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經典素材:綠色環保生活

1.烤蔫的北半球

20xx年之夏,“環球同此涼熱”在北半球得到了最殘酷的證實。中國華北地區50年來罕有的40攝氏度高溫,讓北京的用水量創了百年之最,讓剛回落的綠豆又賣上了“豬肉價”;在已致死近300人的印度,有高官敦促政府將高溫天氣設為“國難”;連一向與酷暑不沾邊的俄羅斯,也有“近300人因消暑在河裡溺死”。持續的炙熱讓素以高效著稱的已開發國家也無奈地放慢了腳步——華盛頓的一段鐵軌居然被烤出裂紋,導致列車延誤;英國則擔心今夏高溫將打擊工人積極性,造成上億英鎊損失。面對被多國媒體和專家稱為極端天氣的酷暑,美歐等已開發國家雖有完備的預警體系,同樣無奈地只能報警,無法自救——除了及時普及防暑知識外,再發達的國家似乎也沒什麼高招。

【適用話題】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地球的警示等。

2.捕撈的尺寸

法國西部的布列塔尼是一個臨海地區,每年8月漲潮的日子,法國人都會選擇來這裡的海灘趕海撈貝類和螃蟹。

雖然海灘對公眾免費開放,但是政府對捕撈、拾撿海鮮還是有很多規定,特別是對海鮮的捕撈尺寸有著嚴格的限制。不過,當人們看到滿地爬行的螃蟹或是在礁石上密密麻麻的牡蠣時,往往會忘記這些規則的存在。

一般來說,扇貝要達到10.2厘米才可以打撈,同時在每年的5月15日至9月30日之間,扇貝是禁止捕撈的。鮑魚一定要達到9厘米才可以捕撈,同時每個人限量捕撈20隻。蜘蛛蟹一般要達到12厘米,而小龍蝦則要達到8.7厘米。

為了讓人們不但體會到捕撈的樂趣,同時還能夠達到環保的目的,布列塔尼當地的環保主義者們專門製作了防水的小卡片尺,每張卡片尺上都有各種生物的圖案和規定長度。捕撈到海鮮的人們拿著卡片尺,只要對比一下,就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將它們收入囊中了。

【適用話題】尊重規律、尊重自然、捨棄與獲得、尺度等。

3.拒絕瓶裝水的小鎮

澳大利亞一個名為班達農的小鎮宣布了一條法令,禁止使用瓶裝水。隨即,鎮上所有商鋪不再出售任何瓶裝水。外地人來鎮上也不準帶瓶裝水。小鎮免費提供裝水的空瓶子,並在主要街道增設過濾飲水器,供居民和遊客使用。班達農的行動立刻引來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說,瓶裝水是能帶來豐厚利潤的產業。難能可貴的是,班達農的商家都寧願犧牲自己的商業利益,全力支持瓶裝水禁令。他們考慮更多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塑膠瓶,以及裝水、運輸瓶裝水過程對環境帶來的污染。

生產塑膠瓶和運輸是製造瓶裝水最耗能量的兩個環節。全世界每年僅生產塑膠瓶就消耗掉5000萬桶石油。再者,一瓶水幾分鐘即能飲完,但裝水的塑膠瓶卻需要掩埋1000年時間才能完成生物降解。全世界每年需要掩埋的塑膠瓶多達950億個。如以焚燒方式處理廢棄的塑膠瓶,要產生大量的氯氣和含有重金屬的殘留物等有毒物質。

【適用話題】低碳生活、失去與擁有、家園等。

4.“森女族”

20xx年,一夜之間“森女族”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森女”又稱“森林女孩”“氧氣女孩”,她們自然、簡約、舒暢的綠色生活方式使她們成為身體力行的低碳生活推廣者。“森女族”的最初定位是指二十多歲的女孩,她們摒棄奢侈浪費的名牌生活,身穿棉布長裙,拒穿皮草,注重環保,推崇“裸妝”,這種猶如森林般清新宜人的大自然生活很快被更多的家庭主婦所青睞,不同年齡的女人,在生活細節上極致發揮著“森女”的精華,因為愛護家園、呵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美國作家麗莎·茵·普蘭特早在十多年前就寫過一本倡導綠色生活的書——《簡單生活》,此書告訴每位讀者,享受簡單自然的生活更悠閒,更健康,因為我們需要的物質其實真的很少。溫暖的陽光、清新的雨露、舒暢的空氣、健康的體魄,是生命中最基本的財富。

【適用話題】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心靈簡單就是美、植物心態、自然人生等。

5.“綠色”的人

在德國有一些生活得很“綠色”的人。他們雖然還不是主流,但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效仿。他們喝的水是從院子的井裡打上來的,清涼微甜,一口就能喝出跟礦泉水的區別。他們房子頂上落下的雨水,都被積存在一個深埋在地下的桶里,通過一個自製的系統和洗手間接通,直接用來沖洗馬桶。他們很節約,但為了這套排水系統,他們投入很多。他們把垃圾按紙張、塑膠、金屬和生活垃圾分類。他們把生活垃圾放進一個池子裡生產沼氣。如果有一天,城市供水供電系統徹底停止了工作,他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因為焚燒垃圾,這個地球的天空已經受到很多污染,他們想減輕對藍天的污染。

【適用話題】環境保護、變廢為寶、綠色意識、和諧生活等。

6.1/200垃圾

美國男子戴夫·查梅德斯是一名執著的環保主義者,被人們稱為“可持續的戴夫”。從20xx年1月1日起,他開始做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實驗——一年內不扔一點垃圾。為此,他將廢舊報紙、雜誌、塑膠瓶和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分門別類地裝入一個個鐵盒子中,然後整齊地碼放在自家地下室,哪怕是一根塑膠吸管都認真收集。至於果皮、蔬菜殘餘物和蛋殼等有機垃圾,則被放進一個大塑膠箱,在那裡轉變成“天然化肥”。此外,他還動員全家不買瓶裝水。一年的時間內,查梅德斯一家產生的垃圾重量僅相當於美國人均生活垃圾的1/200,這些垃圾將被運到“垃圾博物館”展出。

【適用話題】環保、口頭與行動、改變、人人有責等。

7.錢幣上的蒼蠅

與骯髒為伍,與細菌相伴,蒼蠅不僅自己髒,還想方設法玷污人類的食物。可是這個齷齪的無賴卻堂而皇之地上了環境優美、潔淨的澳大利亞的錢幣。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澳大利亞的蒼蠅也曾生活在污穢不堪的地方,勤勞的澳大利亞人把蒼蠅賴以生存的藏污納垢之地統統消除殆盡。蒼蠅為了活下去,不得不痛苦地改變了飲食習慣。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終於找到了新的食物——植物漿汁。

就這樣,一代一代薪火相傳,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蒼蠅的飲食習慣竟與高貴的蜜蜂一模一樣,採食花蜜。同時也承擔起為莊稼和樹木傳授花粉的職責。而且,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牛羊成群,但勞動力不足,成千上萬牛羊的糞便沒有人去清理。當地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研究出一種不攜帶細菌的蒼蠅,用它們去消化草原上的糞便,為澳洲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於是,蒼蠅便翩然飛落到他們國家發行的50元紙幣上,以表示對蒼蠅功勳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