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諧的作文八篇

【篇一:和諧之美】

那美麗的鮮花,因為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和鮮潤;那藍藍的天空,因為有了白雲的打掃,才顯得靜穆和安詳;那寬廣的大地,因為有了萬物的擁吻,才顯得和平和馨香。而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國家,不也是因為互相依存,互相映襯,互相促進,一起共同發展,才呈現出那五彩斑斕的和諧嗎?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曲。和諧產生美麗,和諧生髮了力量。

和諧不是強行的,而是順其自然的。不和諧的生活不會產生共鳴,無法演奏生活美好的樂章!和諧不是停滯,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種積極的前進的狀態。在一個地方,今天和諧了,明天又會被新的矛盾所打破;我們又要做新的努力去爭取達到新的更高的和諧。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因為擁有寬容才有和諧。因為擁有寬容才有和諧。寬容是人類情感中的種子,她能在人類的心靈這片淨土上紮根發芽,再愛的保護下茁壯的成長。寬容之心是多么偉大的,她能夠熄滅怒火,她能感化邪惡播散善良,她能夠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她讓我們享受陽光一般的溫暖。雨珠一般的滋潤——寬容之和諧,竟妙不可言。

誠信是一顆珍貴的鑽石,是和諧之美的結晶。誠信好過一支玫瑰,在花園之中,她是最美的,美得妍艷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無瑕。有了誠信之後,和諧的美足以體現了!

和諧之美絕不容忍名利所縛,只有淡泊名利才可以稱為和諧之美。老鷹是為了搏擊長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無限的天空賜予了它自由快樂的空間;風帆只為乘風破浪而在海中搏擊風雨,而不是誇耀自己的檣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給予了它豪壯寬闊的樂園。其實,你也一樣,只要你用一顆平凡的心去看待,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群!

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溫暖,和諧之美——無時無刻與我們現在,只是沒有人留意到,而我卻在無意中有所發現。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友誼是一種和諧的平等。”

【篇二:和諧至上】

自從我們擁有了和諧,世界就越來越美麗。我們的生活之中都有它留下的痕跡,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與追尋,你就會發現原來和諧如此美麗動人。

和諧是一種自然美。春梅綻雪,那是一種絢麗;夏荷映塘,那是一種恬靜;晚霞拂地,那是一種優美;秋穗披霜,那是一種素雅。這裡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諧。倘若“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首之時,即在燈火闌珊處”,不免會淪陷於登山山天脈、臨水水天淵的境地一般。

和諧是一種淡薄之美。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之中行事三十年。雖然百萬家財,但他依然退出官場,隱於山林之中,與酒做伴,與鳥共舞,豈不快哉?被名所累,被利所惑,那便談不上和諧了。李太白早年自以為借才華橫溢,可以大展宏圖,可沒有被大王所重用,又被財酒迷惑,險些誤於深淵之中。

和諧是一種默契之美。可意會不可言傳,可神通不可語達,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如此之默契的要數林黛玉和寶兒哥哥。初次見面就有似曾相識之感,於是才有她“冷月葬花魂”的清高。倘若沒有海峽兩岸人民的默契,祖國統一大業很難實現;倘若沒有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深刻默契,抗日戰爭可能仍將繼續;倘若沒有全世界人們之間的默契,世界和平與繁榮將無復存在……。由此可見,默契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和諧是一種自然規律與法則。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跟著太陽走。太陽東升西落,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倘若我們人類沒有遵守它,那么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比如大氣臭氧空洞,洪水來了,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龍捲風頻頻來襲……。我們必須遵守法則,創造和諧,保護和諧,創造出和諧完美的社會。

由此可見,和諧與我們於是共進,相輔相成。它存在於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散發出自己獨特而美麗的光芒,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健康快樂、舒適開朗、青春永駐!

和諧!

