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

珍惜糧食是美德,勤儉節約不能忘,人人節約一粒米,一碗米飯萬里香。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一)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大年初一,我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又強制我要吃完一碗飯。我坐在凳子上盯著那滿滿的一碗飯發獃。怎樣才可以不吃飯而不讓爸爸知道呢?我絞盡腦汁,怎么想也想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這時爸爸發現我一直沒吃飯便問我:“你怎么還不吃飯呀?是不是不舒服?”我楞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喔,沒事。現在就吃,就吃。”說罷便裝模作樣地吃了兩口。這兩口飯在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苦的藥,讓人難以下咽。怎么辦?怎么辦?被爸爸發現我沒吃飯了……我急中生智,眼前一亮:爸爸平時吃飯那么快,等他吃完了我就去倒掉這碗討厭的飯。可不知怎么的,爸爸慢吞吞的,急得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把飯吃完,他一走,我立刻就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我興奮得又叫又跳,剛才的焦急與不安早已飛到了九霄雲外。媽媽也無可奈何。冷不防爸爸出現在我面前:“乾什麼?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快說!”我嚇壞了。媽呀,是不是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呀?這么厲害!沉默是金,我堅信這句話。

爸爸見我不說話,便已明白了七分。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 :“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接著,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出稻子的。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真希望時光能夠倒流。作文

以後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看到別的人浪費糧食我會教育他。感謝這件事,它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

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二)

我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的繁榮,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里,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裡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么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里,有多少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裡很有錢,也許他家裡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裡的老闆那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作文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因為,在每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

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三)

吃過晚飯,我隨手拿了本《西遊記》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忽然耳邊傳來了一聲雷鳴般的怒吼:“周瑩,你給我過來!”冷不防地一聲吼,嚇得了連手上的書都差點掉到地上。我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又犯下了什麼“滔天大罪”,看來“老媽廣播台”又要開始發表長篇大論了。

我戰戰兢兢地走進餐廳,只見剛才吃飯時還是一臉陽光的老媽,現在卻有如暴風雨前的可怕天空,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上。

“你看看你,像什麼樣子,吃飯像小雞啄米似的,飯粒都撒了一桌子。”我一聽是這事,馬上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幹嘛這么大驚小怪,不就是撒了幾粒米嗎。”哪知我的話如火上燒油,“老媽廣播台”的音量馬上高了好幾度:“你這是什麼態度,你先給我好好背背《憫農》,認真反省反省!”作文

看著老媽這副怒容,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只得乖乖地開始背詩:“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粒粒皆辛苦,你懂不懂啊兒子?如果全國人民每人每餐掉一粒米飯,一日三餐就要掉約39億粒。有科學家曾測試過,1千克大米約有5萬粒,如此算來,全國每天就要浪費約7。8萬千克。假定一個人一年吃125千克大米,那么全國一天浪費下來的大米夠一個人吃上620年!”

我聽了後,嘴巴都成了“○”字型。如果每人每餐浪費2粒、3粒、4粒……那一天浪費的糧食該是多么可怕啊,想到這,我為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無比羞愧,臉也一下紅到了脖子根。

同學們,請你們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浪費糧食,好好珍惜農民伯伯辛苦耕種出來的、粒粒都和著汗水的糧食吧。

國中話題作文600字:珍惜糧食(四)

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要吃飯。還沒等到下課,同學們的肚子就已經唱起了“空城計”,下課鈴一響,大家就爭先恐後地打飯。一些“眼大肚皮小”的同學,覺得飯菜很好吃,就打了很多,結果吃不完,就理所當然、毫不可惜地倒掉了。一些同學在打飯的時候心不在焉,搞得米飯掉了一地。天天都讓裝剩菜、剩飯的桶吃得飽飽的,挺著一個“將軍肚”。

這樣的現象,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紳寫得《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確,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辛勞和汗水。想想平時在家吃飯的時候,爸爸為什麼看到我的桌子上掉了米飯會那么生氣,現在才知道,爸爸是為了珍惜糧食,是為了讓我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我們這些生活在“蜜糖”里的同學卻不知道珍惜。在當今社會上,還有很多生活在貧困山區裡的孩子,他們連溫飽都不能解決,和我們比起來,我們更幸福,卻不知道珍惜。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同學們,難道改掉那些浪費糧食的壞習慣真的很難嗎?其實不是的,那就讓我們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