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月亮城揚州的作文

二十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寫揚州的一首詩,今天,小編就讓大家來領略一下揚州的風情文化及月的特色。下面一起隨學來欣賞關於“月亮城揚州”的作文

介紹月亮城揚州的作文1:揚州的月亮

尋一支竹,攜上一管簫,一壺茶,獨自泛舟於瘦西湖上。輕輕地,緩緩地,竹並不避開這垂柳,只徑向前去。柳葉嫩嫩的,細細的,輕托著你的臉龐。天幕上一輪圓月,此時想著“白兔搗藥成”的故事。

月光均勻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閃爍,月色便朦朧在湖面的水氣之上,夾雜著嫩柳的清香,使人賞心悅目。月光翩躚著,低吟著。這光剔透,樸素,這光美麗,純潔。

月下有晚練的人,有品茶吟詩的人,更多的是五、六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磕瓜子,一邊拉家常的人。人們盡情地享受著月光的美好。

平躺於竹筏之上,飲一壺揚州綠茶。抬頭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憂愁煩惱都拋於腦後船飄至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有一輪明月,投一顆石子於洞下的月亮,月亮變得朦朦朧朧,仿佛有些支離破碎,又仿佛有些飄忽不定。爾後,便又復攏起來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襯托著月亮,使此時之月又有一番神韻。月亮的周圍,鑲了一道黃色的邊,月邊沒有半絲雜雲,感嘆道:“明天又是個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揚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揚州便能尋覓到“許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揚州的月,以她的柔、靜、美,哺育了揚州這片熱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於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

提到揚州的月,不得不聯想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揚州的簫聲和揚州的明月是緊密聯繫的,這應了有簫必有月,有月必有簫,簫以它的悠揚純樸博得了文人墨客與絕代佳人的情物。

揚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讚頌,因為她美得純潔,美得剔透,美得不張揚,美得不妖嬈。

介紹月亮城揚州的作文2:我的家鄉“月亮之城”揚州

揚州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在江蘇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中下游。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在揚州的範圍有:郊區,廣陵區,邗江區3個地區;高郵,江都,寶應,儀征。這么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水飽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揚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醬菜等等。那當然少不了月。揚州的月我認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馬上就是中秋節了,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橋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個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種景色是多么美啊!

關於月亮的傳說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嫦娥的,有人說嫦娥奔月,有人說嫦娥下凡,還有人說吃了月餅之後就夢見嫦娥,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時候聽的很多,所以我說揚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決對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稱揚州為月亮城呢?現在有很多的人用揚州月或月亮城做廣告,現代的詩歌寫揚州的裡面總也要提到一個“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來到揚州旅遊的遊客都說;“揚州城真是名不虛傳啊。”都在為這有著月亮城之稱的揚州城而讚嘆。

揚州,它不僅有月亮城的美稱,而在月亮的基礎上的煙花三月旅遊節更是別有一翻風味,這個旅遊節可是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揚州玩,差不多都是為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李白的千古絕詩而來,雖然有了詩句,但沒有真才實料也不行所以,揚州本來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風景城;有著知識和文話的文化城;有著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記的有人說過,“淮海淮揚州。”這句話的意思是:揚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揚波以揚出了名。所以,這就是揚州的真才實料。從地圖上看,揚州屬於亞熱帶的氣候地區,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氣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三月”是指農曆,相當於一年中的四月。有資料表示說明:當時的揚州,平均氣溫為14。3攝試度,大地回春,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這就是煙花,就在這是候,揚州的市花——瓊花,伴隨著揚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調下開放,那時的揚州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煙花三月旅遊節才引來了那么多的遊客,大家都異口同聲,拍手叫好。

揚州,這個美麗城市,不但有家鄉的特產,還有“月亮城,旅遊城”的美稱。最後,我就用一首詩來結束,表達我對揚州的讚美之情:

月亮已經走過自己的歷程,如山河一樣,以七五的時間從殘缺走向圓滿此時天朗氣清一盤冰輪懸在空中,把一結白灑向人間,人的個條大道的腳步頻密如急速的鼓點。那是歸人的心跳啊!所有遊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喚,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介紹月亮城揚州的作文3:風流不盡揚州月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對月抒情,因而古城揚州便成了詩人墨客的雲集之地。

素有古詩聞名遐邇,“天下三月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的月亮確是不同一般,教人心嚮往之。

“二月明月照人愁”

皓月當空,皎潔如玉,似薄紗那般輕柔,又似白雪那般純潔,像天真爛漫的孩子,又像矜持含羞的少女,叫人憐惜,又叫人生情。

月啊,為何你會勾起人的無限哀思。

滿腹愁悵,卻又得不到傾訴,只有往事一幕幕,顯現在眼前……

靜謐的夜晚,幽靜的林子,還有這一方水池。

惟有月色籠罩在水面上,淡淡的,偶有微風輕佛,了只見一陣輕煙從眼前飄過,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許是瑤池邊上的美景,神仙般地讓人琢磨不透。

留下一絲的神秘,撩人心頭。

“二十四橋明月夜”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歌女披著銀輝,宛若雪潔冰清的玉人,悠揚宛轉的簫聲飄散在雖冰未寒的江南秋夜,迴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揚州的月亮,更有一種另類的美。

那“何處相思明月樓”的扁舟子,道出了揚州明月的美。自古以來,揚州就以吹簫的美女而聞名。揚州美,美在揚州夜,揚州夜色美,美在二分明月一聲簫。

要說揚州明月,還得“夜聽玉人簫”,揚州月與揚州人的美是一樣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美,由感而發,當然並作欣賞。

“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人張若虛的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深知揚州之精髓在於月。

總是愛在深夜,當一切都靜寂無聲時,依儇在窗旁,欣賞著月亮。

有時細如銀鉤,就像楊柳葉子般依依醉人,有時圓如玉女盤,讓人產生一種意象,月宮中的嫦娥仙子在飄然起舞,可謂“美不勝收”。

多情自古傷離別!

”楊柳岸,曉風殘月”,就連要分開的人兒都會記著那一輪明亮,即使是殘月,也會讓人永記,即便是天涯海角,難以共月,也會記著有過那么難忘的一瞬間。

在一起共賞月。

揚州明月,風流不盡,歌詠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