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燃情歲月的觀後感三則

《燃情歲月》是由愛德華·茲威克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布拉德·皮特等主演的愛情片。下文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燃情歲月的觀後感三則,歡迎大家參考。

《燃情歲月》觀後感

生命是一場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將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別人和社會既定的軌道牽拌自己前行,而內心的聲音,早在懂得諂媚於人之前就消失殆盡,又或者,永遠在耳畔孤獨的迴響。

我們無法抵擋Tristan從原野上策馬呼嘯帶來的狂野,無法阻止Alfred帶著文明進程的光環在人群中脫穎,無法攔截單純的Samuel走向他並不了解的戰火併失去生命,編劇選擇了Susan去承受這一切,在她的時間坐標上,上校的三個兒子相繼出現隕落,但每個人都背負著她無法實現的希望,膠著一生的愛恨和等待,在時間和命運捉弄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自由的氣息是殘酷的,Tristan流淌著熊的血液,追逐著自己的衝動。在Samuel的墓前痛哭的男子,長發飄揚,柔情似水,任何女人都難以逃脫那樣深情地懦弱,susan也不例外。愛上狂野的自由,就意味著接受他殘忍的選擇,“即使我有了孩子,你還是要走嗎?”Tristan幾乎沒有遲疑的翻身上馬,塵土飛揚中拋下流涕泗流的愛人。他是愛她的,我堅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如此又怎么能顧全愛情的美滿?年復一年的等待,只有莫名的玩意從孤島或荒地寄來,還有鋪天蓋地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絕望。她沒有想到過還有重逢,“永遠太遠了”,這是Susan的藉口,因為那個以為永遠到不了的等待終點居然出現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後悔和驚異,命運是如此的捉弄,小伊莎貝爾的禮服、跨坐在Tristan脖子上玩耍的samuel,那原本都是她的,熬過了那些年空洞無望的等待,還要忍受將愛人和夢想拱手送人的悲哀。

susan身上流淌著我們自己的影子,因為愛和夢選擇堅持,因為理想太遙遠而不得不放棄,因為我們不是堅定地追隨自己內心聲音生活的俗子,所以不能像小伊莎貝爾那樣,從小就堅持“他是我的男人”並固執的等到了那一天。或許,時間再開一個玩笑,讓我們像susan一樣,總是錯過最愛的人,總是和最美的夢想擦肩而過,於是相信緣分和等待,從哭著嫉妒到笑著羨慕,安慰自己平淡就是真諦。

而那些咆哮著的聲音,壓抑在心底,總在深夜不斷響起,所以,愛上他鄉的秋日傳奇,感動於自己的燃情歲月。

《燃情歲月》觀後感

愛,一種怎樣的感覺,有好多種,無論方式還是過程,都有好多種。愛是我們不再是一個人,那么就要有很多的考慮。可這不是束縛,而是心靈的驅使。為愛的人去做,共同去營造彼此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愛吧。

Samuel,涉世未深的青年,不聽父命,覺得自己長大了,根本不知道戰爭的殘酷,而冒然上戰場;根本就沒跟未婚妻商量,一意孤行,我不會怪Susan,誰都會生氣的,一個女生跟了你,想要什麼?愛與尊重,陪伴與安全吧。兩個人的生活,卻沒有商量,怎么想都會傷心的;戰場上跟哥哥都沒打招呼,自己上前線。連對自己都沒有一個正確的估量嗎?生氣的說,死得活該;好好的說,太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了。這樣可能活著也只是晚一點死罷了。

Alfred,長子,事業比較好,好到基本上只有事業了吧?她喜歡Susan嗎?不好說,反正是不愛吧。至少不是中國意義上的愛。最開始或許有點,可當後來說出來的時候,更多的是想不輸給Tristan吧?包括後來的取Susan。因為她明知道Susan不愛他,那就只能算是一種交易性的占有而已。

Tristan,次子,一個比較隨性的人,真性情,追隨自己的感覺,她喜歡Susan的時候是真喜歡。最後的那封決絕的信也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坦白。自己不喜歡那樣的對待感情的人,可是,本身就是一個喜歡隨意自在的Tristan也只能如此。包括與後來妻子的結合。雖然後來妻子的死亡是一個意外,不過也是Tristan不願守規矩的一個結果,雖然不是必然,但是存在於可能性空間中。

