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現為話題的優秀作文10篇

在我色彩斑斕的童年裡,有許多發現,可有些都被時間消磨了,唯獨那一次,我怎么也忘不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發現為話題的優秀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一

我做完作業,覺得十分無聊,就溜進爸爸的“工作室”里玩。看見他的工具箱裡,有許多電線、電池、零件……我很好奇。便開始擺弄著他那些“寶貝”。我看見了一垠導線、一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把它們全拿出來椄在一起,看看會不支有什麼新奇的事情來。

我想了想便把電池的負極和正極這兩端連線起來,再把小燈泡放在上面。“啊”,好燙!我叫了一聲。爸爸聽見了走了過來問道:“怎么了?”“好燙啊!”我指著導線,把我剛才做的過程給爸爸講了一遍。我生氣地說:“它為什麼不亮,還會發燙呢?”

爸爸笑著對我說:“傻孩,這是短路的現象。”爸爸把小燈泡放在電池上,用導線連線上:“啊!亮了!亮了,小燈泡終於亮了!”我高興地叫著。

可我又試了試,還是不亮。它們就像是調皮的“小娃娃”在我手上發燙,在爸爸手上發光。

爸爸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小燈泡才會發亮。我學會了,調皮的“小娃娃”被我訓成了聽話的“乖娃娃”了。爸爸還告訴我越多的電池,小燈泡就越亮。我又拿了一節電池過來,一試,啊!真亮,比原來的亮了許多。可是為什麼小燈泡會發光發亮呢?爸爸告訴我,因為電能轉成光,所以小燈泡就會發光發亮了。

生活中到處都有知識,處處都有奧妙。只要你用心的去發現它,就會得到更多的知識。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二

星期天,天氣非常晴朗,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我的臉龐。我早早地寫完作業,到樓下玩。忽然,我看見地上有許多小螞蟻,於是我捉來幾隻,想給它來個五“馬”分屍,可是,手沒拿緊,小螞蟻一下掉到了地上。咦,真奇怪,小螞蟻從這么高的地方摔下來,竟然摔不死。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一連捉了好幾隻,分別從一米、兩米、三米、四米的地方往下扔,可結果發現:小螞蟻全都安然無恙,還在草地上東逃西竄呢!這樣,我就更加不明白了。

正在這時,我想起無聲的老師——書。於是,我像箭一般飛快跑到鄰居家,借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我趕快翻開書查閱了起來,終於,我茅塞頓開,心裡萬分欣喜。原來,螞蟻有6隻細長的腳,正因為這一點,螞蟻就占了大便宜,它那6隻細長的腳可以起緩衝的作用。當身體向下降時,它就划動那6隻細長的腳,調節身體平衡,所以,才不至於摔死。小螞蟻有了這6隻細長的腳,就像有了防護一樣。

通過這次發現,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善於思考,處處留心,探索大自然的所有神奇之處,我們就能學習更多有趣的知識,了解無窮的奧妙。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三

星期日,我在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把6隻蒼蠅6隻蜜蜂裝在同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底朝著陽光,平放在桌子上。

只見蜜蜂不停地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卻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從瓶底逃走了。我想為什麼蜜蜂只在瓶底找出口而不在瓶口找出口呢?我帶著疑惑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我把瓶口朝著陽光。結果蜜蜂一下子就飛出來了;而蒼蠅和上次一樣,瞎撞,過了一會兒也飛出來了。這下我知道了,蜜蜂認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強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自然界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玻璃;而它們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而那些頭腦簡單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這些愚蠢的傢伙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發現了那個出口並順利得救,因而得到自由和新生。

我發現了蜜蜂和蒼蠅的秘密,快樂寫滿我的臉上。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四

有一次,我在洗澡時發現裡面的鏡子上有許多水蒸氣。

每次照鏡子是都要擦一下才清楚,每當這時我都會想:這是為什麼呢?每當爸爸回來時,我都會纏著他,問他怎么回事?他都會說:"不知道,不知道。煩死了!" 我只好去查電腦,電腦上說:“當水的溫度超過100攝氏度時(或說超過沸點時),水分子因為吸收了足夠大的內能,從而使其轉換成脫離分子束縛的斥力,分子之間的距離開始變大,水便從液態轉變為氣態水。這種氣態水中不含有任何其他物質,是理論上的蒸餾水(空氣中含有雜質)也稱水蒸汽。當水在沸點以下時,水也可以緩慢地蒸發成水汽。 科學地應說,水在常溫下,會慢慢地變為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就叫蒸發。水蒸氣是一種氣態的水,無色。地上的水變成了水蒸氣, 這些水蒸氣在天上形成了白雲;如果水蒸氣凝結成較大的水滴,水滴就會落下來形成雨。 大量水蒸氣在空氣中凝結時,常呈現一團“白氣”狀,“白氣”常被誤認為水蒸氣。 使沸騰的水變成的水蒸氣在空氣中受冷便可 ……通過比較“白氣”和水蒸氣的顏色、形態、 發生部位的不同,可以知道“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滴飄浮在空氣中。

