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話題作文的“話體”技巧

中近幾年興起的話題作文,由於不限文體,而給考生營造了一種寬鬆自由的寫作環境,便於考生情感的傾訴和個性的展示,因而廣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於是,作文時,有些同學便肆意妄為,把話題作文寫成了非驢非馬的“四不象”,結果得了低分。究其原因,是學生誤解了文體不限的含義。“文體不限”是指考生在作文時,不再受一定要寫成“記敘文”、或者必須寫成“議論文”、“說明文”等限制,根據自己的特長,自由確定作文的體裁和的形式。這樣看來,每當我們拿到話題時,第一要面對就是聯繫話題,大略確定適合的體裁了,要不然,往下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燭”。

話題作文,怎樣確定最佳的“話體”呢?

一、“話體”與文題相稱

如作文題:“請你圍繞‘家’這個話題,寫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面對此題,你如果確定寫“我家的新鮮事”,就可以寫一篇記敘文;你如果確定寫“家庭給我的啟示”,就可以寫一篇議論文;你如果寫“家庭瑣事”,就可以寫散文……總之,寫什麼必須是什麼,寫什麼必須像什麼,“話體”與文題相稱。但是也有不少話題作文暗含著一種隱性限制條件,選擇體裁就不能象“家”一樣自由了,如類似“今天真好”這樣的話題,可能議論與說明兩種文體就得靠邊站了。而像 “失去了才知道可貴”這個話題,你一定要寫成說明文,可能會大錯特錯。

二、“話體”與內容相合

體裁乃文章之衣。話題作文的體裁是為文章的內容“量身定做”的。如以“水”為話題讓學生作文。對於這個話題,如果你謳歌的是“母愛如水”,那么無疑記敘文是最佳體選;如果你寫的是“水資源,正一天天減少”,那么無疑以議論體為主較好;而如果你是從科學的角度介紹水的特點和開發利用,那么寫成優秀的說明文也未嘗不可;而如果你是以“水,生命之源”為角度作文,那么以抒情為主的隨筆體可能最適合表現。

三、“話體”與特長相應

由於學習個性不同,表現在寫作方面相應的才能也有一定的差異,有的甚至非常大。有的擅長寫記敘性的文章而不大會寫議論性的文章,有的則可能相反。“文體不限”的要求給考生提供了揚長避短的機會。一般而言,考生應該選擇自己最得心應手的一種文體,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就不要冒險地寫自己不熟悉的文體。比如,有的人以說理見長,那就相應地選擇議論文體來寫;有的人以敘事見長,那就相應地選擇記敘文體來寫;有的人想像豐富,構思往往出奇出新,那就可以考慮編寫故事;有的人語言功底好,擅長抒發感情,不妨選擇散文來寫……

四、“話體”與“作文課標”相符

事實上,年齡段不同,適合寫作的體裁也有明顯區別。這一點,語文課標上對學生作文的體裁訓練是各有側重的,如國小階段,課標要求主要是寫記敘文,因為這個年齡段同學們思維還較幼稚,少條理感;國中生稍大一些了,這個階段是在鞏固記敘表達的基礎上,側重多文體的交叉訓練,但是仍是以記敘為主,因為這階段的同學思維還是不夠穩定,獨自駕馭語言和組織材料的能力還不是太強;高中生接近成人了,各方面都相對穩定,基本體裁不再強求,而鼓勵他們大膽地運用多體裁進行寫作。總的講,國中生以敘為主較適合,高中生以議為主較恰當。

總之,在話題作文給我們帶來了體裁上的大“自主”, 我們要讓“話體”與作文內容形成最優質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