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變為話題的作文800字3篇

在面臨生死考驗時,在身處山雨欲來時,變與不變,人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變”的話題作文吧。

以變為話題的作文800字1:守護心靈的月亮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唯有空中之嫦娥,遺照千年。

境遇變了。李白從貴妃捧墨、力士脫靴的光耀中降到人世的饑寒苦樂中。不變的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魄力和“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豪放。

世事變了。杜甫在太平盛世中穿行,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飽受苦寒,不變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民情思和“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憂國情懷。

時空變了。蘇軾從京城輾轉到黃州、惠州再到海南,從年少博學到飽經滄桑。不變的是“一衰菸草任平生”的曠達和“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的氣節。

朝代變了。李清照從舊都南渡,迎來了一個名曰“南宋”的朝代,從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變為一個“人比黃花瘦”的嫠婦。不變的是她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和“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鬥志。

戰場廢了。陸游從真正的戰場回到家中,且在夢中回到了戰場。時光流逝,不變的是他“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豪情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心愿。

什麼都變了,不變的是這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守護著一輪心靈的月亮。

月光皎潔,照我行萬里。

守住青春。不讓青春在時光里荒廢,不讓青春在歲月中虛度。讓青春在奮鬥中飛揚,在淚和汗的洗禮中升華。

守住善心。任世人麻木,旁人冷漠,我自友一顆溫熱的心,給貧困兒童送去自己的關懷,給無助者帶來心靈的慰藉。

守住情操。物慾橫流,要有“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氣魄,不再金錢堆里滾打,不再網路虛幻中沉溺,只求活得實在,活得高尚,活得瀟灑。

守住„„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月亮,月亮的名字多種多樣,但願我們能以前人為榜樣,守住自己心靈的月亮,但願我們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願我們留下的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但願我們心中每一輪月,不是水中月。

以變為話題的作文800字2:明珠永不褪色

歷史長河滾滾前進,新生了無數的新事物,淘汰了無盡的舊物。世界每一刻都是新的,都在不斷變化著。蘇子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但蘇子又說:“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就像明珠永不褪色一樣,人世間的真、善、美永遠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它們是永恆的,永遠在歷史長河中閃現它們燦爛的光華。

真,永不會消逝。自人世之初人們便在求真,探索自然的真理,感悟人生的真諦。不管遭遇何種阻力,人們用不會因此而放棄去真理的追求與渴望。亞里士多德的謬誤阻擋不了伽利略對於自然規律的探求;外敵的入侵停止不了阿基米德的思考;教會的火刑場嚇不住人們追尋真理的腳步。陶行知先生曾經要求我們學做“真”人。這一點,古人已經給了我們榜樣。每個朝代都有臣子因為進諫而掉頭掉官。但每個朝代又都會有無數的大臣不畏危險冒死進諫。因為他們要說真話,要做“真”人。即使被貶,寫在作品中的依然是真話,流露的依然是真性情。

善,永不會磨滅。孔融讓梨,是善;許仙救白蛇,是善;杜甫心憂天下,是善。不管在現實,不管在民間傳說中,不管在文學作品中,我們都會找到善的痕跡。善,可以驅走滿天的陰雲,可以祛除冬日的寒冷,可以阻止惡魔的侵襲。善,讓我們學會了互助,學會了關心,學會了呵護,學會了給予。善,讓陽光普照整個大地。不管世事如何變幻,即使現在步入了二十一世紀,步入了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不管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如何變化,善總還是存在的。盲人過馬路,總會有人去扶;嬰兒失去雙親,總會由好心人收養;印度洋海嘯,世界各地都有幫助。

美,絕不會消失。儘管森林越來越少,草地越來越小,湖泊越來越濁。但是環保的呼籲越來越響,志願者越來越多,環保法越來越多。自然界的美不會消失,社會、人類的美更不會消失。一對盲人夫妻相攜著逛公園,用心去看花草,去感受眼光,這不美嗎?一個小女孩跟在哥哥後面,突然“撲鼕”摔了一跤,滿身是泥,哭喊著叫哥哥,這難道是醜嗎?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人們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美麗的愛情,追求美好的親情、友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愛美,都追求美。那么,美還會消失嗎?

真、善、美——多么美妙的字眼,多么值得人們為此努力,企求。漫漫歷史長河仍在流淌,仍在前進,仍在不斷地蝕舊生新。但是,真、善、美這三顆奪目的明珠永會照亮著歷史長河,璀璨生輝,永不褪色。

以變為話題的作文800字3:通於變,堅守於不變

在面臨生死考驗時,在身處山雨欲來時,變與不變,人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變篇

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聖人不是凝滯於物的,他看到天下君王皆不願以仁義治國,他沒有爭辯,他選擇了閉門著書;莊子一路高歌而來,一路高歌而去,他冷眼看著這世界,他寧願曳尾於塗亦不願為相,他知道他的理想不可能實現,所以他獨守著大智慧,他沒有抗掙,他選擇了修身養性;陶淵明看著管場黑暗,他無力改變,於是他掛印而去,樂得自在。門前五柳柳絮飛舞,籬邊黃菊傲骨猶存,比起官場的勾心鬥角,在田野鄉村,他很快樂逍遙,他沒有憤怒,他選擇了歸願田居。

的確,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在昏君聵臣當道,奸佞小人橫行時,與其作無謂的犧牲,不如留著生命,看著他們滅亡。

不變篇

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上官大夫令尹子蘭進獻讒言,怎么辦?屈原挺身而出,上治國九策,然而楚王不理不睬,反將其流放遠方。舉世混濁為何獨清?世人皆醉為何獨醒?為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屈原一語道破:“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國滅亡,他選擇了不變,他選擇了死,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詩人;面對多爾滾許下的高官厚祿,金銀美女,方孝孺的回答是不,他知道說不意味著死,但他更知道自己是學界領袖,他的一舉一動關乎漢學者是否歸順,他選擇死,滅十族的死;譚嗣同無力殺賊,但撒下自己的鮮血,他沒有偷生,他要為中華兒女作出表率,他的死喚醒了無數人,他死得其所。

生與死的選擇,原來也可以選擇死,死得偉大,死得激昂!

總篇

不同的人選擇不同,變與不變間,他們都寫下了歷史上最壯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