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作文:祈禱和平

【篇一:祈禱和平600字】

和平是大多數人希望的,但是有一些人不希望和平,希望戰爭,因為他們想把弱小的吞併,使自己變得強大。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就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全世界發生的大小戰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但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傳送和平,在當今社會仍然倡導我國倡導和平,對選、對澳、對台都提倡和平解決,難道我泱泱中國懼怕它們嗎?只不過晚國領導人希望年到士兵無家可歸,妻離子散罷了,在日本9。0級地震時,我國摒棄前嫌在70筆收收到的捐助中,56筆平自中國。對利比亞問題,中國沒有參與,只是派出維和部隊和紅十字會求助當地百姓,這才是泱泱大國的氣質,以“和”處理問題,我國是當今世界“和平使者”。中國,使美國汗顏,使日本汗顏,使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汗顏。

今天,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但對中日兩國來說,和平的前提首先應該是,在面對未來的基礎上,解決對歷史的認識問題:日本侵華的歷史不容篡改。而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卻時常拋出一些美化甚至否認當年日本對中國乃至亞洲各國侵略的論調,做出許多不尊重戰爭受害國人民感情的事情,這些舉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只要日本人不能正確地對待歷史,就不會有真正的持久和平。

同時,歷史與恥辱也使善良的中華民族悟出了一個永恆的真理:落後就會挨打!

希望我們希望和平的人一起祈禱和平。

【篇二:銘記歷史祈禱和平800字】

1894年日本海軍試圖侵略朝鮮攻打中國。但是,想要攻打威海必須經過一個島。這就是我們小記者的活動——參觀劉公島。這次威晚小記者要和來自韓國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建立起友誼之橋。

我們先後去了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北洋海軍提督署。中韓小記者兩人一組進行一對一的互助交流參觀活動。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幾個大字是xx爺爺來參觀劉公島時題寫的。博物館裡面有甲午戰爭紀念碑和許多古建築。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勇挫強敵,雖然這次戰役沒能取得成功,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卻永載史冊。

甲午戰爭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門前矗立著一個塑像,他是黃海海戰的一個大將軍——鄧世昌。他手提望遠鏡、腰上掛著劍、披著隨風飄揚的戰袍,無不彰顯英勇殺敵的氣勢。整個陳列館占地10000萬多平方米,分為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五個部分。通過珍貴歷史圖片、場景還原、3D影視、聲光電與多媒體複合等多種手段,生動展示了黃海大戰、威海衛保衛戰等戰爭場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淵與抗爭的畫面:當時日本人要搶一家人的糧食,威脅說不給就殺了他們。一家人寧死不屈,背著糧食縱身跳下井裡自殺了,死也不死在日軍手裡。展現了他們傲骨正氣的精神。

北洋海軍提督署內珍藏打撈艦船文物。標本300多件,其中濟遠艦雙主炮被稱為“鎮館之寶”。讓我們小記者看得眼花繚亂,無不讚嘆叫好。另外,北洋海軍六座炮台分別位於黃島、麻井子、旗頂山、迎門洞、東泓、南嘴。

這次劉公島之旅讓我感受到中國人在清末年前受到的凌辱之壓,也感受到中國人堅強不屈、誓死抗爭的精神。我們會永遠銘記為甲午海戰犧牲的將士們。

此行,我們中韓小記者雖然語言不通,可心卻在一起。我們一同感受著歷史的創傷,同時也為未來的和平祝福祈禱!

【篇三:銘記歷史,祈禱和平作文

儘管有的戰爭推動了歷史的車輪,然而就在推動了歷史車輪的一剎那間,有多少生命的失去,有多少美麗的山河被炸成了平地,老人失去了兒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兒子失去了父親,

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地方荒廢,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神和那一滴滴的淚水怎么不讓人心碎呢?

大洋的彼岸,中東地區,總是戰火不斷,美國飛機在上空盤鏇的轟炸聲。伊拉克那片美麗的土地上震耳欲聾,無數的生命泣不成聲,生命在顫抖,哭聲讓人類的靈魂不再安寧,這聲音,扣人心弦,但這聲音,何時才能真正消失呢?

