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紅色氣質觀後感

微電影《紅色氣質》新華社運用現代科技手法和獨具匠心的構思設計,將李大釗、瞿秋白等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的氣質,展現得酣暢淋漓,散發出欲罷不能的“紅色”魅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微電影紅色氣質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微電影紅色氣質觀後感篇一

無意間,點開了一部由新華社打造的微電影《紅色氣質》。該片只用9分5秒確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與其說是微電影,更像是一部微紀錄片。淡淡的敘述中,有著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電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志“相聚”,與家人“重逢”,讓人們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當看到瞿獨伊女士說;“始終不明白儒雅的書生和壯烈的革命者,哪個是我的父親”時,很是感慨。是呀,大義凜然,從容自若,笑對死亡,這就是共產黨員身上特殊的氣質,就像一杯勾兌的烈酒,相互矛盾確又渾然天成。在面對國家存亡,民族危難時,你從來都不能想像,在各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共產黨員能夠爆發出多么強大的力量。

對於一個人95年很長,而對於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黨,正值青春年華。95周年慢慢走過,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組群像,打開一部史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震驚的事情,都仿佛發生在昨天,歷歷在目,這紅色的氣質從未褪色過!95年風雨兼程,無數共產黨員先烈們憑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執著,為了黨和人民,為了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矢志不渝奮鬥終身,才使得中國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變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諧社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們是否有義務來明白先輩們艱苦奮鬥,嘔心瀝血的付出,留下並傳承那一份紅色氣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遠是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嘉興到井岡山,從瑞金到延安,共產黨的一路發展都離不開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新時代下,雖然我們不能像先輩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沙場秋點兵,但那份對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潔,艱苦樸素,浩然正氣絕不能忘。不謀私利、嚴以律己,時時刻刻以黨章黨規來約束自己,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才是廣大黨員幹部在新形勢下要傳承的“紅色氣質”。

理想誠可貴,奮鬥價更高;紅色氣質在,代代逞英豪。黨章黨紀提倡的我們帶頭去做,黨章黨紀禁止的我們堅決不做,只有紀正言行,求真務實、忠於職守、紮實工作,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揚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才能傳承與彰顯優秀共產黨員的“紅色氣質”,讓共產黨人爆發出強大力量。

微電影紅色氣質觀後感篇二

黨旗飛揚,總能夠讓我們回想起,苦難日子裡的艱難回憶。遙想當年,外族入侵,家國動盪,國雖然未破,山河卻已經不在,面臨如此困境,一部分共產黨員“揭竿而起”,挺身而出,開始為了尋求民族獨立,而踽踽獨行;及至發展高潮,卻遇上了日本入侵,八年抗戰,怎是一個淒涼與艱苦可以形容?好在眾志成城,我們取得了民族獨立,卻又陷入國內解放戰爭。戰爭終會過去,苦難也成為了鍛鍊國家意志的重要手段,從艱難起步,到今日的國家雄起,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不變的還有我們心中深藏的家國情懷。

在《紅色氣質》微電影裡,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百年之內國家的變化與共產黨員的不變。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家書抵萬金”已經是常事,更何況要留下一兩張影像資料,是何其艱難。然而,不知道是因緣際會,還是應該如此,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影像資料,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依舊被保存了下來。一張照片,是一種選擇,是一個人的全部人生……衝鋒,衝鋒,在衝鋒,在不同時期的衝鋒中,我們看見了共產黨人心懷家國、永遠衝鋒在前的珍貴品質和堅定信仰。

以家國為己任,以奉獻為平常事,讓中國共產黨具有了號召人心的能力。以家國為己任,自然,人民也便被放到了心上,心中常懷人民,人民自然會感激,會心生擁戴;以奉獻為平常事,這讓在中國的戰爭或者和平時期,都有一批堅定地開路者,若前路是荊棘,他們會踏平,若前路是敵人,他們會打敗,若前路是自己,他們會讓路……

看罷歷史,會讓人民堅定我們今天所選擇的路,更會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堅定自己的家國信仰。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捍衛這個家庭的美滿,這可能需要我們向陋習發起挑戰,可能需要我們向愚昧發起挑戰,更有可能向自己發起挑戰;而作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們有義務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以自己在建設中的貢獻,實現個人夢、國家夢。

黨旗飄揚,隨之而飄揚的,還有我們讓國家變得更好的堅定信仰。信仰在,我們的國家動力常在;信仰在,我們的復興之路,便不會更改。

微電影紅色氣質觀後感篇三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電影《紅色氣質》於近日發布。作為獻給黨95歲生日的禮物,該片以9分5秒時長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走過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題。

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他們身處的不同年代,有著他們不同的信仰與追求、不同的責任與擔當、但展現了不同時期同樣的紅色氣質與情懷。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在白色恐怖下的年代,在建黨初期,在李大釗、瞿秋白等許多同志身上展現了為成立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紅色氣質;在革命戰爭年代,在方誌敏、、楊靖宇、左權、彭雪楓等無數同志身上展現了為抵抗外來侵略,推翻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戰鬥的紅色氣質。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吳吉昌等等同志身上,展現了為鞏固社會主義勝利成果,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色氣質。

作為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發揚老一輩共產黨員,革命先烈,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奮勇戰鬥;忠於黨、忠於人民,以國家、集體、人民的利益為己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