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的作文

高考,一個選拔人才的制度。高考曾經帶給多少人希望,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又是一年高考時的散文6篇,歡迎大家參閱!

時光荏苒,轉眼又到快高考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心裡總是容易激動。或許是因為每年身邊總有孩子參加高考,也或許是因為那是我們青春記憶最深的時光。

現在回想高考前的歲月,雖已過去十數載,可仍如印在心底的朱沙一般清晰可見。高考的歲月如果硬要用一個字來加以形容的話,我想只能是“熬”。因為那段時光真的很難熬,每天有做不完的試卷,看不完的輔導書,還有更讓人鬱悶的無限壓力。當父母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諄諄教導時,那會精神上受到的壓力簡直就是中國近代史的寫照。

記得,高考前一個月,老班竟給我們開了四次高考動員會。他老人家站在講台上就像歐巴馬競選美國總統一般,慷慨激昂、唾沫四濺地給我們描述大學校園生活的美好,而我們卻像在網咖通宵過似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還真有同學打著呼嚕說著夢話。其實,當時老班的好多話還是能夠悄然打動我們的心,讓我們就像佛教徒一樣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直到我們上了大學才真正明白,原來高中的生活真是一個牢籠,而大學的生活卻是象牙塔,至少比高中多了大筆可供消費的自由。

大概每個階段都有屬於每個階段的煩惱吧。那會父母為了我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致力於高考,真是費煞了心思。什麼補腦液、胺基酸、進補食譜了,反正只要是對我們身體有用的,都會毫不猶豫、毫不吝惜地為我們買來。更有甚者,還會去寺廟為我們求神拜佛,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在高考中超常發揮……

如果除卻高考壓力的話,那段時光我們還是比較充實的。當把最後一門理綜試卷交給監考老師的瞬間,突然感覺身上背負的大山不見了,有種想朝天空大聲吼叫自由萬歲的感覺。考完了,終於考完了。解脫了,終於解脫了。至於分數怎么樣,已經無管緊要,必竟我們也無法左右試卷的分數。

還沒邁出考場,就開始想現在擁有的大把的自由究竟要如何揮霍。是窩在家中看久違的電視,還是和同學一起背包旅行;是抱著隨身聽聽音樂,還是和同學一起去K歌。突然出現如此多的選擇題,讓我一時半會竟然不知道究竟要如何決擇。最終,只是邀上幾個好友一起吃頓畢業飯,討論接下來的人生,然後喝的醉意朦朧地去KTV唱歌。

在接下來填報志願和等待公布分數的日子還是有些緊張的不知所措。尤其是填報志願,三年的苦讀,終怕因為志願填錯而懊悔一生。當時我們填報志願不像現在這般合理,都是估分填寫志願。我們把厚厚的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翻過來翻過去,方案制定一個再否定一個,然後再重新排列志願的先後順序。尤其是那些估分在本科線左右的同學,更是無比慎重,仿佛面對的不是一張紙,而是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唯恐分數可以上個好學校卻因志願報錯而棋差一招。現在作為過來人再看填報志願,我認為分數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對自己的人生要有個大致的方向,不能只是為了上個好大學而變相的選擇那些自己並不喜歡,並且比較冷門的專業。否則,大學畢業後的就業情況又會成為困擾你的新問題。

仔細想來,高考並不只是我們考上大學的一塊敲門磚,它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努力,什麼是付出!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讓我們的青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而且讓我們有幸結識了那些有著共同奮鬥目標的同學,並在人生最值得記憶的年輪里留下了深深的友誼。

。當學子們緊張而積極的為之努力時,我殷切的祈盼天公作美,能夠在酷暑的夏天為他們送上兩天的涼爽。

一個美麗的初夏,伴著孩子臉般的天氣到來了。但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卻又讓考生們心裡極度複雜,這是一個人生的轉折口,一個可以自己選擇的轉折。今年也不例外。

20xx年,是我高考完的第八年,是我參加高考監考的第二年,參加高考和監考高考雖然所站的角度不同,但是心情都差不多,一樣很緊張,每當我看見臨進考場的考生們和在外焦急等待的家長們,我都十分緊張,因為看到他們就看到了當初的我。20xx年6月7號我整理好考試用品茫茫然出發來到一中考場,心裡即緊張又興奮,緊張我能否考一個理想的學府,興奮我20xx年的填鴨式教育終於在這一天終結。那天沒有人陪我,這讓我少了一份壓力,但也少了一份溫馨,心裡忐忑不安,偶遇幾個同學也都是草草幾句鼓勵的話便敷衍了事。

