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心情隨筆

過年心情隨筆並不難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過年心情隨筆,歡迎閱讀!

過年心情隨筆篇1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蕩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

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

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

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今天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

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過年心情隨筆篇2

一陣風,一陣雪,滿城中落花飛絮。研香汁,展素紙,蘸霜毫傳心事。思博友,學友,戰友,都在何方?遙山隱隱,遠水粼粼。見大雪飛綿滾滾,對雪花思絮紛紛。多少閒情,想應如舊。回放一生歷史,觸摸民族之魂,我無限感慨!

回首過去一年中,我們經歷了多少災難?特大雨雪,xz混亂,汶川地震,火車脫軌,三聚氫氨等等,他們都過去了,他們只是考驗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二〇〇八年就像一首盪氣迴腸的樂章。婉轉流聲中,時而歡快、時而凝重,時而激盪、時而憂傷。在鏇律即將奏盡最後一顆音符的時候,追溯這其中難忘的點點滴滴。讓輝煌被銘記、讓溫暖同傳遞、讓國殤齊悲憫、讓明天再奮進!

回首學子一生,那是靈魂深處久久不能釋懷的生命歷程。曾經隨父母從城市奔赴農村,再從農村殺回城市,歷盡磨難,驚天動地。六十年代困難時期,鬧文革,下農村,上大學,我都趕上了。青春開放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學子的命運隨國家的命運而上下沉浮。

尊重生命仍是人類價值中最為閃亮的核心,尊重歷史仍是人類書寫中最為基本的準則,無論是青春無悔還是青春懺悔,都不應忘記。我不曾忘記曾經的狂熱、真誠、無我和盲從,我曾經迷失過,曾經狂熱過,曾經懺悔過,曾經悔恨過,曾經盲從過,曾經苦難過,曾經犯過無數的錯。但那是年輕幼稚的錯,是那個時代的錯。不是我學子個人的錯。我起網名叫江城學子,是因為我實在忘不了我當學子時那段苦難的歷史。回首過去,只有一點,那就是精神不倒。我們有著共有的精神氣質--永遠昂揚的鬥志,逆難而行的精神,面對苦難,承受苦難,堅忍執著,勇往直前。

往事不堪回首,今日金牛迎春,神州同慶!白雪畫橋,風簾銀幕,參差億萬人家。紅燈高懸,卷朱簾玉人如畫。過新年,鞭炮鳴,身似浮雲,心似飛絮。思學友,戰友,博友,一一相思遍。想一生,回憶往事,歷歷在目,真的不堪回首。

長江萬里歸帆,西風白雪陽關,依舊銀裝滿眼。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部落格四座香。過大年了,我要停博幾日,也好好享幾天清福,在這裡學子在此拜大年,願君快樂,豬年如意,牛氣沖天!

過年心情隨筆篇3

今年寒假我來到了爺爺家——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過春節。我發現這兒過年的風俗和常州的風俗差不多,而當地特有的磕頭拜年習俗引起了我的興趣。

在除夕這一天,人們蒸饅頭、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我望著桌上擺滿又大又圓、熱氣騰騰、上麵點滿紅點點、裡面飽滿棗子的大饅頭,聽著外面孩子們的放鞭炮、相互嬉戲的笑聲,和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嬸嬸、姐姐、弟弟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著團圓飯,觀看著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我也不時地和姐姐、弟弟們一起出去放煙花,扔鞭炮,盡情地享受節日的快樂!

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床,趕去給長輩們拜年。山東棗莊的拜年方式尤為特別。在常州,拜年只要對長輩說一些祝福的話,在家裡坐一坐,聊聊天就好了;而在我爺爺家呢,不僅要送上對長輩的祝福,還要給長輩們磕頭行禮。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磕頭呢?問了爺爺之後我才知道箇中緣由:

“因為棗莊離孔子之鄉曲阜比較近,而孔子一生都提倡‘孝’道,棗莊也受到了曲阜的影響,對長輩十分尊重,所以過年時才要給長輩磕頭拜年。”

俗話說得好“入鄉隨俗”,既然我來到了爺爺家,就應該按照這兒的風俗習慣給長輩磕頭拜年。我在吃早飯之前,就開始準備給爺爺奶奶拜年了。因為以前沒有磕過頭,媽媽特意為我準備了一個厚實的墊子。我滿以為這樣萬無一失,就“撲通”一聲雙膝跪下,可沒有想到這個墊子中看不中用,我的腦袋“呯”的一聲撞在地上,頭上馬上就起了一個包。這是我第一次給長輩拜年,雖然有些疼痛難忍,我還是故作鎮定,強笑著說“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周圍的家人被我的“良好”表現樂得合不攏嘴。爺爺見我第一次拜年就這樣“賣力”,忙說“行了,行了”,並笑著把我扶了起來。奶奶一邊心疼地摸著我的頭,一邊從口袋裡掏出脹鼓鼓的紅包向我手裡塞。看著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容,我早把疼痛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次春節回家過年,我不僅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家人的親情,還體驗了爺爺家特有的拜年習俗,真是一舉兩得啊!豬年春節已過,我期待著豬年春節的到來,更期待著與親人的再一次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