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我的中國夢

第一篇:幾回回夢裡盼富強

做為中國人,我做了一個悠遠輝煌而曼妙的美夢……

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希望看到一個民意暢達、政通人和的和諧中國。政府通過廣泛徵求人民的意見,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體制的道路,而後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給廣大人民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環境,讓每一位中國人都能感覺到我們祖國大家庭的博愛、平等、自由、民主的氣氛,這是我夢中勾勒出的一幅美政藍圖。

在未來的十年時間裡,通過全民努力達到逐步消除貧困人口的目的。讓每一位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是我們最大的夢想。我們國家現在GDP增長很快,可還有很多人掙扎在貧困線上。有的人饕餮大餐,有的人卻連肚子都填不飽。匹夫有難,國家有責,現在我們的政府首要的任務是讓這部分人儘快擺脫貧困,起碼在未來的幾年裡把溫飽問題給他們解決了。讓或農村或城市裡的貧困人口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是我夢中都要笑出聲來的最甜蜜的夢。

在未來的十五年里,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能趕超已開發國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科技要素,努力培養創新型的人才,而不是投機取巧考試萬能型的人才。做夢都想像著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站在諾貝爾的最高領獎台上。咱也瀟灑走一回!

在未來的二十年里,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全球最適宜人居環境的國家。藍天、白雲、鮮花、綠地、居者有其屋,呵呵,夢中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在未來的二十五年里,我們國家已完全進入老齡化社會,希望到那時,我們國家的福利制度已相當完善了。兩個孩子照顧四位老人已不是孩子們的沉重負擔,孩子們只管全身心的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去。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每一位老人夢想成真。

我一位小民,把夢做到二十五年後,已經是一個相當長的夢了……

在夢裡也會唱起那首老掉牙的歌: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第二篇:他們夢在何處

他們是一群老人,一群和他們身邊的黑土地一樣樸實無華的老人。可你相信嗎?他們卻有著金子一樣閃光的心靈。

在長白山的南麓,在松花江的源頭有一個明珠般的小鎮。有人把它譽為中國人參之鄉,有名人為它題詞:山清水秀,地傑人靈,物華天寶。

群山懷抱之中,可見五路交匯,高樓俊宇鱗次櫛比,萬良河玉帶一樣繞鎮而過。每當逢五、逢十大集,車如流水,人似蟻聚,小鎮會空前的繁華。特別深秋時節,小鎮會通夜不眠。長白山的人參在這裡集散,在這裡走向世界。

有人在這裡生財,有人在這裡淘金。可他們,這群老人們,這時會捧起捐款箱,擠在人叢中。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老人們的汗水將臉上掛滿的塵土衝出了“水溝”。可他們仍然是那樣執著,散發著手中紅色的傳單,嘶啞的聲音述說著他們的意圖:“少抽一根煙,少喝一杯酒,為了參鄉的明天,為了參苗的成長獻出你兜中的一元錢。”

都是花甲老人哪!退休之年要尋求他們的位置,尋求他們已經衰老卻依然年輕的夢!

我見過他們的會長:“參苗”愛心助學協會的會長安風琴。這位退休前,全國供銷系統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將參鄉的孩子們關愛地比喻成“參苗”。他說道:“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決心獻給事業,信心獻給自己,愛心獻給孩子。”

我被震撼了,山水的養育,百草之王的靈氣,使這六十歲的漢子,鐵塔般健壯。他說的話擲地有聲,仿佛在敲擊我的心靈。

商品經濟的年代,多少人“無利而不往”。他卻開著自己的車,加著自己的油,拉著協會的老人們跑遍了萬良鎮的每一處山凹,每一個村莊。集資助學,愛心助學,他們的口號,他們的行為感動了這片山水。

20xx年6月19日,小鎮上的亞洲最大人參市場裡,人頭攢動,全鎮兩千名少先隊員向他們舉手致敬。縣關工委領導,縣人大,縣政協,鎮黨委,鎮政府領導為他們致辭,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舉動。老人們自發的組織,老人們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意識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他們的“參苗”愛心助學協會就在這一天裡正式成立了。

