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樓的天空上散文

生於土樓貧寒農家,小小年紀熱愛文學,離鄉之前的十八年,對土樓這兩個字只是個模糊的概念。後來,又成為新的客家人,安家於穗,從事文化工作近二十年,舞文弄墨之餘,漸漸重視起自己的根來,故鄉不再是個模糊的影子,透過一年四季朦朧的大霧,我發現,年青時生活過的土地竟然是這般的親切!

深秋時節的一天,我特地造訪了家鄉的客家土樓。在汽車輪子下,饒北山區幾個鄉鎮僅用一天的時間我就跑遍了,小時候感到很遙遠的路途,在現代交通工具的幫助下,距離一下子縮短了!當然,我所拜訪的,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土樓。從新豐鎮潤豐樓開始,我的腳步走進了赤棠上樓、新彩樓;接著是馬坑鎮福樓,這座樓是客家山區最大的樓,一口古老的八角井井水現在還清甜可飲。最後拜訪了上善永善村的南陽樓,南陽樓和潤豐樓都是出教授的地方,這兩位仍健在的教授一是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詹伯慧教授,語言學家,他的父親是中山大學的詹安泰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另一位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鄧開頌教授,澳門歷史研究專家,對家鄉文化建設相當熱心的人士,最近他正組織在廣州的客家人教授、作家編寫一本叫做“客家文化大觀”的書,其中土樓就是最重要的章節。在這兩位教授的故居,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訪了他們年少時居住過的房屋、玩耍過的屋檐下、飲過的水井。看著一張張掛在牆上的黑白照片,主人年少時的家庭成員,陌生感油然而生。

土樓是客家兒女的驕傲和根。大多數的土樓建築於明代或清代,最古老的南陽樓建於元代,歷經兵匪戰火,幾經重修,樓牆還是六百多年前的樓牆,只是屋頂的青瓦和桁梁可能是近代的。土樓至今仍在歲月的風雨中巍然挺立,令人感到這是客家先民的風骨和力量,堅強、勇敢、勤勞、善良、樸素!

一座土樓就是一部線裝書。序言就是從中原戰亂遷徙而來的背景,當戰火在中原熊熊升起,作為升斗小民的客家祖先,只好背井離鄉,作別古老的家園,篳路藍縷、填沛流離、甚至乞討為生,拖兒帶女,一路逃難,最後落腳現在的廣東饒平北部山區。

初來乍到,祖先燒荒種地,勉強養活生命。他們住的是簡陋的茅寮草屋,受盡風霜雨雪和土匪惡霸的欺凌。直到根基穩了,他們才開始計畫建設土樓這樣宏大的工程,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把這些被美國人當做軍事基地的土樓建起來。村民們在喬遷之日,張燈結彩、舞龍舞獅,甚至有舞鶴的。同時大開宴席,延請四鄉父老,鞭炮聲聲,賓客如雲,熱鬧非凡。當一切歸於沉寂,一輪明月高高升起,土樓的大門被幾個壯漢合力關上。人們從此睡上了一個個安穩的覺。也許,守更人知道,曾經有一夥伙明火執仗的大盜經過,結果望樓興嘆,灰溜溜的走了。也見過猛獸兩隻閃著青幽幽光芒的眼睛,像鬼火一樣飄過村莊。所以,有了土樓這座守護神,村莊人丁興旺,散居在山中的女孩子爭相嫁到土樓里,大紅燈籠高高掛,喜酒在寒冷的冬日特別醇香,小生命的哭聲也嘹亮非凡,給土樓帶來了生氣和祥瑞。

每當雞叫過後,太陽東升,土樓里的人就會起來在井裡打水洗菜洗衣,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也有勤勞的農人,打開土樓的大門,趕著他的牛、扛著他的鋤頭,到地里幹活去了。

土樓是一支古老的歌,永遠令遊子百唱不厭!土樓是美麗的一幅畫,永遠定格在欣賞者的眼睛裡。可是,他的未來卻讓人憂心。

這次回鄉,許多土樓是我第一次造訪,加上之前去過的三饒道韻樓、陳坑八角樓、水西西華樓、石坑裡大樓、石井新樓、石井大樓、揚康耀東樓,具有代表性的土樓我都走遍了,對土樓漸漸有了明晰的認識。假如我們客家文化失去了土樓這一特殊的古建築,我們的文化將是沒有特色的文化,我們的民俗也是普通的民俗。因而,保護我們的土樓,就是保護我們的物質寶貴遺產,保留千百年來客家先民一代代薪火相傳的根源!

我兩次造訪土樓,都是先看保留完好的,再去看已經荒廢的。揚康耀東樓是個很好的例子。一踏進樓內,只見土樓殘敗,沒有一間完好的,野草長得比人還要高了,牽牛花紅艷艷的正在開放,風中傳來小鳥淒涼的鳴唱。土樓的空地上,有人在上面堆放泥土,種植蔬菜。一大叢叫做“爬牆虎”的野藤,竟然順著樓棚,爬上了十幾米高的屋頂!在這裡,我不僅看到了土樓的未來,也看到了客家文化的危機,只要人們還不樹立起保護土樓的意識,趕快行動起來,不久的將來,土樓就會在我們這塊土地上消亡!土樓消亡了,不僅是一座座古建築的消亡,還是我們一部客家先民歷史的消亡,曾經發生在土樓里的故事,將如何傳唱下去?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不是客家先民勤勞勇敢刀耕火種薪火相傳的事跡,將是深深的遺憾!所以,我是不願意看到這一結局的,我希望所有客家人都團結起來,把土樓文化保護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奉獻出我們的一顆愛心,出錢出力,讓土樓永遠留存在饒北的土地上!

時值深秋,稻田金黃一片,從大溪壩遙望故鄉的鄉村,秋色明淨,雞犬之聲相聞,仿佛桃花源里世界。古老的土樓點綴在金黃的田野上,可惜像蛛網一樣的電線乾和電線破壞了油畫般的美景,依然不減土樓文化歷史深厚無比的魅力。

我所欣慰的是,今年秋天,我有眼福飽覽故鄉土樓和田野殘存的美景,所以故鄉土樓上面的天空還是碧藍的,朵朵白雲牽動著我的情思,至於明年,土樓上面的天空是什麼顏色,我能預測嗎?據有關書籍介紹,我們廣東唯一擁有土樓的饒平北部山區,原有土樓六百五十多座,現在保留完好的和殘敗的加在一起僅僅三百餘座而已!這和周邊的福建相比,廣東的土樓保護措施十分不力,論經濟廣東那一項比福建差了?可是人家福建懂得利用和保護本身的文化資源,而廣東呢?保護土樓應當是整個廣東省的事情,而不是一村、一鎮、一縣、一市的事情,大家然否?希望在外面的客家人多點為拯救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發出呼聲!

回到穗城好幾天了,為了客家土樓,我的心情一直無法平靜下來,是為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