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獻為話題的國中作文900字

無論何時何地,奉獻必定是一個永不褪色的片斷,只有真正地理解奉獻的含義,才能為人生留下欣慰的一筆。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有關奉獻的國中作文,僅供閱讀!

奉獻中的回報

“春蠶到死絲芳盡,蠟燭成灰淚始乾”是被人們歷來所廣為傳誦的名句。它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結晶——無私奉獻的美好品德。然而,在這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總會湧現出一批批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勇士,他們總是為是否接受他人的回報而苦苦煩惱。

宇宙之浩瀚,浩然之氣之永存於世。在這飄渺乾坤之中,人們的思想卻是如出一轍,總會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還會有“不要人兮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高精神、品格的寫照,人們總是一味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連那一絲絲痕跡都不曾留下。

的的確確,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精神。但是,我認為生命的價值不能只停留在默默無聞的奉獻之中,應該要大膽的去接受別人給予的回報。世人眼中的“孔聖人”曾經都讚揚過他的弟子,因為他的弟子見義勇為而欣然接受了他人的回報,別人卻批評了另一位弟子因沒有接受贖了人而沒有到政府去報賬。接受他人的回報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主動的去幫助別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這茫茫宇宙之中,我們只是大海中一栗,微不足道,是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罷了。我們不是聖人,也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更不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大羅金仙,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推脫,沒有任何的義務去犧牲自己而成全他人,所以我們應坦然的接受他人的回報。

在這漫漫人生路中,你或許會不經意地幫助了別人,也許在你的眼裡並算不了什麼,只是舉手之勞罷了。但是在他人的眼裡卻是天大的恩情。或許你就是那個消失在茫茫之中卻被他人苦苦尋找的恩人,他們總想盡千萬百計來報答你,彌補心中的那份愧疚,他們始終堅信“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真是有那種“眾里尋你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境了。既然你已幫助了他們,何不再幫一次,了卻他們的心愿呢?那就坦然接受他們對你的報答吧。

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應該更加發揚那種“投桃報李”的精神,為別人做好榜樣,做到問心無愧。那么,我們這個時候將會越來越和諧,人類將會跨入另一個美好的時空,享受那種美妙的樂趣。

人生在世須盡意,率性而為,要活得瀟瀟灑灑,不被世俗所羈絆,要敢做敢為,活出真實的自己。該幫助他人的時候盡力幫助,該受別人回報的坦然接受。在奉獻中獲得樂趣,在回報在享受快樂,活出精彩的人生。

奉獻是一首歌

夜把花悄悄地開放了,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泰戈爾

奉獻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無畏;奉獻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豁達;奉獻是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是一首無言的歌,無數人唱起過,裡面的故事感動過無數人!

我一直很喜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形容無私奉獻的老師,還象徵了很多人,並且每次讀這句話我都會想起赤腳醫生——李春燕!

李春燕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衛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裡開設了一間衛生室。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李春燕一個鄉村衛生員,生活在那裡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藥,過去,村里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藥,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藥費,只能記賬賒欠。20xx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準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么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裡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我總是在想:到底是什麼來支撐李春燕一直紮根貧困地區行醫的決心呢,她那柔弱的身軀要擔起的是整個村鎮人民的健康需要怎樣的勇氣?!我想應該是一顆奉獻的心讓她勇敢地留了下來吧!

奉獻是開在寒風中的梅花,它可以讓寒冷的冬變得柔和;奉獻是躲在紅花下的綠葉,為花兒增添色彩;奉獻是飄在天空的雲彩,讓廣闊的天變得高遠,奉獻是一首歌,在黑夜中響徹雲霄。

讓我們向奉獻的人兒致敬,讓我們學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奉獻,是人的一種多么高尚的精神,是一種多么高尚的情操……俗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在一個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風刺骨,連人也不敢出門,我真怪老天爺,今天這么冷還讓我上學。我匆匆地吃了早餐,背著書包出門去了。在路上,陣陣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我只好硬著頭向前走。在不遠,一根大竹把我攔住了,我陡然停止,悶悶不樂地顧視前方。只見離大竹不遠有一位清潔工正毫無怨言地為人們挖通前幾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著冷,忍受著噁心的臭味,用一雙差不多被凍僵的手緊緊地拿著鐵鏟,然後用力地把鐵鏟插進了被堵塞的‘臭水渠’里,再把鏟起的垃圾倒到旁邊的桶里……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裡面被塞實了,用鐵鏟鏟不行,用夾子夾不行,那位清潔工只好戴著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他的腳。她忍受著疼痛,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看見了也熱心地走過來對清潔工說:“小劉,別再挖了。天這么冷,你叫幾個負責這工作的人來替你挖就行了,何況這工作又不是你負責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這是怎么回事?這工作不是他負責的?那他這么辛苦來做這幹啥呢?……”想著想著,我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便情不自禁地走到他身旁,輕聲細語地對她說:“叔叔,別再挖了!你就叫幾個負責這工作的清潔工來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見他抬起頭,氣喘吁吁地對我說:“我決不會回去休息的,我一定要把這條‘臭水渠’挖通。”看著他那倔強的樣子,我只好無可奈何地上學去了。

過了幾天,我們住的一帶地方終於能通水了,大家也高興得不得了。不知何時,那位清潔工在刺骨的寒風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他的言行深深的教育著我,影響著我——一個無私奉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