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和諧社會作文

“和諧”的交響曲正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由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譜寫著,綿延不斷,響徹雲霄。小編收集了高二和諧社會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和諧社會

和諧是什麼?字典里解釋道:相處融洽。協調。那么和諧社會又是什麼呢?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團結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俗話說得好:人心齊,泰山移。毛澤東主席也曾經說過:團結就是力量。可以這么說,社會和諧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及在理解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團結精神。20xx年夏天,重慶遭遇了一場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兩個多月里,原來肥沃的土地就乾裂了,小河斷流,稻禾枯萎。但三千一百萬堅毅的重慶人民並沒有被無情的旱魔嚇倒,而是眾志誠成,團結一心。而其他地區的人民更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賑災義演會場上,短短數小時,就收到了超過億元的愛心捐款,奉獻愛心友愛互的人群中,有捐款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家,也有自己還生活困難的低保戶!這就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宗旨!

理解是人與人之間消除隔閡,是體現和諧社會對每一個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團結精神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孔子曾經說過: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不要總是擔心和埋怨別人對自己的誤解和非議,而應該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別人。如果我們大家真正領會、做到了這一點,那么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就並不是想像的那么困難。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不僅僅是人民的團結,還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尊重自然,親近自然,養護自然,不傷害一株綠色的生命,不浪費一滴寶貴的清水,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夏天,讓我們把空調溫度調高1度,冬天再將空調溫度調低一度。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聚沙成塔,累計起來就顯現出非同一般的意義。節約能源,愛護自然,尊重,親近自然,不要再傷害任何一株花草樹木了!

如果說我們是樹苗,社會就是大地,如果沒有大地的哺育,如果沒有大地的養料,我們將在枯萎中死去。讓我們拉起手,一起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吧!

第二篇:和諧社會

對於“和諧社會”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不感到陌生吧,在新聞中、報紙上、我們所學的政治書中,到處都能看到。我國積極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在20xx年的第一場雪降臨在南方之後,我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合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牴觸。“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而出現的狀態,它標誌著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元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顧名思義,所謂“和諧社會”就是使整個社會達到均衡、穩定、有序,廣大人民民眾達到生活富裕、安居樂業、平安幸福。

那么如何創建“和諧社會”呢?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公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創造,要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不久前,有件看似平凡的事就讓我深有感觸,使我對“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個盜車賊像剛出洞的狐狸,賊頭賊腦地將一戶人家停放在家門口的一輛兩輪機車的車鎖撬開,慌忙牽著機車就跑。這時,恰巧被周圍的一個鄰居老大媽看見,只見她大聲呼喊:“快來人啊,有人偷機車啦!”周圍的其他鄰居們老老少少聞聲而出,義憤填膺,同仇敵愾,一起向那個盜車賊撲過去,不出200米大家就把盜車賊追上,將他人車擒獲,扭送到當地派出所。事後,那些見義勇為的民眾紛紛說:“現在我們最痛恨的就是這種盜車賊,我們要團結起來,見一個抓一個,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會安寧、和諧!”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奉獻出愛心,這個社會就回變得更加溫暖、更加富有人情味。如:前段日子,曾有一些漁民在颱風期間為了捕魚而冒險出海。不料,海浪洶湧澎湃,如千條巨蟒掙扎著、盤鏇著。一個巨浪咆哮而來,將漁船打翻,使漁船和漁民瞬即消失在大海里。當漁民家屬們聽到這個噩耗後,無法承受,整日以淚洗面,對生活喪失了信心。縣政府有關部門為了點燃這些漁民家屬們對生活的信心,立即組織開展了“獻愛心送溫暖”募捐活動。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紛紛慷慨解囊,把帶著顆顆愛心的錢送到這些漁民家屬們手中,使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和政府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這感人至深的愛,這不可阻擋的團結力量,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地投入到創建“和諧社會”的活動中來,付出我們的愛心和辛勤的工作,那我們的社會必將成為廣大人民民眾生活富裕、安居樂業、平安幸福的“和諧社會”。

“和諧”的交響曲正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由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譜寫著,綿延不斷,響徹雲霄。

第三篇:和諧社會

一切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要發展,社會要發展。人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直接影響著人的發展。只有高度發展、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使每一個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也只有全面發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從社會團體到每一個人,都有切實的舉措,那么和諧社會就會成為現實。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各個部分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說,社會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較好地發展,生產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顯,是社會的落後限制了人的發展,人得不到發展,社會也就相應地落後。也就是說,只有社會發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每一個人的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發展,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如此,人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如此。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也要和諧。小和諧構成大和諧,大和諧促進小和諧,和諧是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和諧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諧就是矛盾的統一,和諧就是平衡,和諧就是中庸之道,和諧就是科學發展觀,和諧才具有親和力,和諧才有活力,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的一切,那么和諧社會就會如期而至。

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進步,就是各地區、各區域共同發展,就是每一項事業可持續發展。讓人和社會都和諧,讓社會與人齊發展。

和諧則是人對自身與社會、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其實溝通也是和諧的一個組成部分。和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愛”、“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傳統文化中,都蘊涵著和諧的思想。一個中學生要想真正體味和諧,就要先從體驗社會和人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