萬良鎮的人們是善良的人們!老人們的行為像一把火,燃燒起人們原有的愛心。小學生伸出了稚嫩的手掌,那裡是五角的硬幣。做生意的台商拉開了皮包,送上了五百元的鈔票。個體戶捐款,鎮領導,縣領導捐款。他們自己帶頭捐款,動員親屬捐款。簡直是潮流啊,人群中原本就涌動的愛心,老人們叫他們迸發出來。

不敢掉以輕心,這是純純的愛,這是父老鄉親的心。秘書長柴寶貴一筆一筆記錄在賬,他說得很好:“我們不但要經得起良心的檢驗,也要經得起社會的檢驗,經得起千秋後代的檢驗。”

他們的成效如何呢?筆者專門採訪了他們。看看他們的業績是什麼樣的業績?

20xx年春,萬良鎮葦蘆村。這裡還是北國的春天,冰雪還沒有消融。8歲的學齡兒童陳慧和她的小夥伴們像春天的燕子一樣,在消融的冰雪處嬉戲。突然,她一跤摔在冰上,竟然好半天爬不起來,小夥伴們慌了,進村找來她的老奶奶。老奶奶同樣慌張,也就是普通的一跤,怎么如此?當天她的爸爸送她到了縣醫院,醫生的態度非常嚴肅:你轉院吧!

他們連夜到了長春醫大一院,檢驗結果讓陳慧的爸爸天鏇地轉:小陳慧是,急性淋巴白血病。換個意思說那就是血癌!

8歲的生命,嫩的像花骨朵一樣。看著小陳慧還帶著軟軟絨毛的面孔,陳慧的爸爸心都碎了。

他本身就是殘疾,春耕還得貸款。小陳慧的病雖然醫生說還有希望治癒,可決不是三萬、兩萬能解決的。無奈之下,他竟想出了一招,他要賣掉自己的腎臟,來為女兒換取治療的費用。

訊息傳到萬良鎮,老人們開始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奔走呼喊,開始為了一個和他們孫兒一樣的生命呼籲。縣關工委,縣婦聯,縣劇團,從萬良到縣城,他們的誠心感動了每一個人。劇團的義演,單位的募捐及時送到了小陳慧的床頭。那是四萬多啊!陳慧一家熱淚盈眶,他們感謝社會的溫暖,感謝老人們風塵僕僕的情懷。

半年過去了,小陳慧重獲健康回到村中時,小夥伴用山野的野花為她扎了一個花環。小陳慧卻告訴筆者:她的生命是爺爺們給的。

小鎮在進步,可不能否認它也有它的困窘。高廣澤,一個17歲的弱冠少年。高中預科班考試全縣第一名。可就是他,暑期里要拎起一尺二的鎬頭到參地里去刨土,用一個暑期的辛勤勞動換來下一學期的學費。雙手全是老繭哪!眉眼中全是泥沙。當有的城裡少年坐著爸爸的“奔駛”,拿著最時髦的手機時,他們知道還有這樣的同學嗎?

還有一個更為令人心酸的故事,那是一個初秋的下午,老柴陪著筆者來到了萬良鎮的一個農戶家中。

21世紀了,誰能想到還有這樣的住宅呢?除了那鋪大炕外,只有1、2米的空間,這就是他們的客廳兼餐廳兼臥室。面對低矮的頂棚,不得不哈腰前行。主人是個患有癲癇病的中年婦女,但她此刻很清醒,她遞給我一張照片。兩個陽光少年出現在我的眼前,一個手舉籃球,臉上掛滿自信。一個身著運動服,身上灑滿陽光。兩個健康而漂亮的少年,讓我心中暗暗讚嘆。可這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母親告訴我的故事,卻讓我的心中久久難以平復。

天上還有星斗,地上還鋪有微霜,陳瑛、陳昊小哥倆就來到了河灘。東方的啟明星在閃爍,遠處的群山還是一片黛色,小哥倆在晨風中點燃了蠟燭。於是:瑩火一樣的燭光就照亮了一片河灘。

