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素材之和諧誠為先

20xx年高考將於6月7日、8日舉行,高考頻道編輯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xx年高考高考優秀作文素,幫助大家備考

時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語:做好事,不信,認為是作秀;幫助人,不信,認為有企圖;甚至有人遇險去解難也不信。媒體報導,廣東肇慶一70多歲阿婆跌倒後被人扶起,聞訊趕來的阿婆女婿卻對其惡語相加:“周圍的人都不扶,就你來扶?不是你撞的你會扶她?”多虧有監控錄像證明。這個故事真讓人感慨。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和諧社會。要和諧,誠為先。誠,不僅是和諧的潤滑劑,而且是和諧的奠基石。可以說,離開誠,談和諧,無異於緣木求魚。事情就是這么簡單:人與人如果互不信:“話到嘴邊留半句”;或者是互猜疑:“未肯全拋一片心”;或者是互防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能和諧得了嗎?

同樣是媒體報導,安徽合肥一76歲老大媽搭本村順風車意外身亡,車主四次提出賠償都被老人親屬婉拒,理由是要做好事人的錢,良心會不安。這種以德報德、好人好報的故事,展現了社會風氣的另一端,折射了人性誠摯美好的一面,讀來讓人溫暖感動。

和諧誠為先,就是把誠視為做人的根本。常言道:“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對於誠,我們的中華文化早有定論:唐代的李翱,把“誠”視為“人之性”;北宋的周敦頤,把“誠”看作“人之本”;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把天行四時、地育萬物當作“誠之源”。可以說,自古誠行天下,而今誠比金貴。事實最具說服力。且不說過去那個老喊“狼來了”、“狼來了”的小孩,由於自己的不誠而險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是當今那些頭上帶有不少光環的專家、學者、教授,最終由於自己的學術不誠,或抄襲、或造假,不照樣落個身敗名裂的結局嗎?

和諧誠為先,就是為人處世要誠心誠意。誠者,“開心見誠,無所隱伏”之謂也(《後漢書·馬援傳》)。可以肯定,做事只圖其表,不叫誠;幹事只謀私利,更與誠風馬牛不相及。誠,只能是以心待之,誠懇、誠摯;以實處之,實心、實意。喜歡上鏡、熱衷造勢,蓄了一尺水,卻掀一丈浪,儘管所為之事是好事,所乾之事是實事,也難免讓人疑竇叢生。畢竟,真誠,用不著表白。其心,人能感;其意,人能知。生活就是這樣:人心自有一桿秤,心心相通可預知。

和諧誠為先,就是誠字當頭,行在其中。誠,不是外衣,穿穿就行;而是行為,只有行動才行。這種行動,不是比誰說的動人,而是比誰行的紮實。這種紮實,自不妄語始:即便有天大本事,也決不說天大話語;自做小事始:見有難,幫一把;見有哭,問一聲;自放身段始:處高,向低走;有根,向民眾。相信,只要這樣做了,說不上能感天地,泣鬼神,倒是可以天天心舒暢,夜夜入夢鄉。畢竟,誠字當頭,於人有相長之益;行在其中,於己無自辱之患。

和諧誠為先,既是一種道德追求,又是一種行動底線。是道德追求,就要宣傳教育;是行動底線,就要法律約束。實踐證明,一種好的行為形成,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不能構想,人人都是雷鋒。對信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的,對有誠信不良記錄的,就要靠法律與紀律,不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讓其處處碰壁。如此,才能讓“誠果”累累,才可使和諧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