第一科是語文,只記得時間很緊,緊到最後的幾秒我還在寫我的作文;第二科是數學,我什麼都不記得了,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在東張西望,喔對了,那時候的高考是沒有被監視的,這可是少有的人權的體現啊,可惜現在這個人權沒有了;第三科是大綜合,作為最後一屆文理大綜合的學生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也是悲催的,幸運的是我們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悲催的是要記住和搞懂的東西也很多,反正我是沒搞懂;最後一科是英語,我終於還是沒有挺住,我很無恥的睡過去了,當然成績也很無恥的沒醒過來,於是我的高考就在半夢半醒中過去了。

監考高考又是一種體驗,第一次的時候很好奇,看著考生們進入考場時臉上時而堅毅,時而迷茫,時而興奮,時而慌張,我突然想到:哥也有監考的一天!這是一種莫名的發泄,一種爽快,人們常說:人都會被權利和欲望所支配。這話不假,從監考這等小事上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年是我擔任高考監考的第二年,新鮮感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深思與無奈,面對著全程視頻監控的考場,你的一切便不再完全由你做主,過程中一個學生的筆掉在地上,他會很慌張的看向我,使勁的揮著手指著掉在地上的筆,因為他不敢撿怕被監控誤會,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嗎?為什麼我們要有高考制度呢?一個學生的品行和學習成績是一張答卷就能解釋的么?古代的科舉制度竟然真的延續到了今日,我看這才是一個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申報!

又是一年高考時,無數的考生走了,進入他們滿意或不滿意的象牙塔,無數的考生又來了,滿懷著希望與夢想。而我將繼續見證這鐵打的營盤和流水的兵。

又是一年高考時,看著近一萬名考生聚擁在這個小小的縣城,看著考場外在雨中靜侯子女考試的家長們滿含期待的眼神,看著街道上手提蛇皮袋牽著孩子的手而行色匆匆的鄉下父母的身影,我便心生諸多感觸。我參加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招生考試距今已整整三十三年了,每年的高考前後,在特別關注的同時,總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雖然現在的高考已經遠比我們那個時候容易得多,能夠考上大學的比例翻了幾十翻,但高考仍然像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折磨著莘莘學子,折磨著望子成龍的學子們的家長。

高考同時它又無情的打擊了多少學子和家庭,給他們帶去的可能是永遠的痛。無論你出身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來自豪宅還是出於柴門,它對你都會一視同仁。只要你能金榜題名,它或許會給予你一個錦繡前程。然而你如果不幸名落孫山,它至少會撕碎你還有你的家人的夢想。十年寒窗,九載熬油啊!所以,高考,幾乎對於所有要經歷的人來說,它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它是一次刻骨的磨練,它甚至還是一次致命的磨難。

高考的作用本來很簡單,就是高校為錄取新生進行的一次考試,考試後按成績的高低該進什麼學校進什麼學校就行了。事情很簡單,但現實目的和手段卻極其艱難,究竟是考試制度問題,還是人們對考試制度適用不當?是人們對這種手段缺乏承受力,還是手段本身太殘酷了?是社會進步需要這樣做,舍此別無他途,還是人們用自製的枷鎖禁錮了自己?這些嚴肅的話題,不是我可以妄加評論的,應該是教育學家和政府職能部門回答的問題。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就是依靠一次考試選拔人才絕不是最科學最完備的手段。

中國的考試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已經有了1500多年的歷史吧。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人們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大家公認的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不是“金榜題名時”嗎?為了這一刻,多少讀書人受盡了考試的折磨,許多大才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卻一次次的敗在考場上。有的人從小考到老,考到兩鬢染霜,還在考。有的人考了一輩子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上。考試吞了一代代的讀書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里的范進算是幸運的,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和范進二人表現的一尊一卑,可見簡單的一次考試承載的重負,它承載的是一個人乃至幾代人重託和企盼!如果說范進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麽《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應該是現實人物。他是一代奇才,懷才不遇,報效無門,他考了一輩子試,卻沒有考出什麼名堂,“七十一歲,始貢於鄉”,再過五年,就壽終正寢了。是個抱恨終身的落魄讀書人。他在一套散曲里,這樣描寫進考場時的情景:“參可差吊牌忽到,這一場虛驚不小,一盆冰水向頂上澆,似閻羅王勾魂牒至,把狂魂兒驚掉了。半晌間心慌跳,相看時猶如木雕,忽然自笑,怕也難逃,蔫頭耷腦,只待向“法場”挨一刀。”這是蒲老先生自己的切身體會啊!

