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作文大全以英雄為話題作文3篇

什麼樣的人才算英雄?每個人心中對於英雄的定義都不同,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英雄”的話題作文

以英雄為話題作文1:永遠的英雄,項羽

烏江水滾滾流動,烽煙四起,傲視群雄。眺望這寫滿無盡酸楚,記著無限歷史的江水,我的心頭不禁湧現了一個人的名字,我的偶像——項羽。

一代西楚霸王,輝煌了一生,卻在烏江邊留下了讓後人不解的篇章。有人說是項羽的驕傲自大毀了他,我卻不這么認為。項羽雖然自刎而死,我還是要說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英雄,

他自小習武,隨叔父項梁起義,心中一直懷著復楚的決心,從來不受任何利益的誘惑,不被任何語言所迷惑,一直堅持著,永不放棄。“亡秦必楚”這四個大字深深印在了項羽的心中,也是這四個大字讓他堅持不懈,對國家赤誠忠心。望古今中外,多少人被利益蒙蔽雙眼,出賣國家,成為被人唾罵的奸賊。像項羽這樣的忠者,實為罕見,就憑他對國家的這顆赤誠之心,我們也不能否認他是英雄的事實!

他英勇善戰,紀律嚴明。身長八尺,一手舉起千斤大鼎。每一次的出戰,不論大戰小戰,他都親自領兵出戰。戰場上他勇往無前,不畏懼任何的困難與挑戰。對待將領士兵,他有獎有罰,關心屬下,對待屬下就像對待親人,若有背叛之人,便軍法處置。正是這樣的嚴明紀律,造就了一批批英勇善戰的項家軍。古往今來,多少將領可以做到這點,他們的放縱讓士兵不斷逃走。漢王劉邦,自起義到稱王,他僅親自出戰一次,因此被項羽一次次擊敗,包括最後他的成功,也僅能算做一次巧合。如此英勇的項羽,怎能不被稱為英雄?

有人說,項羽劉邦曾結拜為兄弟,項羽卻反來擊劉邦,不是違背了兄弟義氣么?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劉邦的開始與項羽結拜,就圖謀不軌。他為了進一步接近項羽,借到大軍,才上演了一出苦肉計騙取項羽的信任。而且後來也是因為劉邦的反叛才拉開了楚漢之爭。從鴻門宴我們便不用難看出,項羽是多么在乎兄弟情義!

還有人表示,項羽稱霸一時,卻在烏江自刎,是多么沒出息。我只能說是大家沒有看清這個事實。項羽帶著最後倖存的幾位士兵逃到烏江邊,小船不能載那么多人離去,項羽便選擇留下。而且他不想讓戰爭繼續下去,那樣百姓將無安寧,於是他毅然決然留了下來。臨死前他一直沒有屈服,還在繼續殺敵。直到死,他的手中仍握著兵器沒有放下……我們怎么能去批判他?我們應該向項羽致敬,向他不屈的精神致敬!

項羽他集忠義勇為一身,一生沒有背叛國家,沒有背叛義氣,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正是他的這種精神打動了我,感染了我。他永遠住在了我的心中,鼓勵著我,我也在向我的這位英雄偶像學習。

我相信他的英雄形象將感染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崇拜他,因為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永遠的英雄。烏江的江水將永遠銘記這一切,將把他的形象流向千萬家,項羽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將永遠住我們心中,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偶像。

我的偶像——項羽!

永遠的英雄——項羽!

