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樹散文

這個題目是來自一個書店門口,刻在一塊石頭上的字。

這個書店是這個城市繁華的英雄街,站在這塊石頭前,讀著石頭上的四個字,我站了許久,想了許久,起初腦子裡一篇茫然,開始追溯這塊石頭的來源,我不能夠知曉雕刻這四個字的最初原由是什麼,但是,從這塊大石頭看,的確能讓人們在這一刻直接感受到讀書在我們人生成長中的作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想,我們不難看出立在書店門前這塊石頭的用意所——提示,警示。而讀書也需要警示、提醒嗎?

可能是許久沒有進書店了,儘管我經常從這個書店門前經過,然而,在許多時候我卻忽略了這書店的存在,今夜寫讀書二字,自己都覺得有點愧疚。但是,在那一刻觸動了我心弦的文字依然強迫我寫下這個主題。我們中國具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故國,可誰在真正意義上去認識讀書的含義?讀書的社會風氣,在我們今天的一些人眼裡那無非是裝裝門面,不信你看看一些領導的辦公室,新聞採訪他們的時候,在背後的柜子里放滿是一排排厚厚的書,看上去,文化氣息濃烈,而你真正的去問問他們時,他們甚至不曉得是什麼名目。書是來讀,若要花費重金擱置在柜子里,豈不是對書存在意義的褻瀆嗎?

書是一個民族心靈的視窗,讀書是一個民族振興的源泉,我們古人尚知:書中自有黃金屋和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而在今天這樣一個需要知識的時代里,我們又是怎么看待讀書的意義呢?當然,我是不贊成古人功利性的讀書目的,這樣寫,我是讚揚古人一種讀書的精神,我想,這是我們今人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崇尚讀書,好讀書的社會氛圍,必然成為我們國人的需要,可是據一些資料統計,我們國人的讀書是落後,尤其青少年讀書更令人堪憂。

至今,我走過的城市不多,但是所到之處有個習慣,我總會抽出時間到這個地方的書店看看,也許我不能是一個純粹的讀書典範,但是,我想我會不斷的改進我對讀書的認知。讀書的目的且不用具體說,其志向不只是提高自己人生的價值,也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

說到讀書,我們就會想到我們的學習,孩子降生之後便接受教育從早到晚就是學習,從幼兒考國小,國小升國中,國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再考研……

一連串的考,這豈能說大家不重視讀書?這樣的讀書會發生在每個家庭甚至是每個人的身上,可能有多少人會像喜歡打麻將一樣去喜歡讀書呢?也許我的比喻不恰當。

因而當我佇立在那塊寫著“讀書讀樹”的石頭前時,我在短暫的茫然之後,便想到一連串的問題,處在哪裡,感覺自己如同是一棵枯樹,任由這三月的風擺布,而那塊寫著“讀書讀樹”的石頭居然活躍起來,嘲笑我的愚蠢,嘲笑過路行人的冷漠。是呀,的確一個人且不要高高在上活著,站在知識的海洋面前,我們卻不如這大海里飄著的一粒沙,如此這樣,我們有什麼理由沾沾自喜呢?我不該挖苦我的同類,但是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三月的風從耳旁略過,微微的涼意,一樣能叫人感受到一份冬天不曾離開的苦楚,我木訥的如同是被冬風耗盡的樹木,在等待著一場春天的甘露。

我眼前的城市,早已是高樓大廈,而眼前的書店居然愈來愈在這些樓中顯得矮小,難道是老了嗎?書店的門面改過許多次,而這塊石頭也是在這城市的改造中豎起來的,我想這意義不僅只是裝點書店的門面,強調讀書的分量恐怕成為我們面對這塊石頭人最多的想法。石頭不會發光,立在哪裡,我感覺自己如同是在照鏡子,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多看看,我們就會多想想,多想想,我們就會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困頓,我們就會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因此,立在這塊石頭面前,我在心裡對豎立這塊石頭人格外的仰望起來,試想,他最初的意義或許沒有想到這么久遠,可他為我們崇尚讀書風氣,改變自我人生樹起一棵樹,春天染綠了它的書一樣的枝條而他卻綠滿了我們讀書人的心田。

想到這些,我真想在這塊石頭上尋找豎立石頭人的名字,但是,在這個偌大的石頭上居然沒有,我有些不相信,便圍著石頭轉圈,好幾圈都沒找到,心裡不免想,有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頭上,人們永遠都記不住他;有的人從來不留自己的名字,而他的好卻深深的刻在人們的心裡。那為這書店豎立石頭的人,或許就屬於後者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不斷讀書的人才能像樹一樣讀懂自己,把自己變成一根有用的棟樑之才,造福社會,造福人們,為振興民族夢而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午後的陽光暖暖的,直到手機響起,我才發現自己在這塊石頭面前站了許久,不過這增加了我走進這個書店的信仰——畢竟這裡是寫著知識的殿堂美譽。

書店是上下兩層樓,可書店裡不斷更新的書還是學生們的學習書籍,至於一些書不斷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之舉,新的經典書卻很少,在書店裡溜達一圈,最後還是讀了幾篇梁實秋先生寫的幾篇短文,如《女人》、《孩子》、《衣裳》,大家就是大家,他們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能讓我們在他的文字里感知到一份人生的哲理,好的作家就是一個哲人,像是勸導你、引導你、說服你、鼓勵你。

現在是一個需要讀書的時代,把閒余的時光多去看看書,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生活中有許多影響我們的文字,在匆匆的人生中,只是我們疏忽而已。讀書就是這許多中的一種,通過讀書不但能增強我們適應是會的能力,而且能提高我們的認知,讓自己成為這美好生活的棟樑之才,這於自己於社會都是雙贏的。

走出書店已是下午五點多,在回家的路上,只感到一股股春天的暖流從身邊拂過,是呀如今我們這裡雖然還殘留著一片片冬日的淒涼,我相信,只要心存一份信仰,眼前的春天一定會變成一片片的綠意,將我們的夢變成花一樣的春色!

20xx.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