秋季,是小鎮最繁忙的季節。人參下山,大批量的加工。萬良河成了參農們作業的場所,人參堆在這裡,用刷參機借著萬良河的河水,將沾滿泥垢的人參變成白花花的人參娃娃。在這大規模的清洗後,會有許多人參須子會落在河灘的石縫裡。

這些落在石縫的人參須子就成了小哥倆此刻要尋找的獵物。人參須子就和人的鬍鬚似的,非常細軟。散落在石縫裡,需要小哥倆用兩個手指一根一根地撿起。

雖然時令還在初秋,可長白山區已經有輕霜鋪地。赤祼的手指,很快就成了兩根紅蘿蔔。老大陳瑛將凍紅的手指放在嘴裡,用熱氣緩一緩,接過弟弟手中的蠟燭,一手擋成風罩,一手舉蠟在前為弟弟照亮。

陳昊顧不上寒冷,石縫裡的人參須子好像有火,他整個身子伏在冰冷的石灘上,一根一根地積攢著他的財富。是啊,這是財富,也是希望。

就這樣,一秋天裡,小哥倆用撿來的人參須子,在市場裡換來了四百元錢。

四百元哪!小哥倆用這四百元繳納了新學期的學費。

看著這位母親,一股酸楚湧上了我的眼窩。我腦海里想起鑿壁偷光的故事,可中國的歷史已經涉過了兩千年的歲月長河。

陳瑛考上了一中,陳昊卻被老父勒令退學了。17歲的陳昊,步行30里闖進了縣城的考場,含著眼淚他答完了試卷。公布考試結果,他考取了泉林高中。老父堅決不同意,他找到了老柴。老柴堅定地說:“孩子,你放心,你的學費我們負責了!”

在助學協會的幫助下,這孩子終於坐進了泉林高中的講堂。她的媽媽告訴我:陳昊一天只有4、5元的生活費。有了50元,他從校外批發小食品,拿到學校內去賣,賺取幾元的生活費。小食品琳琅滿目,可小陳昊只有看的份,他根本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滋味。對他來講,這些小食品的意義,就在於它們可以保證他一天最低的生活費用。

但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是優異的,老二陳昊可以填詞,老大陳瑛可以譜曲。而他們有病的媽媽卻有一副好歌喉,可她的歌畢竟有些悲涼。

李彥泰、一個16歲的小女孩。父親肝硬化浮水,母親體弱多病,只有哥哥,他的小哥哥在田裡勞動。中午放學她要儘可能地為哥哥送飯,晚間放學她要跑到地里,趁天黑之前,幫哥哥幹完還剩下的一點農活。

哥哥心痛她,不讓她來。可她不能!她知道哥哥是為了她,放棄了讀書的機會。看看哥哥那雖然年輕,卻已微彎的脊背,小彥泰的眼淚會在眼圈裡打轉。

可她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在全縣初升高的摸底考試中,她獲全縣第六名。

她考取的是露林高中,她和高廣澤一樣都是助學協會首批資助的學生之一,也是重點跟蹤資助的貧困生。

20xx年冬,老安他們自己掏錢雇了一輛車,千里迢迢在風雪中馳進了露林高中的校園。學校的領導,給這些老人以崇高的敬意。他們在李彥泰所在的班級里專門舉行了一個儀式,接受老人們的捐贈。

望著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小臉,學校叫老人們說兩句。說什麼呢?老人們除了心中對他們的一片摯愛之心,就是企盼之心。

“同學們、你們是中國的未來,也是人參之鄉的未來。你們要好好學習,快快長大,用你們的學識來回報家鄉,回報這塊山水。用你們的知識將我們的家鄉建設的更美好,在你們這一代身上,一定要杜絕貧困生!”

老人的話,在那一刻贏得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可以想像嗎?老人們夢在何處?他們也有夢圓的時候!

20xx年暑期,萬良鎮的大方村,孫瓊花正在地里做著農活。太陽在天空毒辣辣地照著,她捧起身邊瓶子裡的涼水喝了一口。突然,遠處村子的方向出現了一個人影。那人影一面跑著,一面手裡舉著一張紙,口中喊道:“姐姐!”

