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家鄉的春節作文600字

一句俗語說:“大人們盼農閒,小孩子望過年。”請你描寫一下你家鄉的春節吧。下面一起和小編學習一下家鄉的春節作文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篇一: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里,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著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裡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絕古老的小鎮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裡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篇二:

我的老家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自從我們在外面買了房子之後,就好多年沒回老家過年了。爺爺奶奶很想我們,便邀請我們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早早就貼上了紅對聯,掛上了紅燈籠。放完鞭炮後便回老家了。

我們的車剛駛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過節的氣息。大人們有的在殺豬有的在宰羊,還有的在掛年畫、貼“福”字。小孩子們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遊戲。我們一下車,就加入到了其中。

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大人叫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回家吃飯了。我回到家中,看見了一頓琳琅滿目的晚餐。有“剁椒魚頭”據說裡面放了很多的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臉就會變得越紅,表示你新的一年裡會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還有“蒸饅頭”,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裡會蒸蒸日上。吃飯時大家互相敬酒,說一些吉祥的祝賀詞。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裡能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紅紅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說。於是我們在大家的祝福語中其樂融融的吃完了晚飯。

吃晚飯後是我們這些兒童最期盼的時刻,爺爺奶奶一次給了我們兩個大紅包。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學習能更上一層樓。因為我們這次考試考得不錯,所以額外給了我們兩個大紅包。

發完紅包後,我走出家門,發現許多人都往大禮堂跑。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聽,才知道大禮堂里裝了娛樂設施,有音響、CD等等。大禮堂里人們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嬸嬸們也加入了她們的行列中,一起歡快的跳舞。

看著這幸福的場面,我略有所思。因為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大家吃了年夜飯之後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單調。而現在大家不僅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這真是一個和諧美麗的農村啊!

家鄉的春節作文篇三:

我的老家在民勤縣西渠鎮,臘月二十日我就跟隨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準避過春節。

到爺爺家吃過飯後,就陪同爺爺奶奶做油果子、饊兒、麻花等應時點心。臘月二十三日,我們祭過灶君,就等待著除夕了。到了除夕,大年正式開始了,這一天活動多、講究也多。清早起來,打掃完庭院,爺爺給騾馬等牲口拴上紅布條。中午,我們吃過黃米飯,貼好對聯和年畫,將列祖列宗的牌位擺放整齊,獻上供品。待一切就緒後,我們全家一起上墳燒紙。燒紙回來後,首先要鞭炮,然後到各位祖先的牌位前磕頭致禮。到晚上,我們通宵不眠,有著‘熬壽’的意思,還要點三柱香,向神靈和祖先祈福。正月初一天還沒亮,爺爺就把我們一家叫醒,就去迎接喜神,我們把這叫做“燎天蓬”。出門之後,找一塊寬闊的地方,點燃一大堆火,爺爺、大爹、二爹等長輩領頭,從火上跳躍而過。爺爺讓我跟著他,他便說起了祝詞:“東去東成了,西去西贏了,騾馬成群了,牛羊滿圈了,糧食滿倉了,好人相逢了,百病消散了,空懷出門了,滿懷進門了。”每念一句,我們繞火堆繞一圈,從火上跳躍而過。祝詞說完後,磕頭禮拜,恭迎喜神進家。天亮後,我們又找人唱小曲。正月初二走親訪友,祝賀新年。正月初三打醋炭——用勺子盛醋,醋中到一點香油,將燒紅的石頭放在鐵勺里,把每個角落蒸熏一遍,表示驅邪降魔。到正月十五,民勤小曲在集市上演出,有《下四川》、《小姑賢》等傳統曲目,人人耳熟能詳,就連孩子們也非常喜歡。晚上觀燈會,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家鄉的春節真熱鬧啊!

家鄉的春節作文篇四:

不管現代科技如何發達,城市裡的娛樂方式多么迷人,但在春節里,它們都無法與家鄉的那種氣氛相比,只會讓我們在防盜門裡邊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提防。今年春節又將近,我越發地想念兒時所過的家鄉的春節。

童年的時候,我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小鎮上。小鎮上最高的樓房只有四層,每座樓里大多是一家人,都是木門,一早起來,首先就是開門,然後一直到晚上睡覺時才會關門。吃飯時,大家你竄我家,我到你家,你吃點我家的蘿蔔乾,我嘗嘗你家的老臘肉。空閒時,聊聊天,下幾盤棋。誰家有個事,鄰居們都像親人一樣幫忙。所以,在這么淳樸的小鎮裡,春節就別提多么熱鬧有趣了。

除夕晚上,各家各戶張燈結彩備置一桌酒菜,請親朋好友,邊吃邊聊。我們小孩子則一改吃飯磨蹭的作風,狼吞虎咽吃完飯,因為重頭戲就要開場羅!吃完飯,大人們看春節晚會的看晚會,打牌的扯起幾張桌子打牌,話家常的話家常。我們一個個扛著“軍火”來到門前的街面上放煙火,路上行人漸少,我們玩得十分盡興。通常是上街和下街的孩子分為兩大陣營,我就當上街的“長官”。首先是一根根“火箭”打頭陣,所有的煙花都噴不了多遠,但我們都為這假的“戰爭”而不亦樂乎。隨著“嗖”的一聲,小“火箭”飛奔而出,玩了個花俏的架勢,再“叭”地炸開。一串“信號彈”往空中竄了十幾米,再爆炸成一串絢麗奪目的火花。小小的我們,在五彩的光芒中,快樂的小臉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