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漫漫和諧之路作文

風沙吹走了百年來的繁榮昌盛,遮蔽了美侖美奐的亭台樓閣,覆蓋了商女婉轉淒涼的亡國之音,淹沒了讀書人壯志未酬的宏偉志向。但我執著地相信:世事滄桑,物轉星移,在時過境遷中,總有一些不變的東西,如——古今和諧之美。

古代有“琴之聲,瑟之韻,如出一轍,若合一契。其合而為一,繞樑三日,不絕如縷,琴瑟共鳴,其音相和,和諧也。”的琴瑟和諧相融的美感。而道家也始終存有“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世間萬物和諧相處的信仰。

可見古人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悅、自然與人的和諧之美。

千年前的盛世唐朝,某片通翠的竹林深處,漫天的綠色斜斜密密地交織出一張張簾幕,輕輕籠罩著下面的生靈,陽光透過間隙,在地上投下斑斑駁駁的影子,竹葉搖曳,清泉緩流,靜謐美妙,謂之“靄靄深竹林,林深修澗”。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中動與靜的結合又是如此的統一,如此的和諧。水從石縫中滲進去,又從石縫裡淌出來。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幽遠脫俗的江南絲竹,在裊裊地迴旋上升,月光也把它無限的溫柔細細捻碎在流水中,融靜於動,化作一縷永恆不滅的美。

月光下,身著青衫的隱士高傲地挺直著背脊,輕輕地撫弄著手下的琴,吟誦出“獨坐幽簧里,彈琴復長嘯”的千古名句,排遣出內心的孤寂。須臾,枝頭不眠的小鳥靜靜地飛落在他的肩頭,沒有絲毫怯退,卻有一絲知音之意。那個夜晚,凝重的墨線、粗獷的筆鋒、優美的潑墨畫定格下了千年間流傳的人與自然不滅的和諧之美……

或許正因為如此,盛唐才會成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安居樂業、君臣恪守其責、文學一度鼎盛的時期吧。

而常建又何曾知曉,他的“曲徑通幽處”通出了一條由古至今的和諧之路,由悠遠深邃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潛移默化至文明簡約的人與社會的和諧。

如今,21世紀的數位化時代,也許偶爾會出現打破和諧樂章的小音符,但誰又能說人的腦中只有金錢、利益與學業呢?在銀白色的摩天大樓下,在灰冷色的淅瀝小雨下,是否能找到一把艷紅的傘為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撐起一片晴天呢?在擁擠的人群里,焦急的心情中,是否能看到一抹莞爾微笑和善意的點頭,打破了因小磕碰而引起的小矛盾?在潔淨的街道上,一小步的距離中,是否能看到一角鮮紅的紅領巾,彎下腰撿起這破壞城市美的一張紙屑呢?在文明釋放的熱情中,在善良友好的眼神里,在億萬人的心裡,人與社會的和諧之花是永不凋謝的,它綻放在社會的每個角落。

每個人,若都能愛護環境,守衛綠色,誠待動物,也就可以真正領略到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真諦;每個人若都謙和禮讓,嚴於律已,寬以待人,也就可以真正感受到那份送人玫瑰駐留滿手的余香了。

在明媚的春光下,在由古至今直通未來的路上,社會的發展期待和諧的音符譜出更優美的華音。讓我們用愛的名義,用和諧的心聲,秉持著前人的優良作風,更堅定更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