以英雄為話題作文2:踏上英雄的履印

剛下過雨,空氣里瀰漫著水汽的清新,徐家後院的山坡上,杜鵑花簇擁著春的明艷。卻未曾想過,這一處靜謐,在我看來的一方閒適,竟走出了兩位革命烈士。

從中嶺古道而下,由白峰小門村村長徐信全帶領著來到了徐家樓屋。徐家樓屋坊間也叫徐家大院、徐氏祖堂。從門院口處朝里望,迷宮式層疊的格局,據說農家孩子一進去不小心便會迷路。而英雄徐建農、徐長海便是徐家的傑出代表。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迅速興起了抗日運動。當時只有20多歲血氣方剛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小門青年徐建農、徐長海,在進步人士的影響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兄弟倆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先到訓練團參加集訓,徐建農在訓練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集訓結束後,徐建農擔任鎮海縣抗日武裝部隊(即縣大隊)三中隊中隊長。徐長海被分配到省第十流動施教團,並於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家鄉,徐建農遵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分別到郭巨、柴橋、三山一帶動員有志青年參加抗日武裝,擴充抗日力量,同時開展除奸活動。5年中,徐建農活躍於穿山半島,在當地建立了廣泛的民眾基礎,他依靠民眾的支持,清除了國民黨部隊中賣國投敵的2名軍官,並在半島抗擊日寇。1942年4月2日,徐建農去霞浦上傅執行清匪行動,收繳了土匪槍枝。

在戰鬥結束返回途中,遭遇反動派部隊的伏擊,寡不敵眾被捕,於4月6日在三山英勇就義。徐長海所在的施教團則輾轉鎮海、奉化、定海等地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秋,施教團來到柴橋,徐長海與李志松、宣伯年等黨內同志一起宣傳抗日主張,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救亡團體的影響。他們運用文藝形式,在蘆江廟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夜之歌》、《鐵蹄下》等抗日劇目。通過宣傳,當地民眾的抗日熱情十分高漲。後來,徐長海被安排到舟山一帶從事抗日救亡工作,他的足跡遍及舟山本島和其它周邊海島。1942年,徐長海因身份暴露遭敵逮捕,後在黨內同志的營救下,越獄成功並任黨領導下的定海國民兵團(即“五大”)指導員。1943年,徐長海在大碶指揮了與日寇的“薛家橋之戰”,打得日本鬼子狼狽逃竄。1943年10月,因政治形勢變化,徐長海根據中共浙東區黨委決定,將“五大”分批撤往浙東抗日根據地中心——四明山區,去與我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主力會合。10月5日,徐長海在做所部二中隊工作時因叛徒出賣被捕。次日,徐長海被反動派押解到柴橋大溟,慘遭殺害,年僅31歲。

聽著村長的敘述,一行人走進徐家老宅的院落深處,院子左側的二層樓便是徐氏二兄弟的故居了。雨後屋頂的檐邊有水滴打落,仿佛也在講述這裡塵封的往事。默默上前,指尖觸上斑駁的寫滿所有故事的板壁,觸上這歲歲年年攀爬著的柔軟青苔,在人們敬畏的目光中仿佛又剝落了一世鉛墨色古舊的塵埃。這樣持久地凝視著,原來英雄們離我們並不遙遠。

記憶穿梭過70多年的歲月,在那個我們無法企及的年代,所有的動盪換來的是今朝的幸福與安寧。而回到70年後的今天,築足於此,感受同一片天空下靈魂在時代與時代交接處的震撼。

從徐家大院出來,已雨過天晴。烈士的家鄉,現代氣息的小洋樓、整潔的村道、衣著得體的村民,讓我們感受到小門村村民富庶的生活。

陽光下,徐家大院的後山上杜鵑花如火焰一般怒放,我知道,那是英雄生命開出的壯美的鮮花。

以英雄為話題作文3:細雨閒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鏇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裡,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繫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閒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窗外,雨正濃,獨伴孤燈前,翻開案前那捲李清照詞集,觸摸著那些哀艷的文字,心中升騰起一份雨絲般的柔軟,抑或是明媚或者是憂傷,於是雨聲不再清冷,長夜不再孤寂,思緒也飛越千年,耳邊又飛揚起那令人心醉的《如夢令》曲調。

看過“1200字作文大全以英雄為話題作文3篇”的人還看了:

5.心中的英雄作文8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