為什麼人類就那么自私呢?為了自己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毫不留情的去傷害他人,去剝奪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個美麗的星球,人類為什麼要主宰,是誰?是誰給與了我們的權力?

不顧,支離破碎的一切,任用煙火破環一切,而那可憐的動物們也任由我們宰割,那一個個冰冷的槍口對準那充滿生機的心口,尖銳的子彈頭沖開表皮的那一瞬間,鮮血流出的那一瞬間,有沒有看見動物眼中那無辜的淚水,一個五彩的生命,又因為人類,失去了永遠生存的機會。許多家庭也是如此,家庭的紛爭,沒有煙火的戰爭還在繼續。

人類為什麼非要要選擇武力解決問題呢?和平難道真要離我們遠去了嗎?

要是一切和平該多么美好啊!家庭里沒有無煙的戰爭,該多溫馨。人類之間,各國之間,沒有紛爭,沒有戰火,和平相處,該多好。

到那時,世界沒有了傷心的淚,到處是歡聲笑語。來吧!維護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不要讓它再千瘡百孔了,不要讓我們的家園再有戰爭響起,我們祈求和平,和平解決一切!

【篇四:祈禱和平】

在南京城西南有一個地方,那是全中國人的傷疤。

過去來過南京,總也怕去看。問過身邊一些去過南京的人,有說沒去過;有說沒什麼好看,儘是死人骨頭。

一大早,天下著細細的小雨,我和此地當兵的田天冒雨趕了好遠的路,一路泥濘才走到。

這裡很冷清。來時的路上我想,即是憑弔,最好帶一束花來。又想那么個地方,想必會有的。南京人什麼都很周到,不會想不起在那附近設一個花店。可是,沒有。這地方是郊區了,周圍沒有住宅,沒有商店,更沒有花店。我應想到如今的花店只設在喧嚷的鬧市,是為太平盛世里那些迎來送往、賀喜助興者備的。

想必為了死者能得到些許的安寧,紀念館建在一個空曠寂寥的地方。進口處是一面雪白的牆壁,上寫著四個黑色大字:祈禱和平。牆下面潮濕的雨地上,一群鴿子撲閃著雪白的翅膀雍容地走動……進得門來,是一大型不鏽鋼雕塑:三根柱子拔地而起,高高擎起五個很大的鋼圈。田天告訴我:三根柱子代表著3這個數字,5個鋼圈代表著五個零。我點頭,知道那合在一起代表的是一個數字:30萬。30萬南京人,30萬中國人。

這裡很安靜。我想也許是因為人少的緣故吧。想想京城那些旅遊景點,到了旅遊旺季,人聲鼎浮,沸反盈天……便問身邊的田天:好天人多的時候,這裡大概不會這么安靜了吧?他說:一樣,很多人時也一樣安靜。是的,30萬生命的重量,壓得活著的人們怎能不噤聲?!

走過一個很大的墳包一樣的地方,是一片又一片的石刻,那上面刻著的不是古詩名句,而是應該叫做墓碑的大石塊。每一個碑上刻著的都是時間、地名和人數,多則幾萬,少則幾千數百,訴說著這些成千上萬的人,怎樣在一個共同的時間裡以令人不忍卒讀的方式暴死於江中、堤岸、荒野與街頭……旁邊有一面灰白的大理石牆壁,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死者的名字,牆的下面放著一些花,鮮花和枯萎的花,還有花籃,花籃的緞帶上寫著一些人的名字,有兒子、女兒、兒媳之類的字樣,也有一些只有授者和贈與者的名字。想來這裡雖然冷清卻並不寂寞,人們沒有忘記他們。石碑和牆的中間有一些石子,很多,大大小小堆在一起,遠看去像是沙漠,上面有數棵燒焦了的樹,炭黑的枝杈手臂一樣伸向遠方……枯了的樹卻站著,也有倒著的,橫著豎著,都是無聲的訴說……田天彎腰撿起一小塊光滑的石頭,說給姑姑帶回去做紀念吧。我搖搖頭,來這裡一趟,心裡早已堆滿了石頭,那沉重,恐怕以後的幾十年都難以消解。就讓這些石頭都留在這裡吧,一塊石頭就是一個生命,一片文字,讓它們堆在這裡,繼續以仇恨的方式,活著。