孫瓊花挽著袖子,裸露的胳膊被太陽曬成了咖啡色。她也揮了揮手,口中喊:“慢一點,慌什麼?”

她那裡想到,這是弟弟給她送來的喜報。喜報是一張通知書,通知書是入學通知書,吉林大學的入學通知學。孫瓊花抓過這張通知書,一目十行,看完上面的字狂叫一聲,在弟弟的胸膛上擂了一拳,立刻向山下跑去。

孫瓊花這一跑足跑了五華里,她跑到了萬良法庭,老柴就是這法庭的人民陪審員。在老人們的影響下,法庭的四位法官,幫助孫瓊花。以他們工資中的一部分,保證孫瓊花讀書的需要。

她上氣不接下氣的來到法庭,法官們驚呆了。他們認為孫瓊花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趕緊讓她坐下,給她倒上一杯水。小瓊花晃動著手中的通知書:“叔叔,我謝謝你們……”

時隔一年,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為姐姐搖著入學通知書的孫長生也接到了一張入學通知書,那是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的入學通知書。

貧寒農家一年的時間飛出了兩名大學生,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輝煌。小姐弟刻苦攻讀終於迎來了回報,大學之門向她們先後敞開。

可老爸是一喜一憂,喜的是兒子學業有成,金榜題名。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四大喜事之一。可老爸也不能不憂,一個大學生就讓他的脊背彎成了豆芽,再來一個大學生,他那彎曲的脊背還能不能經得起這樣的重荷?

哪想到兒子孫長生站在他的面前,挺著一個男人的胸脯和他說:“老爸、你不用愁,我已經是個大人了,我要自己養活自己。”

小長生說完這話,轉身就走。他走到大方鐵礦,萬良鎮的大方鐵礦。這個鐵礦是個民營鐵礦,他找到老闆,談了自己的情況,要求在這裡打工掙錢湊足學費。

老闆沒有拒絕,他被這番求學之心所打動。他安排小長生在礦上做工,一直到開學將至。老闆和他說:“就要開學了,你回家準備準備,到時我會送你。”

小長生揣上礦里給開的工資,回到了家中。

開學那一天,鐵礦的老闆來了,助學協會的老人也來了。柴寶貴帶著會裡的囑託,也來到孫長生的家中。

那一天,也許小長生終生難忘。協會的老人乘著礦山老闆的專車,將他一直送到通化火車站。下車後,老闆又給他帶上五百元,加上協會的資助,小長生已經是腰囊豐厚。他精神抖擻,向老闆敬了個禮,又向老人敬了個禮。然後,他毅然轉身跳上了火車。

火車一聲長鳴,它的目的地將是北京,一個農家學子的天堂。

柴寶貴佇立在站台上,舉著青筋突起的手,一直到火車馳出了視野,他的手還高高舉過頭頂。也許,他還在尋找一個夢,一個花甲老人年輕的夢!

兩年多來,他們不但募集到十餘萬元人民幣,資助了近百名貧困生。更主要的,老人們用他們的舉動,感動了一方水土,帶動了一方人脈。在人參之鄉,熱心助學已經成為了一種良好的風氣。人們以助學為榮,不助學為恥。他們為那些家境貧寒,卻學習倍加努力的學子們奉獻著。因為,他們同樣知道,這奉獻也意味著收穫。這收穫在明天,在人參之鄉更加美好的明天。因為,那將有這些孩子們去創造。

秋天來到,人參市場再一次開集。在這陽光明媚,金色無限的秋天裡,人參市場也已脫胎換骨。它更加明亮、更加寬敞、更加現代化。招商引資,投資五千萬在這裡打造了新的、更大規模的人參市場。

面對日新月異的人參之鄉,筆者再一次見到老安,他黑紅的臉膛仍然是陽光燦爛。他非常自信地和我說:“放心吧!等我們的孩子們回來,這裡的一切會建設得更好!我們一定會一代更比一代強!”

