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和諧教育的作文-2000字

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理想的社會狀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們的共同願望。社會的和諧取決於社會中每個單位細胞的共同和諧發展,學校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單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社會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思想的過程中,應該率先垂範,尤其是把課堂作為育人陣地的教師們,更應以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為己任。

一、營造和諧教育環境的意義

學校是人類文明傳播的搖籃,是培養構建和諧社會的人才基地。學生是未來經濟、社會的建設者,是新一代先進文化的繼承者、發揚者、實踐者和創造者。在學校里,學生就應該知道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學會建設和諧社會的知識。近年來,在各種思潮的衝擊下,校園也不再是一片淨土。學生的成長環境複雜化,各種文化思潮紛紛湧進校園,與校園傳統主流文化形成極不和諧的音符和色彩。正鑒於此,在校園裡開展營造和諧教育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思想意義則顯得尤為必要。

1、創建和諧教育環境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就是要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和諧教育環境的創建正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要求。

2、創建和諧教育環境是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需要。

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小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發展,既需要硬環境、實力,也需要軟環境、實力。學校的文化建設、精神建設和凝聚力建設是學校的軟環境建設,學校內軟環境建設好了,師生員工就會人際關係和諧,就能全心全意的把精力集中在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學校的發展目標就會較快地得到實現。

3、創建和諧教育環境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和諧的環境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正處在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環境對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

二、如何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思想。

營造和諧教育環境是落實人文關懷思想的需要。人文關懷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它表現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尊重、理解,這種氛圍不僅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思想呢?我認為:

1、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既成為引領學生邁入知識殿堂的導師,又成為重視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朋友。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以課堂為載體啟迪學生的心智,為學生搭建通往成功的階梯,這光榮而神聖的使命無時無刻不在提示著每位教師:要轉變教師角色。教師應該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因為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裡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因此,板起面孔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這個時代,教師應積極地點亮學生的心燭,讓學生自己燃燒起來,既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已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給他們以心理上的支持,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火花盡情碰撞,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使課堂更加生氣盎然。

2、營造接納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要充分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作好鋪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教學行動上去研究學生,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要儘量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形成一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環境。

3、在教學活動中應強調尊重、讚賞。

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讚賞每一位學生細微言行舉止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素質和優秀品質,要讓學生永遠感到我能行,尊重和讚賞實質上是師者內心的愛的外化,這種愛將續寫新型的師生關係、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4、學校要為師生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構建和諧師生關係中,學校要為師生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比如通過組織有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使師生在共同參與、協作完成活動的過程中,彼此之間增進了解、溝通與協作,為和諧師生關係的形成打下基礎。總之,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上下同心,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和諧教學環境,對於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高育人質量,都有著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