我因近視,許多東西在我乍然之下總看不太清。進去時,只見入口處有堆褚色泥塑,並不知塑的什麼。出來時仍是沒看太清。問了田天,說那是一隻手!我不禁在心裡打了個寒戰!是的,那的確是一隻手,身子埋在了黃土之下,露在地面上的只有一隻手,一隻逼真的無助的碩大無朋的手!一隻活活掙扎著卻怎么也掙不出被厚重的黃土厚重的屈辱掩埋了身軀的手!那手心裡攥著的該是走過這裡的後世百載各類種族的人們那一顆顆怦怦跳著的心吧!今天是個陰雨的日子,我忍不住想:六七十年歲月的阻隔,那手以下的埋在黃土裡的身子如今還在蠕動,還在吶喊,還在哭泣嗎?

離開大屠殺紀念館,我想在那面寫有祈禱和平字樣的牆壁前同鴿子們合個影,可惜雨大了,鴿子們死活不肯出來。飼養鴿子的師傅很遺憾,說真不巧,你們大老遠的來了,這些鴿子太嬌嫩……我們離去了,我們不願意看到那些美麗、優雅的鴿子們沾風淋雨,我們願意看著它們潔白,寵著它們嬌嫩,讓那些有風有雨的日子儘快地消失了吧!

坐在往市區去的公車上,剛過一站路就是莫愁湖。聽著售票員報出莫愁湖這個優美的名字,我心裡突然十分怨恨:莫愁,莫愁!南京,你為什麼不憂愁?中國,你為什麼不憂愁!

離開南京,我的下一站是上海。坐在繼續南下的列車上,我看著這個陰雨濛濛的城市,就像看一個遲暮的美人,在她的臉上身上,刻下了太多歲月的痕跡:那上面,有青春年少時的絕代風情,也有韶華老去後的坎坷形狀,有災難的躪辱,也有沉淪與蹉跎……在這裡,寫著一整箇中國的大喜大悲,大災大難……也許正因為此,這地方有一個名字叫石頭城。就像唐人李賀詩中說的那樣:“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個地方也只合是座石頭城,如若山水有情,黃土有意,怎么承受得了這樣的大喜大悲與大劫大難?

中國南京,一個滄桑的訴說……

【篇五:為和平祈禱】

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在那個年代,祖國的邊境時常響起槍炮聲。我每當看見父親擦槍,心裡就興奮不已。在一個孩子眼裡,槍聲和炮聲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為他無法洞悉槍炮背後的真正含義。可是,母親卻為父親擔憂,她徹夜失眠,神經衰弱,現在想來,戰爭帶給母親的恐懼是滲入骨子裡的,不管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儘管父親最終沒有參加戰鬥,最終光榮退役,但母親的心曾經揪得那般緊。

我們沒有理由不喜愛和平。和平如一首歌謠,被我們永久地傳唱。在和平的氛圍里,我們那么快樂、安詳。但是現在伊拉克的孩子們呢?槍炮聲離他們很近,他們的家園被炮火包圍著。

人們都渴望快樂的生活。就如我,在西部城市的夜晚,聽風拍打著窗,放一首輕鬆或激昂的音樂,沉醉。間或友人的電話從遙遠的地方逶迤而來,是祝福,是問候,是調侃,這種快樂的感覺沒有世俗,沒有功利,也沒有虛偽,但如果不是這樣的氛圍,而是四面火光,殺聲鼎沸,我還會快樂么?

