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和諧與美”導寫與例文點評

安徽省舒城中學 何登保

【話題材料】

XX年新春伊始,“和諧社會”這一極具親和力的溫馨詞語迅速“升溫”,政府機關專題研討,專家學者撰文闡釋,新聞媒體競相宣傳。種種跡象顯示,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會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字”,也將引領著中國社會的未來走向。

關於“和諧”,你有怎樣的經歷見聞,有怎樣的聯想思考?請以“和諧與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點撥】

1.用豐富的材料闡釋“和諧”的價值和意義

莫泊桑說:“世界上只有和諧的美才有價值。”和諧美令人賞心悅目,欣享快感。只要留意,便可從詩文、典籍及其傳說中,見聞人與人、人與畜禽、人與大自然“和諧”的理論和實現途徑。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說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佛教崇尚“與人為善”;道教主張“天人合一”;松竹梅和諧並稱 “歲寒三友”,林和靖視梅為妻視鶴為子;還有膾炙人口的故事,諸葛亮“南和孫權”,才有“赤壁之戰”的勝利;關羽拒“和”東吳,不僅失了荊州,而且父子死於非命……自然和則美,生命和則康,社會和則安,國家和則強。

2.描繪生活中自然和諧的圖景

從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中精選典型片斷,描繪和諧給人的美感。比如可以寫成一篇散文,描寫徽州古建築體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徽州民居背靠青山,面對綠水,在外觀造型上又飾以粉牆黛瓦和高高的馬頭牆,具有詩歌般的韻律美;在廳堂條桌上擺放花瓶和鏡子,有平平靜靜生活安定的喻意;懸掛的中堂和對聯,又大多描述耕讀為樂的文化思想;在黑、白、灰的平淡中,將門罩、楹聯、匾額等藝術與建築進行了有機結合,既抒發了他們對生活熱愛和自然美的謳歌,又體現了自身的心理和諧。行文中要注意描寫,將和諧美滲透於字裡行間。

3.闡釋構成和諧美的條件

“和諧社會”需要眾人構建,需要范仲淹所言的“政通人和”,只有政事順利,才能百姓和樂;要用法律調節和制裁平息為社會利益而發生的衝突,用傳統道德教化人們,注重理性,提倡寬容。 “和諧社會”的建設,既要防止自我麻醉和自我滿足,也要防止追求皆大歡喜、好大喜功。

【佳作示例】

抹去不和諧的音符

舒城中學  任可

今天的中國,沐浴在“和諧社會”這個新名詞的陽光之中,翻開報刊,點擊網路,“和諧”一詞觸目皆是。然而,要構建正在上升為信仰的和諧社會,似乎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論語•顏淵》中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視野已達到君子境界時,什麼人都可能成為兄弟朋友;孟子也憧憬著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最和諧的生活圖景。我們今天倡導的“和諧”是在古人的理想中注入了新的內涵,但是我們倡導的理想與現實之間還有多遠的差距呢?

我生長在農村,對“民工”有著特殊的情感,我既注意到溫總理為拖欠農民工的工資而勃然大怒,注意到了鐵路部門在春節期間開出了“民工專列”,我也注意到,弱勢群體遠遠沒有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社會不公問題時時像不和諧的音符跳動在我們奏響和諧社會的樂章中。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大街上玫瑰芬芳,流淌著溫情浪漫,可是遼寧孫家灣煤礦卻是愴然慟哭,瓦斯爆炸使200多礦工在春節期間永遠告別了親人。我的心在為遇難礦工及其家屬流血,讓我不能容忍的是,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將孫家灣這條苦難新聞一語帶過,幾分鐘“黃金廣告”之後,便是那些身著露臍裝的紅男綠女舞姿翩躚歌舞昇平,各種迎春晚會還沒完沒了地重播著,誰都沒想到為華夏大地逝去的兩百多條人命停止春節期間地歡天喜地,各地電視台也不願意立即“黑掉”鬧春歌舞,為死難的礦工默哀,哪怕是短短的幾秒鐘!我記得東南亞海嘯以後,西方一個國家因為較多的遊客遇難,那個國家有了國喪日,有了下半旗為遇難者致哀。我們不需要著意地模仿別人,但是面對死難的礦工, 我們卻是冷漠的旁觀者!這種旁觀的心態和行為與構建和諧社會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我生活在學校中,我關注著教育中的不和諧。有人說,當今中國最大的不公是教育不公。僅就高考而言,城市考生尤其是大城市的錄取分數遠低於農村。以北京大學為例,某年在重慶市錄取新生76名,其中理科最低分為672分,文科最低分為595分,而在北京錄取理科生272人,文科生132人,錄取分數線理科為622分,文科為577分。兩地都是直轄市,而且北京市人口還不到重慶市的一半,招生名額卻是重慶的5倍多。兩個直轄市之間的差距尚且這樣大,更不要說同其它落後省分比較了。按道理,農村教育條件和水平比城市低,農村學生本來就處於起點不平等的境地,如果說要有一定的區別對待,那么錄取的優惠應該向他們傾斜才是,為什麼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和諧社會,我們的教育首先應該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簡評:

“和諧社會”,簡單而又明了的一個語詞,正在迅速成為中華民族的新信仰。我們崇尚和諧,但我們不必諱疾忌醫,文過飾非。承認不“和諧”才可以改造不“和諧”;正視不“和諧”才可以建設新“和諧”。文章以典型事實為論據,其言鑿鑿,其情殷殷。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作文訓練。

一位中學校長描述了當今教育中存在的 “怪圈”現象:幼稚園小朋友學國小內容;小學生學國中內容;國中生學高中內容;高中生學大學內容;而大學生卻在學幼稚園內容——對人要講誠信、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老人讓座!一位記者在西部貧困地區採訪,和一個放羊的孩子有一段對話,其中也有一個“怪圈”——“你為什麼不上學?”“放羊。”“放羊乾什麼?”“掙錢。”“掙錢乾什麼?” “蓋房子、娶媳婦、生娃。”“生娃乾什麼?”“放羊!”

你見過生活中類似的“怪圈”嗎?你對這樣的“怪圈”現象有何思考?請以“怪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思路提示:

“怪圈”是一種奇怪的循環,這種循環的實質是只顧眼前利益而缺少長遠眼光。寫作中可以以編故事的方式描述怪圈現象,比如某些地區在進行人事改革,常常步入這樣的怪圈: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

也可以著力分析造成“怪圈”現象的深層原因。比如落後地方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比如一個地區在發展生產與治理污染中也常常陷入怪圈: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再污染。於是“污染”也政績,因為工業發展了;“治理”也政績,因為環境改善了。這樣的怪圈只會讓我們在污染中越陷越深。

作者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