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承繼優良家風徵文精選

家風是一種家庭文化的積澱、倫理道德的傳承。小編收集了承繼優良家風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承繼優良家風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其中既有共性,更有個性。在個性方面,有的突出學習之風,有的彰顯勤勞之風,有的信奉孝敬之風,有的倡導節儉之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指的是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追求的總和。從文化學的角度評說,又可理解為一種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孩子健康地成長。它雖沒有文本要求掛在牆上,沒有條目細則放在床頭,但卻在無形和潛在地發揮著教育功能,對孩子有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家庭成員特別是家長的言談舉止影響孩子行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們成長的風向標。一般說來,學習型家庭的孩子喜歡讀書,勤勞型家庭的孩子熱愛勞動,和諧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禮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風都會在孩子的意識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於他們性格、品質、價值觀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風中,心情舒暢、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學習奮進;反之,則精神空蕩、心神不寧、態度消極、學習鬆懈。這便是家風的重要性,便是家風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家風是一種家庭文化的積澱、倫理道德的傳承。在現實生活中,要把握傳統和現代之間內在的承接性關聯,注意反映時代的特徵,也要繼承傳統的經典,要重在建設上下功夫。建設和諧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關鍵在於主要成員的學識、修養、氣度和作風。家長之間關係正常,互相尊重、謙讓、理解、寬容,孩子感受到的是溫馨、和睦的真誠親情。家長習慣讀書學習、善於思考,孩子品味到的是勤奮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家長愛崗敬業、勤儉持家,孩子體驗到的是認真踏實的作風。也就是說,家長想把孩子塑造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家風雖是家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教育無痕、潤物無聲。它通過家庭成員尤其是家長的日常生活準則、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經常對孩子進行直接的教育和影響,往往比單純說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僅影響孩子的現在,還會作用他們的未來。要形成好的家風,父母應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不斷提高個人的修養,力爭將家庭變為孩子德行修煉和素質增強的課堂。

第二篇:承繼優良家風

“家風”、“家規”無疑是20xx年鼠年春節期間最時髦、最火的辭彙。中央電視台連續幾天展開了家風大討論,引發了華夏子孫對這一問題的重新思索及定位。有的人感到家風虛無縹緲,但她卻又實實在在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家風無疑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風氣。年齡稍長的人都知道,家風及家規在一個家族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規範家族人員的行為,是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十六個民族,上千個姓氏,繁衍了華夏子孫。家族是千百個家庭的集合體,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中國社會最小、也是最堅固的一個單位,家風家規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鏡子。繼承和發揚好的家風家規是各族人民的優良傳統。“千百種的家風聯繫在一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不同的、相同的家風共同組合起來,構成今天中國社會中最強大的力量,最珍貴的感情基礎和最堅實的發展動力。”(據中國文明網)

弘揚優良的家風家規,一是家風家規要正,要有正氣。遵循風清氣正的原則。二是要長期遵守。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長期共同遵守執行,並提煉總結,與時俱進,發揚光大。三是要認識到家風的極端重要性。好的家風家規是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家風”、“家規”,不僅僅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事關黨風、社會風氣,是時代的事情、國家的事情(據中國文明網)。任何家風家規都不能與道德、法律相悖,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時代賦予了家風家規新的內涵,我們的家風家規應與偉大的中國夢緊緊聯繫,共同努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宏偉目標。

第三篇:承繼優良家風

最近在寫完教育無痕後,繼而研究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進而深知家風是最無痕的教育。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欺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台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佳句:“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著自己!”

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

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來說,“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