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

釅釅的年味兒,如一壇老酒似的年味兒,人們喝著它,在喜慶中盤點剛剛過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無限的希冀中醞釀著新的一年。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歡迎閱讀。

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1:

20xx年2月某日晚,透過窗看著外面飄灑的紛紛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樹上,車上……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婚紗。看著這如此詩意的美景我不禁回憶起那逝去但又難忘的年味。

零食和煙花

童年時過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麗燦爛的煙花。那時小小的我常常看著牆上的日曆一天一天翻著,盼著過年的日子早早到來。終於過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們都在家前的廣場集合,身上能裝東西的口袋裡都裝滿糖果、瓜子、花生。每個人的臉都跟大花貓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們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衝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撲”地一聲,煙花向一隻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後“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經成了兒童的世界。

祝福與餃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學,過年的年味則成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過年了,早早來到爺爺奶奶家,並送上一句吉祥的話:“祝您,春節快樂!”祝福頓時溫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喚進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著三鮮陷餃子,欣賞著豐富多彩的春節晚會節目。爺爺,老叔還有爸爸舉杯暢飲,奶奶笑眯眯的雙眼變成了兩條縫,一家人都是滿面春風,其樂融融。

思念

歲月無情,光陰飛逝,爺爺奶奶也禁不住時間的考驗,隨那年寒冬大雪也與我們陰陽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讓我知道過年的年味是對親人牽腸掛肚的思念。想著和爺爺吃年夜飯飯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淚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剛貼完春聯,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我坐在飯桌旁,看著這些美味家餚,垂涎三尺。終於開飯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費力氣就把一碗飯消滅了,輪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對爺爺說“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接著我又祝奶奶壽比南山不老松。然後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小乖孫子長大了,會用對聯了。”奶奶臉上笑得樂開了花,說:“祝我們的小孫子學習進步,天天向上。”爺爺奶奶雖然走了,但他們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們在那邊也是開開心心。

在飄飄落落雪中,年雖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舊是揮之不去,仍給了我無盡的回味。

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2: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裡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路,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3:

20xx年2月某日晚,透過窗看著外面飄灑的紛紛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樹上,車上……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婚紗。看著這如此詩意的美景我不禁回憶起那逝去但又難忘的年味。

零食和煙花

童年時過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麗燦爛的煙花。那時小小的我常常看著牆上的日曆一天一天翻著,盼著過年的日子早早到來。終於過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們都在家前的廣場集合,身上能裝東西的口袋裡都裝滿糖果、瓜子、花生。每個人的臉都跟大花貓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們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衝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撲”地一聲,煙花向一隻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後“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經成了兒童的世界。

祝福與餃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學,過年的年味則成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過年了,早早來到爺爺奶奶家,並送上一句吉祥的話:“祝您,春節快樂!”祝福頓時溫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喚進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著三鮮陷餃子,欣賞著豐富多彩的春節晚會節目。爺爺,老叔還有爸爸舉杯暢飲,奶奶笑眯眯的雙眼變成了兩條縫,一家人都是滿面春風,其樂融融。

思念

歲月無情,光陰飛逝,爺爺奶奶也禁不住時間的考驗,隨那年寒冬大雪也與我們陰陽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讓我知道過年的年味是對親人牽腸掛肚的思念。想著和爺爺吃年夜飯飯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淚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剛貼完春聯,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我坐在飯桌旁,看著這些美味家餚,垂涎三尺。終於開飯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費力氣就把一碗飯消滅了,輪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對爺爺說“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接著我又祝奶奶壽比南山不老松。然後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小乖孫子長大了,會用對聯了。”奶奶臉上笑得樂開了花,說:“祝我們的小孫子學習進步,天天向上。”爺爺奶奶雖然走了,但他們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們在那邊也是開開心心。

在飄飄落落雪中,年雖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舊是揮之不去,仍給了我無盡的回味。

以年味為話題的作文高三4: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聽到這童稚的歌謠,你一定會聞到過年的味兒了。

在傳統的節日裡,過年是最像節日的,它沒有清明節的凝重,沒有端午節的匆忙,也沒有中秋節的內斂,它也不像西方的聖誕節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節日比作酒,那么在我們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過年”無疑是一壇陳年佳釀,其釅釅濃香讓人聞著就會醉了。

釅釅的年味兒,瀰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進入臘月天,鄉下就開始忙“年”了,醃臘鵝,灌臘腸,曬湯圓粉,家家戶戶的門前像開博覽會似的掛出一串串的臘物,擺出一蒲團一蒲團的圓子面。鎮上、城裡的超市漸漸人頭攢動了,婦女、孩子一個個手裡提著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場的年貨都搬回家。這是前幾年的情景了,如今還有另一道風景線,那就是外出務工的人們忙著從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趕,乘著飛機,坐著火車,搭著汽車……。這時候,你在城鎮鄉村的路道上,每天都會看到穿著時尚的曾經的種田人匆匆返鄉,他們的手裡提著大包小包,抬著家用電器,他們的臉上飛揚著自豪與歡喜,不少的人還帶著私家車“衣錦還鄉”。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頭翹首張望,見到誰家從外面趕回的人都親熱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趕緊簇擁著回屋去了。見此情景,你一定會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戶戶圍桌團圓的溫馨與和諧。

釅釅的年味兒,氤氳在貼起來的大紅春聯上,響起來的震耳鞭炮里。除舊迎新,家家都把里里外外打掃乾淨,把門上的舊對聯紙刮乾淨,然後把嶄新的春聯貼上去。早些年,鄉下的春聯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現場書寫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盡可以到集市上挑揀,選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財進寶啊,有吉祥如意啊。剛過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這一帶頭不要緊,緊接著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響,五顏六色的煙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綻放,整個的一個喧鬧的世界。趁著炮聲間歇,伸頭朝外面一望,嚯,鋪天蓋地的都是紅,熱熱鬧鬧的紅!

釅釅的年味兒,還貯藏在金元寶似的餃子裡。過年吃餃子是一種傳統文化,它象徵著團圓美滿,來年交好運。雖然如今城裡的超市賣的餃子品種多樣,但是許多家庭還是選擇自己動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餃子是家家的“定點節目”。取一張餃皮兒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餡兒放在餃皮中間,手指頭輕輕收攏,一隻餃子便做成了。人們還常玩試來年運氣的小遊戲,把硬幣包進餃子裡,看誰在吃的時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餃子,年年如此。燒開熱水,把餃子放進去,用勺子輕輕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餃子像白蓮花一樣盛開在水面。吃餃子時,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幣的,但結果不管是誰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賀,滿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兒。

釅釅的年味兒,如一壇老酒似的年味兒,人們喝著它,在喜慶中盤點剛剛過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無限的希冀中醞釀著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