喔,原來如此啊!下次別人問我的話,我就知道了!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五

春雨後的早晨,空氣清新宜人,我沿著一條長長的小路,來到郊外的樹林邊,發現一根藤纏繞在一棵大樹上,被風雨折斷了。

啊!一根像巨蟒似的藤纏繞在大樹上。看著它,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圖畫:一根藤軟弱無力地躺在地上,它努力地想站起來,好遠眺春色,但都失敗了。它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呻吟著。無可奈何地嘆著氣。忽然,它的目光落在一棵大樹上,霎時,一個計畫在它心中形成!我為什麼不藉助樹的力量向上爬呢?藤開始行動了,它跪在大樹腳下,揚起一幅奴才似的嘴臉,先稱讚大樹,然後祈求大樹幫助自己,帶自己去看看高遠的藍天。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它他看了看腳下的藤,不禁產生了同情,同時也感到無比的自豪。哈哈,幫助你,我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於是,大樹高傲地點了點頭。

歲月流逝,樹和藤同時生長,過了許久許久······

一陣大風吹來,大樹開始搖擺,全身發出“咯吱”“咯吱”的摩擦聲。它感到自己失去了往日的抗風能力。於是它低頭看了看自己,發現自己的身體已被藤纏繞的傷痕累累。這時,大樹想擺脫藤的纏繞。可是,為時已晚,它責罵藤,藤一言不發;它使勁搖擺,藤卻越纏越緊。終於,在一陣風雨過後,樹和藤同時倒在了地上。

看著腳下的樹和藤,我想,在稱讚面前,我們不要驕傲,面對誘惑,一定要小心行事。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六

我和幾個小夥伴在樹下乘涼,我靠著樹幹,抬頭向上看,咦?樹葉的背面有什麼東西,一粒粒,圓圓的,像小米粒兒一樣。呀!原來是蟲卵。幾個小夥伴都圍了過來,仰頭看著。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這可能是蝴蝶的卵,過幾天會變成毛毛蟲的!長大了就變成美麗的蝴蝶了!”我說:“真的嗎?怎么看也看不出這么小的卵能變成美麗的蝴蝶呀!” 回到家裡,我去問爸爸,讓他給我講一講。

爸爸說:“卵慢慢的會變成小毛毛蟲,小毛毛蟲每天都拚命的吃,長的非常快,一周內就會比剛出生大100倍。”我很驚訝,它怎么長的這么快,真是不敢相信。爸爸又接著說:“毛毛蟲有八對腳,前三對就會變成蝴蝶的腳。毛毛蟲一生需要蛻皮5次,每次蛻皮後都比原來大好多,蛇也是這樣的。”我又好奇的問:“爸爸,它是不是最後一次蛻皮就變成蝴蝶了?”爸爸笑著搖搖頭:“不是的,它長大後就會離開樹葉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吊掛成丁的形狀,結成繭。繭裡面的東西叫蛹,蛹一般有三公分多長,經過兩周左右的時間,蛹就在繭里變成了蝴蝶,它在里把繭咬破,就從繭裡面鑽出來了。”我又忙問:“蝶從繭裡面剛出來是什麼樣的呢?”爸爸說“蝴蝶剛出來時,翅膀是濕的,很軟,但一個小時以後就可以飛行了!” 真是太神奇了!聽了爸爸的話,我真是受益匪淺,原來這小小的卵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七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發現,我也不例外。可我的發現卻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我發現了爸爸“不怕疼”的秘密。童年時代,我總認為我的爸爸是天下無敵、與眾不同的。因為爸爸“不怕疼”。

有一次,爸爸和幾個叔叔一起打籃球。爸爸投籃時,因地面坑窪不平,他一不留神就摔了個四腳朝天,細小的沙粒進了他的膝蓋。回到家後,爸爸先將沙粒一點一點拔出來,再將傷口洗乾淨,最後用紅藥水在傷口上抹上。整個過程中,爸爸沒有說過一句話,甚至連眉頭都沒皺一下。我想:要是我,金豆豆早就亂掉了!可偶然的一次機會,使我揭開了爸爸“不怕疼”的秘密。那天,我放學比平時早了一些。剛進門,就聽見一陣“哎喲 哎喲”的叫聲。

那不是爸爸的叫聲嗎?難道一向不怕疼的爸爸也會疼嗎?一個個問號驅使著我打開爸爸的房門,我看見爸爸正用手捂著肚子在床上打滾,頭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落。爸爸看見我正看著他,若無其事地看報去了。頓時,我明白了,爸爸不是不怕疼,而是很怕疼。不怕疼是他裝給我看的,就是為了今後我能勇敢些,不要動不動就哭。我終於解開爸爸“不怕疼”的秘密了。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八