【篇三:尋找和諧作文

“天空的和諧,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和諧,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和諧,如鑽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諧,留下了最後的美麗;而我所追求的和諧,是和好友一起去採擷——每一份友情,每一絲快樂,每一片希望,每一線陽光……”

和諧,便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葉子,從童年的大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樹上,只是那片片葉子依然翠得耀眼。還記得,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總愛張開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藍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藍;總愛和小夥伴們鑽在“小房子”里,看調皮的雨滴在微風中嬉戲。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草很青,那時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諧的一幅畫卷,那時的我徜徉在微風中,真的很幸福。

現在,我依然愛藍藍的天,愛藍天下美好的一切,卻鮮有時間和精力細細欣賞,偶爾抬頭望望,覺得有種陌生的親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許多情趣,平添了幾許憂煩和困惑。歲月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以前不曾明白的東西: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

和諧,便是不和諧中的完美。

在這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拚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此時已悄然根植於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麼?在我眼裡,幸福不是一疊厚厚的鈔票,一件華麗無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貪圖片刻歡娛的美酒。幸福,應該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頹喪無助時,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會帶給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難耐時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盡時一張鬆軟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時一封遠方的素箋;幸福是你噩夢後一張慈祥的笑臉。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諧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敗也是幸福,那是一種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的目標在前方,因為我有再爬起來的勇氣,因為失敗是一種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絲絲陽光溫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其實怎樣的世界才算和諧,答案就在你眼裡,就在你心中。

採擷幸福,給自己一份愉悅的心境;離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諧。

【篇四:和諧的校園】

鮮花,因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鮮潤;天空,因有了白雲的打掃,才顯得靜穆、安詳;大地,因有了萬物的擁吻,才顯得平和、馨香。而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不也是因為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和諧嗎?

和諧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時時和我們玩著捉迷藏。雖然它總是躲躲藏藏,但是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就看你怎么發現它。其實,在養育大家多年的學校里,也有和諧留下的歡快的腳步。

四年級的一天,是星期五,學校組織的大掃除正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同學們幹得熱火朝天。你看:一位同學拿著一塊抹布,正細心的擦著早已粘滿灰塵的可桌。只見他左手扶桌,右手拿抹布,在平滑的桌面上用力地擦著,一上一下,一下一上。有時碰到了擦不乾淨的東西,他便拿著從自家帶來的肥皂,在髒處小心塗抹,然後用著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那一塊小污漬給“制服”了。擦電扇的同學站在堆著兩張桌子上面,頭向上仰著,小心翼翼的拿著扇葉,目不轉睛的盯著拿抹布的手。手在空中揮動著,讓人誤以為是一為有名的音樂家在表演。一滴滴晶瑩的汗珠興奮而有調皮的從同學的額頭上冒了出來,可同學們毫不理會,用手臂輕輕一擦,汗珠孩子們便無影無蹤了。老師不愧為一班之長,讓同學們在繁亂中卻能有條有序的幹著自己份內的工作。走在學校的大道上,看著從教室里進進出出的同學,情不自禁的感嘆道:“這是一幅與美麗的校園多么和諧的畫面啊!”

在歡樂的校園環境中,不只是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大掃除,美麗的校園風光也是和諧的圖畫中一到亮麗而有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

我學習在一個詩情畫意的校園裡,那裡風景如話。走在校園中間的人工湖畔,柳樹讓風兒輕輕地撫摸著秀麗的長髮,柳枝隨風飄揚,那點綴在枝上的片片嫩葉,讓人誤以為是頭戴祖母綠的端莊少女;一群群歸來報春的燕子,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像似在為人們傳送春的訊息;魚兒在水裡嬉戲玩耍,不時地濺起陣陣漣漪。春風輕撫我的臉,帶著陣陣花的幽香,是不是春姑娘穿著花群輕輕悄悄地走來了?一旁的教室里傳出琅琅書聲,清脆而又洪亮。這聲音,與春的鏇?艚恢?諞黃穡?皇嗆托吵∶嫻淖詈彌っ髀穡

看,不論在哪,不論在何是,都有著和諧歡樂的步伐。美麗的學校里,也無不散發著和諧的魅力。要做到和諧,首先要使同學與同學關係融洽,讓美麗的校園環境一塵不染。讓我們在學校細心觀察,努力發現,就一定能發現和諧的身影!

