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事件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死與道義的選擇間,孟子選擇了道義,因為他相信,世上有很多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它們不僅對有才德的人,對一切人都是更值得追求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心,都有良知,這種可貴的品質是普通人都能夠擁有的東西,而不是聖人的專利,因此他以一篇震古爍今的文章闡述了他的觀點,在任何艱難的選擇面前,用理智拂去世俗名利的塵埃,遵循本心,走最正確那的一條路。

孟子相信人心本善,然而現今社會的種種卻讓善者無奈,率真者改變。生物里有句話:“生物要適應環境。”誠然如此。金錢名利籠罩的世界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先需要學會改變,總有人批判“老人摔倒,路人漠然”的社會現象,可最近的報導是否又讓大家寒了心?老人摔倒誣陷好心人。自然不是所有老人皆是如此,也不是所有路人都會漠視,此時便面臨著兩個選擇。

老人的選擇。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他們歷經人情世故且經驗豐富,然而自從南京老人被扶起然而倒打一耙後,幾起類似事件也相繼冒出,這便是那些老人的選擇錯誤了,此事可大可小,可以說是他們的一念之差,也可以說是如今的社會風氣的敗壞。我們不妨構想一下,若是沒有此類事情的發生,那些老人選擇了正確的路,如孟子所言,人都有良知,不會有人對老人摔倒坐視不理,那么社會爭議也就不會產生。

那么也就關係到路人的選擇了。從道義上來講,樂於助人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許多人出於自我保護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只得選擇視而不見,路人的選擇也關係著中國人道德問題。人性的光輝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會更加耀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有孟子言捨生命取道義,今亦有華人擔風險救風氣。

佛曰:“心若不動,風又奈何。”遵循本心,理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