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

兩個月的暑假過去了,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以飽滿的熱情迎來了開學典禮,為此,你有什麼感想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篇1

一曲《奔跑》過後,陳校長發表了講話,總結上一個學期的期末成績。聽,那些成績是這么的驚人,各年級各科的平均分排名都進入肇慶市前列。這和默默奉獻的老師們的辛勤勞動是分不開的。回想當初,剛踏進新環境,一切都是那么無所適從。是老師,是陪伴我們、教導我們的老師,教我們如何適應高中生活,怎樣合理分配時間,兼顧各科繁重的學習。試想,如果沒有他們不遺餘力的幫助,怎么會有我們同學今天驕人的成績?所以,在新學期,感謝為我們夜以繼日工作的老師是必不可少的!

開學典禮上,令我最難忘的就是頒獎這一環節了。聽著學校領導對成績優秀同學的讚揚,看著他們整齊有序的上台領獎,一種失落之情便油然而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我可謂是慘敗,敗得一塌糊塗。我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後退了五十名。五十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別人是進步上百名、更有六百多名以上,而我卻是在後退。我該如何面對對我滿心期待的父母?我真痛恨我自己,恨自己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到此時此刻卻後悔。但後悔只是一種於事無補的折磨方式。所以,傷痛過後必須振作起來,重拾信心,為著目標奮鬥。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為理想奮鬥,決不退縮。

在頒獎儀式後,幾位獲獎代表陸續上台發言,其中有位同學講到“對手在拚命,我在乾什麼”,這一句話令我感觸良多,印象尤為深刻。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啊!要知道,不要老是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天底下比自己努力的人多的是。關鍵是誰更努力,誰的努力更有智慧,更有價值。不要作毫無意義的努力,找準對的事情去努力才是正途。

開學典禮已經結束,但學習的步伐卻不會因此嘎然而止。就讓我帶著理想,雷響戰鼓,大步前進吧!

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篇2

今天,我們初一(9)班全體參加了三十五中的開學儀式。

一開始,我們迎接領導入場,之後我們唱國歌,雄壯的國歌聲響遍了整個會場,六個年級的學生如潮水涌到會場,人氣之旺令人振奮。又是秋高氣爽之季,同樣的開學典禮,但滲透著不同的校園風貌:文明,健康,積極,嚴謹。領導相繼發言,主要內容是:落實溫講話精神,培養“五有”人才。之後,朱校長頒發了第2屆校長獎,獲獎的是兩位學長,他們在美國留學期間,發現地圖上把中國和台灣分開了。於是,他們找到了校長要求撤換地圖,終於在強烈的要求下,校長當面道歉,並撤換了地圖。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最後,高一年級的同學表演了軍訓的成果,十分精彩。

這次開學典禮使我受益匪淺。

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篇3

開學到今天已經有兩個星期了,在這幾天裡發生了許多事:奧數考試、發喜報……但是最令我記憶猶新的肯定是開學典禮。

在開學典禮的前一天中午,白老師神神秘秘地走進來和我們說:“我現在宣布上學期獲獎學金名單。”我聽完,原本開心的心情一下子跌進了低谷,心想:這次獎學金肯定沒我的份兒。“這次三等獎獲得者是:章雨恬、姚心怡、吳楚楓,獲二等獎學金的同學是:馬郁婷。”我聽了自言自語地說:“要一等獎了,我還是捂著耳朵不聽比較好。”“現在我宣布一等獎學金名單,”白老師提高了音調:“郎史源、駱澤利、陳鑫丹。”這時有幾個同學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我這才意識到我獲得了一等獎學金。

終於熬到開學典禮了,當凌主任說道:“接下來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我差點從小凳子上蹦起來,恨不得馬上報到我的名字,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我覺得好漫長,仿佛沙漏里的沙子永遠漏不到底下。終於報到我的名字了,我急忙跑向司令台,領好獎後,高興得差點連敬禮都忘了,下台後,我緊緊地抱住榮譽證書,生怕圖書卡會掉下。

希望我每年都能領到三張圖書卡。

難忘的開學典禮作文篇4

今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我校舉行開學典禮。

操場上,人如海,歌如朝。校長在台上宣布:“開學典禮正式開始,鳴炮!”“叭、叭、叭”炮聲響了,同學們不時的跳起來。輔導員老師說:“奏國歌。”全校老師行注目禮,同學們肅立行隊禮,接著,陳書記對新學期提新要求和希望。最激動人心的是表揚上學期的雙優生,每個同學十分緊張,會場靜了下來,大家豎起耳朵,注視著輔導員張老師,認真傾聽張老師宣布各班獲獎名單。

當念到我班時,張汝天跑上獎台捧回一又疊厚厚的獎狀,全班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我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汝天,我有沒有獎狀?”“我不知道”汝天說。我翻開獎狀仔細找,終於找到了,我眉頭舒展開了,開心地笑了。接下來,張老師又宣布參加縣裡寫字比賽獲獎名單,“徐平,三等獎!”我高興地歡呼起來,“我得了兩張獎狀啦!”我沖向獎台,領回獎狀撒腿就跑,哎呀,忘了給張老師行禮。同學們譏笑說:“你才得三等獎。”我仍自豪地回答:“在縣裡參加寫字比賽得三等獎已經很不錯了。”我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加強練習,爭取第一。

開學典禮結束了,大家高興地回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