【篇五:和諧】

《走進和諧的春天》是龔吟怡和張緒培編寫的。我讀了這本書,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社會需要和諧,我們要把和諧的歌獻給這個世界。

《走進和諧的春天》寫了社會上各種各樣感人的事跡。一共有6章,每1章分為“開篇導讀”、“警句格言”、“美文品讀”、“故事屋”、“新聞連結”、“特別行動”這6個欄目。讓我們體會到了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的道理,從而培養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愛國、敬業、奉獻、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

我想起了今年五月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這起地震震驚了全中國和全世界,各個社區、單位都踴躍捐款。我們學校發動同學和老師一起捐款。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壓歲錢,10元、20元、50元、100元,最多的捐300元。我將平時的零花錢拿了出來,捐給在汶川大地震受難的人們。在捐款時,我祝福汶川大地震受難的人們能活下來,並能度過難關,重建家園。社會各界人士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爸爸所在的衛生系統也派出了醫療隊去災區開展救護工作;為了讓災區人們有房子住,許多建築工人志願去災區建造簡易房屋;我們崧廈鎮的傘廠工人加班加點連夜趕做帳篷並運往災區;救災的車輛一次次地從各地駛向災區……

地震無情人有情,全國各族人民心連心,手牽手奏響了和諧曲,唱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團結歌。

現在天越來越冷了,可“重建家園”這個行動卻遠遠沒有停止,人們仍然在向災區捐冬衣和冬被,希望災區人民能得到溫暖和愛。多么和諧的社會呀!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社會更加美好!

【篇六:和諧】

起風了,我拿起外衣;飄雪了,我撐起花傘;寂寞了,我品茗深思;煩鬧了,我尋覓和諧……

細雨綿綿,送出春的和諧;青山翠柳,繪出夏的和諧;楓林紅葉,寫出秋的和諧;傲雪寒梅,映出冬的和諧。湛藍的天空下,涼爽的清風中,陽光是如此的明媚,空氣是如此的清新。仰視那飄逸的白雲,拋開身後臃腫的人群,在風的耳語中,在雷的咆哮里,我透過晶瑩的雨簾,想在另一個世界尋找另一種和諧。

曾經是那樣的渴望,渴望可以像良生一樣,四處去旅行,去體會自然呈給我們的獨特魅力。

不知道,記不清幻想了多少次:藍藍的天空下,青青的草地上,獨自仰臥在泥土氣息瀰漫的河邊,眯起眼睛,一點一點的去感受天的空靈。靜靜地,聽著溪水潺潺,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安靜而又恬適。人與自然就這樣的平靜的交流著,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戒備和計謀,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猜疑與妒忌,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渾濁與黑暗。一切都是那么的純淨,不用過多的言語,一種感覺,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可以理解的淋漓盡致,不是別的,只是彼此之間都是如此的通徹透明。

帶著一身青草的芳香,光著腳,漫步在軟軟的草地上。前面,也許是將落的夕陽,也許是遙遠的地平線,但,這一切都已經不在重要。

在輕快的步伐里,在漫溢的笑容中,自然與人渾然一體,和諧,美好。

自然,有靈氣的生靈,它的世界簡單,乾淨。沒有齷齪的爭鬥,沒有骯髒的伎倆,沒有做作的舉止,有的是明月群星,有的是山川湖泊,有的是鳥語花香。

我,多么的希望能夠置身其中,接受永久的寂靜,接受心靈的淨化。

躋身於繁華的世俗中,偷偷的瞥了一眼漸漸遠去的自然。忽然發現,在另一個世界裡,和諧無處不在。

【篇七:和諧】

他,有彈鋏狂歌的豪放,有以酒澆愁的蒼涼,有洞察古今的睿智,有不拘禮法的瀟灑,有曠世彪炳的文章,有玉山將傾的偉岸,有眾人欣羨的頎長。在他身上,有凝聚的良知,有熔煉的憂世,有洶湧的才思,有看慣世俗的冷眼。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流瀉了多少他對“割袍斷義”的痛苦,一曲《廣陵止息》,隱秘了多少他對世代的徹悟……。風流、瀟灑、優雅、不群,這些詞配得上他,嵇康。

生於亂世,注定了他的心是苦的。朝廷對前代遺臣,毫不手軟,但對於文人,也舉刀相向。多少好友命喪禮教,多少知音魂斷鍘刀。山濤走了,空留下他在林間長嘯;劉伶去了,只留他在月夜孤獨的彈琴。時代,不允許他發表過多的言論;恐怖,不允許他放浪過多的瀟灑。