我應該說什麼呢?面對參鄉的青山綠水,他們已經老去。這是自然的法則,是誰也無法抗拒的法則。他們卻用夕陽如火的餘年做了這么樣的一件事,談不到撼天動地,可在平淡中卻幻化出怎樣的神奇?也許怎么說都不為過,他們造就的不但是一代人的前程,更是一代人的精神!

第三篇:放飛夢想追佳景

這是一個有夢的時代,一個讓美夢成真的時代。下面我要講的這位,就是一位將自己的美夢變成真的女強人,她的名字就叫邱立香。邱立香曾經是一名國有企業的職工,當過企業幼稚園的幼兒教師。現在,內退在家的她辦“英語培訓中心”的訊息不脛而走,在當地被傳為佳話。職工們不僅還清楚地記得這位工作認真,學習刻苦,被評為“山東省托幼教育事業先進教育事業先進工作者”的好同事,而且還清楚地記得她退掉分到手的新住房而將房款買了鋼琴的不同凡響之舉。

別人退休後就溜大街玩的時候,她在家辦起了一個針對中、小學生的英語實驗班,這的確是讓師傅們既驚異又興奮。事情還得從去年春天她內退時說起,那時年僅44歲的她被單位“一刀切”提前辦了內退。宣布退休的那天下午,身為公司工會辦公主任的她還正在為職工查體忙碌著,當時,她一下子感到腦子裡一片空白。

但她很快冷靜下來,接受了這一現實。她以前在幼稚園當過園長,又是全縣為數不多的托幼教育事業先進工作者之一,許多幼稚園要高薪聘她。但都被她婉言謝絕了。她說我前半輩子都是給人“打工”,下半輩子我要自己當一回“老闆”。當時,也有人提議讓她辦個幼稚園,說以她的知名度收入一定很可觀。畢竟她是有著近20多年教齡的國小高級教師。

但她鎖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那就是創辦一個流利英語培訓中心。她說現在學校學的英語大多都是啞巴英語,因此學英語必須從小抓起,在語言形成的最佳年齡學英語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的她,並沒有急於“出牌”,而是臥薪嘗膽閉門苦讀一年,將自己過去早已學了八年的英語重新拾起來,系統地進行複習鞏固。這一年雖然她只能靠自己和愛人兩人六七百塊內退工資維持生活,還要供兒子上大學,日子過得十分緊巴,但她始終也沒有動搖自己的決心。

20xx年暑假,她終於開始將理想付諸實施,正式招生了。一開始她自己心裡也沒有數,只列印了十份廣告。令她興奮的是廣告剛張貼出去就有人打電話報名。當然也有一些風言風語傳到她的耳朵里來。說什麼“她還會英語?”“不就是那個教孩子唱歌跳舞的小邱嗎?”當開始有人陸續報名時,還有人說風涼話:“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竟然還有來上當的!”對此,她都只是一笑置之。

在家辦學談何容易?她為了把教學場所辦得正規一些,特意將唯一的一間大的臥室騰出來當教室,又去買了磁板和桌椅等教學設施。而自己和愛人分別睡到了儲藏室和客廳,生活的確是擠了些,但她卻十分興奮。她覺得自己站在講台上又重新找回了當年那種教書育人的感覺,又重新找回了自我。

那是一九七八年秋天,她被從五蓮山的龍潭溝水利工程工地的文藝宣傳隊,招工到了縣城的一家企業。當時的企業領導根據她能歌善舞的特長,將其分配到工廠幼稚園當了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從一個深居大山的“山妹子”到一名幼稚園老師,這期間經過了一個很大的角色轉換,其中最大的轉換是她必須得好好開始學習文化。因為她從小因為家裡兄弟姊妹多,再加上農村的重男輕女思想作怪,她從三四歲起就開始看弟妹,而沒有撈著上學,稍大些便開始到生產隊里幹活,只在農閒的時候到農村夜校讀了幾天掃盲識字班。

