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話題作文: 2024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一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點,是希望自己能走進心中理想的學府的一次測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24年高考滿分作文閱讀,供大家參閱。

2024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追求剛柔相濟,成就和諧自我

人心是剛與柔的統一體,堅硬與柔軟的並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貴的稜角,保存鮮明的個性,堅持內心的準則,又得以體味世間的溫情,維持人性的溫度,感知世事的溫暖。只有剛柔相濟,均衡統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諧的自我。

太過強硬的人往往過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實現,過分恪守自我的準則。性格中不摻柔軟的堅硬最終會如一堵圍牆一般隔絕與他人的正常交流與交往,將冷漠與隔閡一併種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罵嘉靖”的凌然與強硬,卻沒有半點柔情留給自己的親生女兒,恪守三綱五常的倫理,以致將拿了男家丁一塊糕餅的女兒餓死。可見,過分的強硬即意味著不知變通的固執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終會如雙刃劍一般傷人傷己。

但內心太過柔軟同樣不好,因為過分的柔軟會讓人喪失正確的是非觀。當好人與壞人,好事與壞事均被無差別的平等對待,泛濫的愛心與同情心就廉價到無意義,一味的妥協與退讓只會促使大罪惡的滋生。

由此觀之,過分的強硬與柔軟都會導致人格缺憾的產生。真正和諧的自我,應當如稼軒一樣,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鐵血豪情,亦有“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的刻骨柔情;應當像龍應台一般,有與兒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慈母情懷,又有憤而質疑“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浩然正氣。生而為人,我們既要對大是大非的恪守,又應有對小情小愛的珍視;既要堅守住自己的人生準則與態度,又應葆有對風花雪月作出靈敏感知的能力。

梁曉聲有言:“以敢憎而與可憎較量,以敢愛而扞衛可愛。以與可憎之較量而鎮壓可憎之現象,以愛可愛而扞衛可愛在我們生活中的發揚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強硬,才可守住所真愛的柔軟;適當的柔軟,方可凸顯出真正的強硬。柔軟與強硬雖涇渭分明,但並非南轅北轍,事實上,他們相傍相依。

願我們皆能追求剛柔相濟的健全人格,收穫自我的和諧統一。

2024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堅硬的柔軟

去年是父親七十壽辰。在我們鄉下有逢十必大肆操辦的習俗,何況父親還有我這樣一個略有點兒“名聲”和“出息”的兒子。

父親有三個孩子:大哥、姐姐和我。大哥交遊廣闊,朋友多,強烈要求大辦。姐姐也認為可以回收一些“份子錢”。父親愛熱鬧,又是他的壽辰,自不必說。母親支持由大哥來操辦。

我對鄉下的這種“人情南北”深惡痛絕。小時候因為不絕於縷的“紅白喜事”,我多少個風雨交加的夜裡陪著母親挨家挨戶去借個三十、五十塊錢,只為第二天哪一個不知拐了幾道彎的親戚或者一兩年也難得互相串回門的鄰居家誰過生日,或者還有其它什麼名目繁多的“喜期”。母親之所以帶上我,是因為我國小成績超好,帶上我借錢成功的機率會要大增。

我知道當今的鄉下每家每戶每一年的收入並不多,大肆操辦酒席的結果是,城裡人的煙、酒那一些非健康產品賣得很好,而農村許多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卻礙於面子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索性破罐破摔乾脆攀比到底,這種農民思想惡性循環,導致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在農村愈演愈烈。

我始終執著地認為,天下熙熙七十多億人,一生中能真正交往好七個人都已很奢侈,不需要跟那么多無關緊要的人在生活中必須有交集,那都是浪費時間和生命的。因此我不但不贊成,而且堅決抵制大辦父親的壽辰,而是建議他和母親外去旅遊,一應費用我來承擔。我表態不管作為一個社會的人還是出於我的本心,我都不會支持操辦,如果他們非要大辦,我屆時連回去都不會回去。

父親對我的態度很失望。他早就放出風去我會給他捧場唱七天七夜花鼓戲。我說唱花鼓戲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你可以唱七天,那么那些比你勤勞、比你辛苦的鄉里鄉親他們過生日時是不是要唱上十天十夜,否則他們的兒女如何自處?在任何時候,我們不要一味想著自己去表現什麼炫耀什麼,而是我們自己付出了什麼,我們應不應該得到相應的尊重,是不是符合一個社會公平的法則?

大哥一家辯不過我,春節還沒過完就負氣早早去了省城的家。父親心有不甘,發動母親、姐姐、姨父、叔叔等許多人來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堅硬地表態“不辦”。在我離家前的那個夜晚,父親幽幽地說“難道以你一個人的能力就可以扭轉這股社會風氣?”我說:“能不能扭轉那不是我能決定的,但我至少可以從自己做起。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呢?”當時的我頗為自己內心的正義感和對父鬥爭的勝利而驕傲。

那個夜晚,我躺在床上想著父親三歲喪父、七歲喪母的大半生不受人待見的人生坎坷經歷,以及他“就辦這一次吧”的近乎懇求,我情感的天平開始傾斜,一夜無眠,內心甚至有些自責。第二天清早離家上車前,我對父親說,你的壽辰愛辦就辦吧,我不可能大張旗鼓支持你,但也不抵制了,那一天不管有多忙,我都會趕回來給你祝壽的。

2024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

夏雨初霽,於校內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得一隻蟬蛻,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著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隻晶瑩剔透的蟬蛻,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著一星光華,於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蟬之生命有限,於陰暗潮濕的地下蟄伏數載只為了一個夏天。數千個寂寞長夜它們無言熬過,待到一朝羽化,便成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這時,它們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憐自哀,憂傷慨嘆,哪裡來的心情唱什麼歌呢?可蟬偏不。“烏髮如銀”的時節偏要日日歡歌,這便是生命的大氣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人之智慧便在這空屋中歲歲積澱,蘊於血脈的最深處。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這是歸有光的寂寞空屋。室僅方丈,容不下金銀珠寶亦容不下繁華如夢,容得下的僅是那一份割捨不斷的回憶。“某所,而母立於茲……”歸有光在這裡讀書成長,身後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身影。空屋雖寂寞,此心卻溫柔,體察父母親情,就是我們最平實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史鐵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紀上忽然殘廢了雙腿。他的世界,從此不再有歡笑嬉鬧。他走進地壇,走進百代帝王家遺落下的那一間寂寞空屋。他看見葉上陽光、花間蜂蝶,他聽見這世界繁華落盡,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日”,史鐵生如是說。他的生命於此一間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氣盛,褪去了高蹈與不切實際的幻夢,他擁抱敞開的生命之門,成為智者。

人活於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