看浩瀚歷史長河,嘆渺渺兮無期! 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未必都是精髓,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加以取捨才是。

有人說:高考,高考。考場內考的是學生,考場外考的是家長。

常聽到這樣的慨嘆:家有考生啊!

也有人說,不論是六月還是七月,高考是黑色的。學生、家長、老師乃至學校和整個社會所承受的高考壓力之重,都將要達到一種極限。

聽到走出考場的孩子們 “我終於可以自由的呼吸了”的慨嘆聲,讓人覺得心酸。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的吶喊何時才能變為現實!希望給孩子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去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飛翔!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我女兒今年也要參加考試。近一段時間我女兒在課程上積極備戰,我也在心裡備戰高考。

想起我們那時的考試,雖然是中專要低一個檔次,但考試的心裡和壓力應該是一樣的。當時也沒人送我去考試,因為在農村,要提前到一個鎮上參加考試,我住在一個遠房的姑姑家,也沒人操心你怎樣,一門課程的考試還遲到了半個小時,我走在去考場的路上,看不到一個學生,當時感覺壞了,肯定是把時間記錯了,異常的緊張,到了學校,老師不讓我進去,我給人家說了很多好話,也許是農村的孩子,人家估計也考不上,也許是老師的憐憫之心,總之放我進去參加了考試,就這樣參加完中專考試,也順利的進入了中專學校,走出了農村。也許是我這個當老大的走了出去,姊妹四人有三人通過考試走上了工作崗位,一個小弟弟也通過其他途徑走出了農村,我們家還算是可以了,現在父母也在城裡居住。也就是我常教育我的女兒,我們也就這樣了,給你創造了個城市家庭,給了好的學習環境,至於學好學還,將來的路只有自己去走。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的確是這樣的,我女兒又是我們家的老大,或許是我們的影響,或許是孩子看到了農村的艱辛,女兒從小就很董事,學習上從不讓人操心,並且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時想想,真的教育好自己的兒女,心裡異常的欣慰,異常的高興。無需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心裡是最甜的。當然,人們要說,看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都是可愛的,其實不是那樣,對自己的孩子要正確評價,要正確引導,不成才,最起碼要成人。

前一段時間,孩子壓力太大,出現了高考前的綜合症,我去作工作,其實也談不上作工作,只是請女兒吃了頓飯,晚上陪女兒到公園看人家釣魚,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都看到夜裡十二點。其實女兒也不懂我的用心,不在看釣魚,是在讓女兒靜心,讓他感到父母對她的關心。夜深了,父女走在回家的路上,什麼也沒說,都在用心感受,用心體會,無需過多的語言,第二天她奶奶終於看到了孩子久違的笑容。

是的,孩子學習很不錯,越是好,越是壓力大,這幾天只能讓孩子放鬆,什麼事努力去做了,就盡到了責任,無論結果如何。

又是一年高考季,回想幼時喜歡看武俠,我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大俠,歷盡磨難最後天下無敵。更或者,我是希望能以一個俠客的態度--淡定、豁達、執著去對待生活,用一種武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對待成長道路上的困難以及挫折。

花季的青春,當我還幻想著像電影《功夫》中的周星馳一樣,從哪位世外高手那裡偶得一本《如來神掌》,然後一招天下無敵時,不知不覺將要來臨的高三,給了我一個“俠客是怎樣煉成”的機會。又或者說,高三如同我夢想了千百遍的世外高人,用他的智慧在我的成長中設定一個個挑戰,讓我在挑戰後,明白如何去成為一名俠客。但這個無數次出現在我夢想中的高人,我依稀明白雖然他不是我們人生最強大的敵人,但他的強悍外表,足以讓只懷有一腔俠客熱血的年輕人狠狠地栽一個跟頭。然而,讓我最初無法理解的是,遇到這個“敵人”的人們,經歷後常常會用最敦實厚重的文字,最虔誠懷念的心去紀念這段歲月,去緬懷他們與高三這位高人的交情,以及和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青春懵懂,歲月流轉,當我站在高三路口的時候,當我明白即將與高人相遇、即將成為我渴望的俠客之時,我有點欣喜:我即將從他那裡獲得我最想要的“俠客速成秘訣”。可從最初遇見的那一刻起,我就失去了懷揣夢想的無畏,因為彼時分數這玩意兒正深深地折磨著我,尤其是我那不堪入目的數學成績每每都能使我黯然神傷。失敗自然是常有的。遇上後才發現高三真像是個性格怪癖的老頭子,明明以為自己付出就應該有收穫,卻常常被他的挑戰打得一塌糊塗,這讓我無暇再去顧及夢想,只能手足無措地承認我一次次的失敗。