進廠後,她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如饑似渴地進行自學,為了從基礎課學起,她特意跑到附近國小校向老師借來了國小課本,照著《現代漢語字典》從漢語拼音的:a、b、c、d……開始學起。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她一個人還要呆在託兒所里學到深夜。早晨起來她又打掃環境衛生,直到別人上班時,她一直在忙碌著。她先後學會了彈風琴、拉手風琴和彈鋼琴。她平時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長,給幼兒自編自導舞蹈節目,並多次在全縣幼兒舞蹈比賽中獲獎。當年,她上的幼兒教育公開課也多次在全市比賽中獲得三等獎。

成績和榮譽並沒有使她感到滿足,她唯一感到缺憾的還是自己從小沒有撈著上學,文化知識的貧乏使她感到工作的吃力。於是,她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宏偉的自學目標:那就是不僅要掃除文盲,還要圓自己一個大學夢。1987年開始,她正式開始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由於她沒有正規上過學,對於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寫作等的一些基礎課程,學起來很費勁。但她硬是憑著“螞蟻啃骨頭”的拼勁兒,從每一個漢語拼音、每一個單詞一點一滴地學起,白天實在弄不懂的,她就用筆一個個記下來,等到晚上下班後再向愛人請教。

為了自學她爭分奪秒,從沒有休過節假日、禮拜天,連除夕之夜都在認真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4年多時間的刻苦努力自學,1991年,她終於考完了漢語文學專業的10門課程,取得了大專文憑。緊接著,她又一鼓作氣,拿下了本科的全部課程。在這期間,她積極運用所學知識乾好自己所從事的幼兒教育工作,先後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托幼事業先進工作者”、“市級先進保育工作者”、“市先進工會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大學文憑拿到手,並不等於知識全都有,她又繼續自學《許國璋英語》、《新概念英語》和《李陽瘋狂英語》,十幾年裡聽壞了一個又一個的錄音機、復讀機和耳機,使自己的英語水平更上了一層樓。

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當別人還在抱怨從單位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候,她卻開始規劃自己的新的宏偉藍圖。她說,自己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終於可以全身心地乾自己想幹的事啦。她發揮自己當過幼兒教師的特長,利用自己紮實的英語基礎,創辦了一個“紅太陽流利英語培訓中心”。兩年多來,她培訓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英語“小精英”,這些學生在“全縣英語競賽活動”中,分別榮獲了“一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受到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這讓她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因為她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終於結出了豐碩成果。

經歷了歲月雕刻的她,下一步要繼續放飛夢想追佳境,將英語培訓中心辦成一個獨具特色的英語培訓基地,力求在流利英語教學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闖出自己的路子,辦出自己的特色,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英語人才。在這個物質欲望猛漲的時代轉型期,她堅持自己的個性,不斷學習,最終成長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成品女人”。她要以自己的努力追求,讓自己的夢想成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成就一個偉大的“中國夢”!

第四篇:我的中國夢

當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遭到美國飛彈轟炸時,當中國戰機被美國飛機碰撞墜海時,當看到網上印尼華僑被屠戮的照片時……

我總會想,為什麼會這樣?!

聯想到歷史上,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中日甲午海戰、八年抗日戰爭;近些年,美國進攻索馬里、攻打阿富汗、伊拉克……

聯想到歷史課上,老師教導我們的,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自己由此得出個結論,中國還不夠強盛!

春節時回家,一次飯桌上一人對他表哥說,俺不佩服你別的,就佩服你想打誰就打誰。此人會點武術,經商也有些錢財,平日見了不滿意的人和事就要揮拳頭了。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大個就要欺負小個,國際政治也不過如此。

希望中國強大,但並不是說想打誰就打誰。但是只有強大了,才不會被別人欺侮。

中國曾經是十分強大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乾隆,八方蠻夷朝貢、四方來賀。明清以後,中國開始落後。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才重新走上民族復興的征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有後來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蘇、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

作為紅旗下長大的一代,希望祖國繁榮富強始終是自己的夢想。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日益強盛,核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升空,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才越來越有份量,才顯示出一個泱泱大國的國際地位。

但是,作為一個大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說讓四方來賀,也要讓別的國家望而生畏,不敢挑釁。

隨著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目標的確立,周圍的人們都感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務實、為民的,只要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人民富裕、國家強盛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我們強國的夢想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