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排精神為話題的國中作文

關於女排精神為話題的國中作文篇一

世界盃中這9個瞬間,或許就是你要的答案。

提到中國女排的名字,你很難不對她肅然起敬。這個光榮的集體是國人的驕傲,為中國贏得無數榮譽,並且現在依然還在為中國奪冠的征途中。那么什麼是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在每次暫停時都會討論在場上的得失,不只是主教練會指導隊員,女排姑娘自己也會和隊友溝通。當再一次準備上場時,她們總是士氣高漲,殺氣騰騰。必勝的信念,這是女排精神。只有敢於勝利的人才能獲勝。

在一次防守中有兩名隊員因為救球倒地,自由人王夢潔在比賽中多次魚躍救球,小身板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她每場幾乎都會遭到對方主攻手的重擊,但她卻從來沒有倒下,這種堅強和默默奉獻就是女排精神。

每次進攻開始之前,中國女排隊員都會嚴陣以待,彼此通過聲音傳達信息:我已經準備好了。排球是一項體育運動,但在觀看中國女排的比賽時,你甚至會感覺她們就是在打仗。

這樣的感覺來自於女排主帥郎平。有鐵榔頭美譽的郎平,天生就有一種狠勁,這種勁頭讓中國女排成為世界排壇上的勁旅。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郎平就是中國女排的火車頭。

中國女排還有一種捨我其誰的霸氣,這種氣勢能壓制對手的進攻勢頭,能掌控場上的比賽節奏。排球就是抑制和反抑制,只有自己掌握主動權才你才能獲勝。朱婷、張常寧等隊員多次在比賽中展現出超強的實力和這種霸氣,對陣美國隊的比賽表現的尤為明顯。

中國女排在爭取勝利的過程中一直注重人才培養,保持球隊總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這就是中國女排能一直保持競爭力的原因。在對陣肯亞的比賽中,中國隊以年輕隊員為主,只是派了張常寧和龔翔宇兩名老將上場穩定局勢。王媛媛和李盈盈都是新人,張常寧等於是在陪她們練級。

朱婷和袁心玥在比賽結束後慶祝勝利,這是她們之間最特別的慶祝方式。女排隊員之間的感情也是她們能獲勝的原因之一,彼此之間沒有猜忌,肝膽相照,這樣才能在場上共同面對強敵。

郎平旁邊的這位是國家隊助教賴亞文,她從1999年開始就擔任中國女排的助教,先後經歷過胡進和郎平兩個時代。她是中國女排第9任隊長,曾在郎平麾下效力,現在又成為了郎平的左膀右臂。比賽中她一直坐在場下觀戰,時不時和郎平交流幾句,更多的時候她是那個“郎平背後的女人”。在鏡頭照不到的地方,有許多像賴亞文一樣的人在為中國女排的榮譽而努力。

關於女排精神為話題的國中作文篇二

賽場內,中國女排連戰連捷、氣勢如虹,豪取八連勝。賽場外,女排姑娘“我去”“走你”等吶喊聲也成了網路輿論場上的“萌點”。勢不可擋地扣殺、奮不顧身地攔網,這令人再熟悉不過的一幕幕,仿佛又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是的,這就是讓中國觀眾再一次濕了眼眶的“女排精神”。

什麼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國女排奮勇拼搏、頑強戰鬥的精神。在這一精神的鼓舞下,可愛的女排姑娘們曾經五次蟬聯世界冠軍,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排精神,已經漸漸演化為一種社會文化符號,紮根於國人的內心深處。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女排姑娘們越是大殺四方,中國男足和男籃越是“遭了殃”。網友們的吐槽是毫不留情的——“女排把觀眾打哭,男籃被對手打哭,男足一直在家哭”。這當然只是一句氣話,但言下之意,大家都聽得懂——中國男足和男籃的小伙子們,缺的就是女排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絕不僅僅是拼。

有那么幾個細節,不應該被我們忽視。在中國女排輕鬆贏下俄羅斯女排之後,對手主教練由衷地讚嘆道:“對這場比賽我沒有太多好說的,因為中國隊打得太好了,進攻、防守、發球、接發球,沒有任何錯誤”。這說明什麼?女排姑娘們的成就,靠的不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項技術環節的紮實和到位。

而在每一場比賽之後,郎平都會謙虛地總結球隊的不足,表示要學習對手的優點。這絕不是故作姿態,保持學習的心態,正是郎平和這支球隊能不斷進步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幫助中國女排在賽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是高超的專業技能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回過頭來看,這么多年,男足和男籃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來。每每在關鍵時刻,基本功的不紮實、準備工作的粗糙,總會讓他們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學習女排精神,光靠喊口號可不行。

時代在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詮釋,當然也該與時俱進。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代體育領域,中國女排為何總能再現輝煌、帶來驚喜?科學的訓練比賽、專注的職業態度,都是應該被補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內容。無論如何,真正熱愛、關心中國女排的人們,更應該多去賽場為這些可愛的姑娘搖旗吶喊,帶動球市的發展。

當然,時代在變,女排精神的底色不會變。對我們每一位普通人來說,學習女排精神,不該只是放在嘴邊,而應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提升專業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關於女排精神為話題的國中作文篇三