記得在初入高三的午後,我沉浸於那些習題里冥思苦想。喝下一杯杯涼開水,卻絲毫不能緩解我焦躁不安的心。空氣里瀰漫著淡淡的中性筆芯散發的香味,鼻子很敏感,但大腦卻一片混沌。我只是本能地搔頭撓耳,揉著太陽穴,坐立不安,左搖右晃。

但所幸的是,在被他弄得暈頭轉向之後、在無數次不知所措後、在失敗的淚水多過成功的喜悅後,我逐漸摸出一些門道,雖然還是他牽引著我,我卻慢慢能從容地走自己的路。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練習、什麼時候背單詞,也逐漸有條不紊起來。

常常記起那些雨露稀微的早晨,我背著大大的書包在天色朦朧的校園瘋狂地奔跑,享受著只有我才明白的暢快。那些失敗的畫面、沮喪的畫面、痛哭的畫面,一一閃現,又一一消失不見。然後,我會整理自己的頭髮,微微地抬起頭,提提肩膀上有些沉重的書包,快步向教室走去。因為高三教會了我,要有俠客般的勇氣去接受一切,並在最後一招扭轉那些迎面而來的打擊。

也還記得當我的聲音響起在寂靜的走廊里,然後周圍慢慢聲音嘈雜起來,無數個“我”手捧著課本,旁若無人般朗讀著。在擦身而過的那一瞬,抬頭對著對方那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青春的臉龐一笑,然後又沉浸在自己的課本里。這時,我感覺每一個經歷高三的同學,都掌握了成為俠客的要領,一遍遍熟悉著。而原本天天都出來“教”我幾招的高手,似乎也變成站不遠處的某一角落看著我領略後的專注,似乎掃過耳邊的微風是他在笑著感慨,雜著由衷的祝福及讚嘆。

最後,當我跨過18歲,擁有了一個可以瘋狂的暑假,而我卻像經歷過場場大戰、硝煙的俠客,在全世界為我鼓掌時選擇淡淡地離去,我靜靜地整理這一路17歲的青蔥歲月。像那些人一樣用最樸實而飽含感情的文字去記錄這一段俠客初成記,無論是沮喪得找不到方向,還是偶爾狂飆般前進。

高三,對於每一個面臨他的人來說,是一種幸運。如果沒有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如果沒有這一位隱藏在身後指點的高人,如果沒有一種俠客般堅強、執著、拼搏的精神,我不會了解原來成長不光是成長後的興奮與激動,而是這一路成長的心。

這幾天看報紙時無意中看到好多和高考相關的報導,我的思緒一下子又回到了那個日日奮戰於桌前的年代,雖然身心疲憊,但充實,並快樂著。我知道有很多人由於成績差.都想放棄高考.很多人由於成績差,於是自暴自棄. 在這裡我來說說我幾年前的高考經歷.

我的高中是在市重點高中上的.當時以為進了重點高中就有了保障.於是我開始上網,看小說.幾乎每節課都拿著個電子詞典躲在後面看小說.放學了,先去網咖玩一個小時再回家.當初我被分進了最後5個班裡,也就是全年級最差的幾個班成績從來沒超過300.

一直到了離高考還有260多天時.那時老師也不對我們抱任何希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喜歡香港.於是我就跟我的同學說我想去香港上大學.但是香港的學費好象要40萬.我家也不是很有錢.當時我媽媽聽了我說想去香港,非常高興,她認為我終於想學習了。

於是對我說,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賣了也要讓你去讀.當時我聽了十分感動,想起以前那么不愛學習,實在太對不起父母了.我把自己關在房裡痛哭了一場.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創造一個奇蹟..星期天,我去書店買了大量的資料.開始認真學習了.. 那時離高考還有230天.我開始每天只睡7個小時.晚上12點到6點.中午在睡一小時.我在手機上設了鬧鐘,由於沒日沒夜的奮戰,身體透支了,經常處於疲勞之中,一個月後,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沒有任何起色. 直到第三個月.我終於突破了300分.老師找到我說,你進步很快,加點油,爭取考個二本..離高考還有100多天,我開始減少自己的睡眠時間,由以前的7小時變成6小時......

高考結束了.我最後成績641.當我知道成績時,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證明了我自己.原了我的香港大學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