他的行為,看似與禮教不合,其實,是因為他已達到禮教所追求的境界。阮籍母親亡故,阮籍飲酒數升,又吐血斗量,何等的孝義!嵇康忽然明白,亡人不需要淚水,只要顆緬懷的心。於是,他帶酒挾琴,去安慰阮籍,兩人引為知己,嵇康大喜,卻又大悲。他喜於發現了一位與自己一樣的人;他悲於這昊昊乾坤,堂堂中原,也就兩人能夠肝膽相映。

嵇康還與向秀一同打鐵,赤膊上身,汗如雨下,周身己被炭火熏得骯髒,世人都不知這是個才華橫溢的文士。別以為這種行為在為中華文化而“抹黑”!其實,中華文化太清孤,太高傲,以至背離常規,再這樣下去會垮的!“燒燒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那好,倒不如往中華文化上抹些炭灰,使之趨於正常。中華文化至今,我都聽得見那脆亮的鏗鏗鏘鏘。

文明總會同化野蠻,但之前常常被之所征服。嵇康乾脆的打鐵聲,擾亂了歌台的絲竹管樂;嵇康案台的濁酒污染了王廷的瓊漿,嵇康放達的灑脫,刺激了縛束的禮教。終於,朝廷以“不孝”罪給嵇康定死罪!面對三千太學生的送行,嵇康依舊不說話,臨當就命,顧視月影,索琴而奏了一曲《廣陵散》,那神秘琴聲鋪天蓋地,扣擊著士子脆弱敏感的心靈。

嵇康,為中國文化留下了一脈清音。嵇康不說話,風月也陪他緘默,淡淡地看著他飲酒,悲歌,彈鋏,撫瑟。嵇康是沉默的,但他的言語早就融合在他的行為中,他的樂曲里。嵇康不說話,但我聽得見。

【篇八:和諧】

經常聽得朋友的抱怨,無非就是說現在人際關係複雜,即便在同學之間也難以和對方產生信賴感,我只是笑,不做回答。

就我所見,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不能欣賞對方,本質就在於不能發現對方的優點。而不能發現對方優點的原因,還得從自身找起。

我曾經一度自大過,認為天地萬物還不是如手旁的課本一樣唾手可得。但這種日子並未維持多久。這段日子裡,我不停地努力,試圖作成什麼。但失敗卻如密集的雨點一樣接踵而至,可又偏逢屋漏。於是失敗殘留的陰影便經久不散地彌繞在我心頭。那時的天空似乎都是陰沉的,於是我便躲在不起眼的角落反思。長久的反思並未使我認識到錯誤的根源。知識心頭上的哀傷如同大霧一般,再大也會散。而越來越多的事物如流水般擁在我的生活中。然後悲哀就沉到了湖底。只是我不再年少張狂,多了些成熟穩重。小四說這是青春成長,我只記得當年柳葉落得一地彷徨。

在晚近的日子裡,歲月將人雕得雄壯剛毅,而內在卻是更加地細微柔韌了。百鍊鋼成饒指柔。只是命運之錘煅燒你的時候,你有沒有一些抱怨和感慨呢?

後來朋友就開始向我抱怨,說現在的人們難以接觸。我笑而不答,並非是學佛祖在靈山之上捻花微笑以示眾妙,而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他。

靜夜,月色升起,我沉澱已酒的心底之事也被打撈起來。人與人之間為何不能更加貼金呢?夜風緩緩襲來,夏天大開的窗戶來回迴蕩。污濁的窗戶,透明的月光。冥思苦想,我想我明白了。我們總是隔著渲染的心態去看待一個人,這樣我們所了解的對方並不是真正的對方而這道渲染的情緒,便是人與人之間尷尬羞澀的根源,也便是人們之間的隔閡。這就不是泰戈爾意義上無法逾越的鴻溝了,而是一道由萬千巨石堆砌而成的蘇堤。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朋友,他沉默了很久。然後孩提般地笑了。然後我就把意義擴展於人生之上,人們若是能打開窗戶,虛懷若谷。那么到時自然是海納百川,百川歸海。更不會發生嘲笑別人但最終錯誤是自己的笑話了。

打開窗戶,便是和諧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