18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20:00播出。觀看了《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後大家有什麼感想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永遠在路上以上率下觀後感篇1

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館,“廉”字雕塑基座上“趕考永遠在路上”的題字深深吸引了筆者,駐足良久,思考良久。從“趕考永遠在路上”,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做合格黨員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圍繞著“永遠在路上”這個話題,筆者作了一些思考。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將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真理的實踐性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為己任,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就是“永遠在路上”的事業。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我們黨崇高的奮鬥目標、根本宗旨。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確定為自己的綱領,我們共產黨人是要解放全人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但是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一個不懈奮鬥的過程,在這個萬里長征中我們才走了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為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奮鬥就是“永遠在路上”的長征。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猶如逆水行舟,要保持永遠先進、永遠擁有,就必須保持“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狀態,砥礪前行,矢志不渝。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同樣需要我們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保持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構建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我們必須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也不可棄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都對黨組織、黨員有具體的與時俱進的要求,建設合格組織、做合格黨員同樣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工作,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對歷史的深刻總結和反思。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會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表現出的深刻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英勇民族抗爭,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也成為今天和今後繼續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支撐。《義勇軍進行曲》就時刻在提醒著我們,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的時代,繼承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更須時刻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對“永遠在路上”的最好詮釋和全面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趕考”,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清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讓我們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心態,始終保持“趕考”“應考”的狀態,用實際行動答好“兩學一做”的答卷。

永遠在路上以上率下觀後感篇2

反腐會不會或者什麼時候會降溫?這個“反腐之問”時時出現於國內外網際網路上,並伴隨著各種江湖版的猜測解讀。“永遠在路上”,這個片名也許是一種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現的並不只是簡單的反腐決心,在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這些曾經的高官講述中,我們還看到了腐敗之所以發生的內在邏輯。

比如人性弱點。白恩培說起他的腐敗動因,特別提到商人“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的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眼熱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員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當權力和誘惑都足夠大,單純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

一個個活生生的貪腐案例,不過是證明一個常識:黨員幹部並非天然境界覺悟高,覺悟和權力大小成正比更是一種奢望。儘管人性弱點,絕不是貪官腐敗的藉口,但從反腐的角度講,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人性共通,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錯犯罪的“本能”。腐敗永遠可能發生,反腐自然只能“永遠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順關於“站台”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個面幫他站個台,一起吃飯,我什麼話也沒有說,別人就知道這個人上面有人,這個事都會辦得通”。簡單一句話,道盡現實的複雜,反腐的困境。儘管權力的“籠子”在收緊,但永遠都可能有疏漏。再怎么細化規定,也難以嚴密到不允許官員和別人吃飯的程度。

因而,反腐不能局限於“盯人”,重要的還有“盯事”,如果現實中的很多事,不是誰權力大聽誰的,不是高官“一言九鼎”,那很多腐敗就可以避免。從這些貪官的講述來看,腐敗並不需要多么專業的技能,無非給商人站台、親朋“搭權力便車”等,這就意味著制度還不夠嚴密,即便從提升反腐效力的維度,反腐還極有必要“永遠在路上”。

那些曾經位高權重、始終容光煥發的官員,如今鏡頭前一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常人看來都覺唏噓,官場中人也許更有感慨。這是該反腐專題片的價值之一。這些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敗的風險和可能的落寞結局,演繹的非常到位。從教育的層面說,可能比發檔案、開會宣講的千言萬語更有直接效果。

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之前,這樣一個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紀錄片播出,傳達什麼信號,不同身份的人自會有不同解讀。根據此前預告,六中全會將研究的重點議題是“從嚴治黨”,看來所謂“反腐降溫”更不可能,值得關注的是反腐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延續。《永遠在路上》還在繼續,也許從這些“巨貪”的演繹中,可以進一步反思過去的問題所在,探尋未來的希望所在。

永遠在路上以上率下觀後感篇3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作為以後的高頻關鍵字,反腐敗之於全黨全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接連曝光出的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墮落的人和問題,在社會上造成強烈影響,也顯示出我們黨在事關生存發展的巨大考驗面前絕不含糊,中央反腐決心和意志空前彰顯。腐敗的毒瘤不除,發展就無法全方位步入正軌,在這個意義上,反腐敗鬥爭的成敗,直接關係著黨和國家的未來。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這在反腐敗宣傳工作中是一次積極的嘗試。讓腐敗分子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在螢幕上,講述其被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本身就是生動的反腐敗教育,值得全黨深入學習,引以為戒,敲響腐敗的警鐘。

公開的反腐通報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因此,社會對腐敗的認識往往隔著一層紙,對“大老虎”和“蒼蠅”之類的概念其實比較抽象,認識中也是想像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處其位的黨員幹部,也並非都有機會詳細了解腐敗分子的墮落過程和詳情。腐敗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離普通黨員到底有多遠,這些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問題,都可以在專題片中找到線索,甚至獲得靈魂深處的震撼。

落馬後首度出鏡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顧了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有的人曾經兢兢業業追求理想,但最終走向了墮落。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漸,或許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個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險之處。這就是生動的警示,這種讓人渾身顫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學習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馬高官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外界的物質誘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當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頗有市場的思想觀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也罷,這些乍看起來不起眼的誘因,很多黨員幹部都會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絕不是腐敗墮落的理由,本質上都是個人理想信念的動搖,為個人打算的貪慾占了上風。

把這些細節展示出來,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清醒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里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永遠在路上以上率下觀後感篇4

“要有靜氣、不颳風,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xx這番表態,無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還要接著乾、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恆古不變的真理。就當下來講,最不得民心的,莫過於幹部的貪污腐敗。因此,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正是順民意得民心之舉。

自以來,打虎拍蠅已漸成常態。但是,社會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適時宜的聲音。有的領導覺得,反腐打擊過多,該停一停了;有的幹部認為,反腐影響經濟,該松一鬆了。在這些雜音的干擾下,甚至民眾也在觀望,擔心反腐會不會真的變成一陣風。

必須得承認,官員的上述論調也許是別有用心,但民眾的上述顧慮確是直陳時弊。畢竟,在反腐問題上,部分地方的黨委頭頭和紀委幹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心理。他們或礙於情面或怕牽連自己,對腐敗行為睜隻眼閉隻眼;或迫於壓力或怕得罪他人,辦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這場反腐風暴中, 中央不僅在說給各級聽,而且在做給各地看。不論是常規巡視不留死角還是專項巡視重點突破,不論是65名省部級官員被查還是30位軍級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實際行動表明,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這是新一屆中央亮明的反腐態度。跟上中央的反腐節拍,各級地方黨委和紀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就應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要顧忌牽扯多,只有清除這些變節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黨的純潔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嚴懲這些腐化墮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擁護。

反腐永遠在路上,必須一級壓著一級乾;反腐只有進行時,必須一屆接著一屆反。否則,反腐如果動搖了決心,那輸掉的可決不止一場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