20xx年女排世界盃繼續在日本展開爭奪。已經實現六連勝的中國女排一鼓作氣以3:0的成績“拿下”美國女排。本場比賽巔峰對決中雖比分很膠著但結果卻一邊倒態勢,綻放出中國女排衛冕的一絲曙光。人們不得不嘆服,這是郎平指導下的中國女排“不死”精神的延續。

“不死”精神,並不是說沒有經歷過失敗甚至是“死”的痛苦。據報導,“世界盃上,中美女排曾經9次交手,中國隊6勝3負。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國女排在世界盃4次擊敗美國,但是女排姑娘們在20xx年和20xx年的比賽中先後以2:3和0:3落敗,在完成本次世界盃7連勝之前,中國女排已經8年逢美不勝。”賽前的形勢和現狀不言而喻,美國女排就是中國女排成功登頂的“大山”“攔路虎”。可路還得走,山必須得爬,沒有捷徑!中國女排終於以優異的表現,創造了近年來的“神話”。而奠定神話的支柱,就是中國女排的“不死”精神。

“不死”精神,除了精神上充分的戰略準備外,更需要賽場每分每秒的“拼搏”。拼搏,似乎誰都會講。然而,比賽上分分秒秒的較量,比的不僅是技戰術水平能否正常或超水平發揮,更在於意志力的較量。各種競技賽場上,奉行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實質上就是一個“勇”字,這是刀光劍影下咬緊牙關的堅持,是雙方意志力“火光四濺”中無聲的鏗鏘較量。本場比賽,中國女排又做到了,還在拼搏二字前平添上了“頑強”。可以想見,這種意志力下的隊伍一旦進入巔峰狀態,對於對手而言,只有回去總結如何被“摧枯拉朽”的經驗了。

“不死“精神還需要一個無所不在的靈魂。一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戰鬥團隊,必須有一個精神層面的引領人物。這種引領更應當是激發、活化團隊各種能量的“催化劑”。作為主教練的郎平功不可沒!“勝不驕敗不餒”只不過是語言上略帶輕鬆的勵志性質語言。但在真刀真槍、對手如林的賽場上,卻是對瞬息萬變場面局勢的把握,以及針對隊員賽場能力發揮狀態的隨時、關鍵性調整;加上主教練聲嘶力竭的吶喊與她時時刻刻提到嗓子眼上的那顆敬業、智慧、絕不輕言放棄的“心”。這點上,郎平做得無可挑剔。

中國女排的“不死”精神,助力她們本屆比賽中屢創佳績。她們的這種“不死”精神已成為國人勵精圖治、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樣板”。這種“不死”精神更應當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關於女排精神為話題的國中作文篇四

“這就是‘血戰’,我們每一場球都不能輸。不能想贏怕輸,只能是想贏不怕輸。”四年前的世界盃,進入奪冠的關鍵階段,郎平曾這樣給隊員們鼓勁。四年後,這樣的“血戰”再次來臨。激戰正酣的女排世界盃上,中美兩強再度相遇,這場被普遍視為“冠軍爭奪戰”的焦點戰役,最終以中國女排零封對手而告終。看比分,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犬牙交錯,但女排姑娘力拚下的每一個球,都重若千鈞。

“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在本屆世界盃贏得開門紅後,郎平的這句話一舉衝上熱搜,引得網友帶淚轉發。三連勝、五連勝、八連勝……女排姑娘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堅韌、拼搏、穩健,像一股雄奇的力量,叩響每箇中國人的心扉。平心而論,這些年中國女排有過高光時刻,也遭遇過低谷困境,但只要站立賽場之上,這支隊伍就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不一般的血性。在最要勁兒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這或許就是中國女排最動人之處。

競技體育本來就不僅是身體、技巧的比拼,也必然會包含意志力的較量——有賽場上對勝利的強烈渴望,更有賽場外向著夢想默默的堅持。郎平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的確,“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日復一日的強化訓練、一點一滴的艱辛付出凝鑄出來的。有記者就觀察到,女排隊員在訓練局很少能碰到其他運動隊吃飯,因為來得最早、練得最久、結束最晚。就拿此次世界盃來說,女排姑娘剛到札幌就放下行李直奔訓練場,郎平親自上陣,用她的話說,“我一個快60歲的老太婆都還在拼,沒有人好意思偷懶。”

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奪得過世界大賽冠軍的隊伍。作為一種情結,女排精神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38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榮獲世界冠軍。咚咚的“鐵榔頭”,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提振了中國人的精氣神。這支光榮的隊伍不僅是競技舞台上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更成為無數中國人的勵志榜樣。“三連冠”“五連冠”,在那個國門剛剛打開、人民呼喚精神力量的時代,中國女排以她們無畏的拼搏攀上巔峰,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在那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中國奮力追趕世界的時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幟,讓世人看到中國的團隊精神、愛國精神、自強意志,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能創造怎樣的奇蹟。

輸過贏過奮鬥過,哭著笑著堅持著,近40年來,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一支球隊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縱然今天的中國早已無需用更多金牌去證明自己的強大,但正因此,我們才更要去理解、去體悟、去喚起那貫穿於“女排精神”當中的強大力量。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分一分去拼”,這是時代和國人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夢想化作風帆,有了這股子精氣神,夢想再大,未來再遠,也終將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