家,一個區分於房子的歸屬。在片子裡可能只有父親的那個地方才能叫家吧。Tristan四處漂泊,不會允許有個家的。Alfred多好也只能算是個房子,有合法的婚姻,卻沒有愛。鑒於上面對愛的分析,好多再說就會重複了。

關於歸宿,Samuel的戰死,崔斯汀的流浪,回歸;平靜與憤怒,Alfred的離家,回家;執法,幫家;Susan的選擇自上。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種歸宿,一種性格上的歸宿,環境上的歸宿。Susan作為一個比賽的爭奪品,可能最後消失的時候,就是兄弟和解的時候。所以後來的解決應該說是一個很有道理的結果。著就是人的歸宿

片子的節奏和感覺很好,舒緩的鄉下,殘酷的戰場,黑暗的權勢,溫馨的家庭。時緩時慢的和諧的穿插起來。挺喜歡的一個片子。

電影是一個講故事的形式,一個電影之所以覺得好,就是講的故事會符合我們的感覺,即使是科幻,即使是荒誕類的喜劇。也會是這樣。就想自己前面所說的那樣,本片就做到了。人的行為受自己的性格來決定,最後的直接效果,又會是由於環境,形勢的不同有一個可能性空間的中的不同選擇。而片中的各種結局,人物的命運,無疑都是很符合的,所以,這是一部看著很舒服的片子,會讓人很投入的欣賞。儘管裡面會有我們不想讓其發生的不美好的東西,而看過之後,自己會去接受。這就是一部好片。

《燃情歲月》觀後感作文

總覺得這部電影是屬於性*情中人的。因為這是部至情至性*的影片講述的是父子間,兄弟間,情人間那種無須言語而更顯深邃的情感。

握著雙管獵槍,坐在門前搖椅上老去的父親魯德羅上校。看得出他最喜歡的是二兒子屈斯坦,因為他最像年輕時的自己,雖然狂放不羈,卻擁有俠士般的劍膽琴心。而大兒子阿弗萊德刻板理智,深於城府;小兒子山繆浮躁感性*,尚嫌幼稚。但他努力掩藏這種感情,他想要自己的三個兒子覺得,他對他們的愛是公平的,並沒有厚此薄彼。只是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尤其是當山繆戰死,屈斯坦陷於自責的泥潭,阿弗萊德走上從政的道路之後。愈發蒼老的他,已無力刻意維繫那一種平衡。而更顯露出對屈斯坦的愛憐,甚至有那么點放縱。

很少見有如阿弗萊德、屈斯坦和山繆般親密無間的兄弟。確實如此,但這只限於影片開始時的那一部分。而當一個名叫蘇珊娜的少女以山繆未婚妻的名義出現後,這一切開始發生了改變。因為蘇珊娜擁有那么多迷人的地方,她的善良、純真、美麗、活潑無不同時吸引著山繆的兩個哥哥。他們都愛上了她。矛盾?抉擇?逃避?面對?

戰爭!這讓他們有了一時的喘息,卻未想奪去了山繆年青的生命。如果山繆活著,或許什麼都不會發生,可上帝引導了他。這讓阿弗萊德對屈斯坦產生怨怪,也讓屈斯坦深深悔恨自己未能保護好尚未展開美好生活的弟弟。

愛情在人最脆弱時占據他們的心靈。本已深埋心中的火苗,如今又開始撩撥心弦。否定的回答讓阿弗萊德在山繆墓前認真、莊重的表白變得荒誕可笑。更讓他因屈斯坦與蘇珊娜的兩情相悅妒火中燒。

可這對戀人也沒能獲得愛情的甜蜜果實。山繆在他們心中尤其是在屈斯坦的心中是永遠無法釋懷的桎梏。所以,他逃避了,奔向原野,與那些最本性*的動物為伴。而當浪子回頭時,一切都已不再是從前……

至始至終,在我看這部影片時,我的心總是壓抑的,從沒有愉悅過。片中的所有主要角色*在我看來都是悲劇性*的。對於魯德羅上校,長子與次子反目,幼子亡故。對於阿弗萊德、屈斯坦和蘇珊娜,他們都失去了山繆,失去了所愛,甚至連自己也都失落了。而山繆或許是其中最幸福的,他用死換得了解脫。

太重感情總是難以決斷,無法放下就會再難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