戰爭的災難,讓無數的人成為難民,不知道伊拉克因此而有多少母親帶著孩子過著難民的生活,她們的內心一定是不情願的。當戰爭來臨時,最恐懼的無疑是天下所有的母親。在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一個史前時期的房址內,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聚集著14名死者,其中一對母親引人注目,母親靠牆跪坐在地上,右手撐地,左手將一嬰兒摟抱在懷中,臉頰緊貼在嬰兒的頭頂上。看到這裡,我怎么能不心潮起伏?這是來自心靈的選擇,這是一首樸實的歌謠,這是人間的大徹大悟。災難是無法避免的,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用不選擇武力,不選擇戰爭的方式解決矛盾。

為和平祈禱,永遠地祈禱和平,這是所有人的渴望。戰爭傷害的不只是家園,更是家園裡繁衍生息的人們,這種傷害是來自心靈的,永遠無法抹去。

因為戰爭,孩子們沒有了父親;因為戰爭,母親失去了孩子;因為戰爭,的家庭支離破碎――這是對人道的踐踏,對人性的摧毀。我們為孩子們祈禱,為母親祈禱。一切背離正義的武力使用者都將淪為歷史的罪人。

今夜無法入睡,為伊拉克的母親和孩子們。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有可愛的孩子,有慈祥的母親,有溫暖的家,我們無法在他們的哭喊聲若無其事的進入夢鄉。

【篇六:祈禱和平1100字】

戰爭對於全人類來說是浩劫,無論你說的是什麼語言,信仰什麼,對生活的態度如何,但有一點一定是一致的,那就是對和平的熱愛。而對於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受一定是相當深刻的,因為我們的祖國曾經飽受日軍的欺侮。但中國軍民為了和平不惜生命與其對抗,於是一大批歌頌抗戰中英雄兒女的優秀影片誕生了,片片讓人盪氣迴腸,部部充滿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而其中的《紫日》是近年來相當優秀的一部,那許多個澎湃激烈的情節讓我記憶猶新。

影片的情節牽引著我的感觸、我的思想。男主人公楊玉福與蘇聯女軍醫娜佳一開始對秋葉子的態度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楊玉福的母親無故被日本人用刺刀活活刺死,他的同胞被日本人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活活折磨死。但楊玉福在向秋葉子舉起匕首之時,他想起了這一切。然而,在一聲宣洩著巨大痛苦的暴吼之後,他還是最終放下了那只有侵略者才善於使用的屠刀。楊玉福是善良的,也是珍惜生命的,就算是報仇他也不願意為此而奪取別人的生命。他放了秋葉子,並且在深思過後,決定帶上她一起走,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獨走出茫茫的大興安嶺的。在後來的逃亡過程中,他還是經歷了好幾次思想鬥爭的,不過,善良的本性還是戰勝了一時的衝動,他沒有殺秋葉子,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救了她,蘇聯女戰士娜佳對女學生的仇恨絲毫不亞於東北漢子,疼愛的兒子被日本的飛機大炮給炸死,自己的戰友也因為女學生的緣故觸動了地雷,仇恨也使她一度向女學生舉起了槍,但僵持了一會兒,她還是沒有下手。受好和平的人總是這樣,他們厭惡戰爭,厭惡殺人,厭惡用子彈表達自己的仇恨。

我還被這樣的情節感動著:當日本戰敗後,一些日軍不甘心失敗,便以為天皇效命為由,不惜屠殺在中國境內的日本國民,看到這一切,秋葉子感到痛心疾首,於是,她不顧楊玉福和娜佳的阻擋,毅然奔向正在屠殺自己國民的日本敗軍,同時大聲向他們喊:“戰爭已經結束了,不用打仗了,我們可以回家了!”然而,就是在這和平的呼喚聲中,日本敗軍也對她舉起槍。在槍聲中,她手中和平的花環散了,發出和諧的、悠揚音樂的、那隻日俑外型的音樂盒也滾落於地,秋葉子睜大著雙眼倒下,眼神中還殘留著希望。就是這雙眼睛,在一剎那間,讓千千萬萬的觀眾心碎了……但是和平的力影是偉大的!影片最後以紫日為畫面結束,象徵著法西斯侵略計畫的破滅。

太陽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我們不要讓它蒙上戰爭的陰影,鮮紅的太陽只有在人們共同擎起的那一刻,才會把溫暖灑向人間。所以,我們不要戰爭,戰爭的世界是個冷血的世界;戰爭是一個使家庭破裂的劊子手,我們應該制止戰爭。這正如影片所要傳達的那樣,讓戰爭的太陽落下去吧,和平的太陽就要升起來了。

讓我們一起祈禱:和平鴿在天空自由飛翔,橄欖枝綠滿大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