星期六的早上,我睜開朦朧的睡眼,一看天已經大亮。我連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臉,剛想吃媽媽準備好的早餐。只聽見肚裡有股“咕嚕咕嚕”的聲音,我想:多怕是餓了吧。於是,便匆匆忙忙地吃了早餐。

可是,等我吃飽喝足之後,肚子裡還是有股“咕嚕咕嚕”的聲音,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便去問知識淵博的爸爸。爸爸哈哈大笑地說:“你肚子裡長了個會唱歌的蟲了。”從廚房裡走出來的媽媽說:“好孩子,別聽你爸爸胡說,去翻翻資料吧。”於是,我便去查找有關資料:原來我們吃進了食物的同時也吃進了空氣。飢餓時,肚子裡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就是胃裡的空氣與胃液混合造成的。

我們的消化器官每天都進行著收縮運動,這種動作方便了在胃裡消化不完的食物順利地通向小腸,食物移動的同時,胃裡的空氣擠在同一邊,也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啊!原來一個‘咕嚕咕嚕’的聲音都有這么深的學問呀,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今天的收穫可真不小呀——我發現了肚子“咕嚕咕嚕”的秘密。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九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爸爸帶我和幾個叔叔在大三角坑去釣魚,我在三角坑邊發現許多群小蝌蚪。我想觀察小蝌蚪如何變成青蛙,便捉了幾隻回家。

那時侯我家養了幾隻金魚,因為我不知金魚吃小蝌蚪,所以毫無戒心的把小可蝌蚪放入魚缸里。

連續好幾天,什麼事也沒有。有時小蝌蚪還和金魚打成一片。

又過了好幾天,我突然發現少了一隻最小的蝌蚪。不可能是金魚吃的吧?有時小蝌蚪還和金魚打成一片,並且魚缸里也沒血呀!

我的猜測就這樣別推翻了。一定是媽媽換水時把小金魚倒掉了!我又想。

第二天,我又發現少了一隻蝌蚪,情況和昨天的一樣。可前一天媽媽爸爸都沒有換水呀!

就這樣,我對金魚又有了懷疑。我決定做一下觀察,看看金魚是否吃小蝌蚪。

下了決定,我就躲在放魚缸的桌子下開始觀察。

過了半個小時,好好的,什麼事也沒發生。在我等的不耐煩的時候,只見金魚們開始圍著一隻最小的蝌蚪。小蝌蚪想出去,在圈裡撞來撞去。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的。這時,一隻大金魚慢慢逼近小蝌蚪。小蝌蚪下呆了,一動不動的站在原地。

金魚離小蝌蚪大約還有2厘米的時候,那隻金魚張著嘴箭一樣的向小蝌蚪游去。再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我突然站起,搖起魚缸里的水來。

金魚沒吃成小蝌蚪,游一邊去了,我趕緊把金魚和小蝌蚪分開了。

金魚竟吃小蝌蚪,我萬萬沒想到,這是我的發現,它來源於我認真的觀察。

以發現為話題的範文十

我家種了許許多多的花,可我只喜歡那盆繡球花。這盆繡球花共有四個主莖,細長細長的莖直往上爬,每隔10厘米就有一片或兩片的葉子,每當春末的時候葉子的中間會長出由許多小花組成的小圓球,就像花仙子漂亮的頭髮,摸上去十分茁壯,我經常喜歡到陽台觀賞它。

今天,我又來觀賞繡球花了,瞧繡球花的莖有的比較接近欄桿,就一直繞上去,像一條青龍盤繞在欄桿上,有的失去了支撐力向著旁邊的花盆傾去,伸進泥土裡繼續生長,我想:植物繁殖有三種,1。種子繁殖,2。葉繁殖,3。莖繁殖,這盆應該是第三種繁殖方法吧?我還是去做實驗來證明吧。首先,是種子繁殖――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小葉子,“咦?”我找不到種子,挺納悶的,心想:繡球花應該是用葉子繁殖的吧?我帶著好奇心掰了一片又肥又厚的葉子,把它埋進了泥土裡。

經過我一個星期的澆水施肥。今天我來到花盆旁觀察,只見泥土上安然無恙,於是我拋開泥土一看,呀!葉子已經枯萎發黃了,可是我不灰心,又使用了最後一種方法――莖繁殖。我先從繡球花上掰了一條有一片葉子的莖,把莖放進泥土裡,葉子露在外面。

又經過一星期澆水施肥,我來到被埋進泥土的繡球花的莖前,看,它的葉子又肥又厚,比以前更加翠綠了,再把泥土拋開一看,裡面的莖旁又伸出了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根。

從這一次實驗,我發現繡球花是靠莖來繁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