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6篇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一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臨澤縣城,我愛它,因為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聽爸爸媽媽說:從前,春秋天,塵土飛揚滿臉塵埃,雨雪天,道路泥濘一身爛泥,很多時候被磚瓦扎破了腳,沒有彩電、更沒有電腦,家裡窮買不起自己想看的書,一旦有本好書搶著看,在同學中傳來傳去,愛不釋手。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如今的臨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象一隻騰空而起的雄鷹,正在展翅飛翔。

看昔日泥濘的土道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道路兩旁一排排整齊的槐樹和一片片盛開的花朵;以前低矮的平房變成了一座座整齊的高樓;每一個交通路口都安裝一盞盞閃爍的紅綠燈;每當夜幕降臨,街上車輛穿梭,熱鬧非凡。快捷的高速公路可直達張掖、武威、蘭州等各個城市。

交通發達了,自然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幾年來,雪晶公司、奧瑞金公司、鐵廠不斷投資,不僅活躍了臨澤經濟,增長了稅收,也解決了許多無業青年的就業。

更讓人感到高興是:國家實行了“兩免一補”政策,家鄉的中小學生上學全都免費了;老人們能夠按月領到“養老金”;各居委會的困難戶也能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村民的思想也開放了,好多人都外出打工,還建起日光溫室、大棚蔬菜、葡萄基地、發展了養殖業。他們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過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從“溫飽”邁向了“小康”,“和諧”家園正在建設,還要譜寫新的篇章。

家鄉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我說也說不完。從現在起,我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後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二

8月2日,旗委書記麻永飛深入龍口鎮梁峁山區調研“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時強調,對農村修路、上水、危舊房改造、養老院建設等項目,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劃安排,努力發揮資金和項目的最大效益。旗委、宣傳部長韓濤及龍口鎮主要負責人陪同。

麻永飛先後深入龍口鎮大口、沙坪梁、台子梁、麻地梁等村社走訪查看了各地危舊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設、環境治理、抗旱減災、村委換屆等工作進展情況。

來到大口村三道墕社與沙嘴梁社溝壑交接的通村道路建設現場,挖掘機、推土機正在緊張作業,挖土、填方熱火朝天。麻永飛看到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他很欣慰地囑咐大家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加快施工進度,如果能趕在入冬之前硬化,可以提前交工驗收。他說,對於民眾積極性高、基礎好、工期早的工程項目,近期將通過會議研究予以個別調整,提前安排落實。“過了沙嘴梁,以西就與府谷境地相連了。”龍口鎮黨委書記魯曉瑞指著前方介紹道。麻永飛一邊瞭著山勢、看著地圖,一邊說:“路就要修得內通外連,千萬不能修成斷頭路。”

從施工現場走出來,麻永飛一行步入路南邊的一個自然村——三道墕社。今年64歲的村民崔滿櫃,弟兄6人他是老大,過去因為家境貧困自己又要照顧老的又要幫助小的,一直沒有娶妻成婚。崔滿櫃說:“前兩年在外打工不著家。今年蓋起這房子,我也不打算再出去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回家陪伴老媽媽種點地。”看到他家西邊是瀕臨坍塌的50多年的土坯房,東邊是新蓋的磚瓦房,麻永飛叮囑他:“改造危舊房,就是要改善居住條件。你這舊房子太危險了,遇上大雨就有可能垮塌,現在新房蓋好了,就和老媽媽早點搬進去住吧。”

順著的村間小路,麻永飛隨機走向村民楊在柱家中。院裡院外乾乾淨淨、齊齊楚楚。房檐下一個個空口的大水瓮,是用來收集雨水的。揭開旱井,麻永飛急切地詢問了儲水的情況。在楊家,麻永飛和75歲的王玉花老人及來串門的鄰居老太太聊起了家常。“身體怎么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誰幫助領?平時最多的花費有那些?鄉村幹部常常上門來嗎?”談到現實的生活問題,如乾旱缺水路難行,麻永飛與大家一起交流,對於梁峁山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供水通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還需成立專項課題組,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人口分布與項目擺布的科學方案。

離開三道墕社,驅車繼續前行。梁峁地區的山路,崎嶇狹窄,僅僅容得下單輛小車通行,有些路段則更為驚險,俯瞰左右兩面都是幾十丈的絕壁溝壑。蜿蜒曲折,車子顛簸繞行近個多小時,來到沙坪梁村委會。6點多了,“藝人們”三五成群還在文化室里興致地吹拉彈唱,地地道道的漫瀚調,神韻繞樑,讓這個深處大山裡的小村子更顯有文化氣息。麻永飛身臨其境,用心聆聽:“要積極鼓勵村民參與進來,進而豐富和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麻永飛藉此還與村民們了解了村衛生室以及村委會駐地其它房室的利用等情況。

在台子梁村,麻永飛認真詢問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已退休的老支書指著新掛在牆上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說道:“我們村嚴格按照選舉制度,由村民自己選出自己的當家人。”麻永飛強調,要深入基層,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加強指導;要做到紀律嚴明,程式合法,選好帶頭人;要營造良好氛圍,按照各階段選舉工作任務紮實有序推進,從嚴查處不良選舉和違法違規行為。在聊天中,麻永飛希望老支書繼續發揮餘熱,為當地老百姓辦實事。

麻地梁村是麻永飛當天調研的最後一站。傍晚時分,他來到了正在新建的幸福互助院工地,認真查看了解了工程進展、環境治理、道路硬化、配套基礎設施等情況,並要求鄉村幹部要繼續抓緊時間推進工程建設、街巷硬化和環境整治等工作,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的基礎設施問題。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三

我的家鄉在杭州,自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喚醒了家鄉的人民。從此,我的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放眼望去,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看,那不遠處剛從淡淡的霧氣中顯現出來的安置房,顯得特別恬靜美麗。綠白相間的樓房,掩映在重重的綠樹中。房屋四周的花壇中,鮮花錦繡,綠草如茵,一簇簇,一層層,像雲錦似的漫天鋪地,流光溢彩,風情萬種。

眼前的一切令我讚嘆不已,讓我的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現出以前的家鄉。

以前的家鄉很貧窮。聽爺爺說,那時候一塊塊的農田幾乎成了家鄉人民的所有依靠,人們種一些蔬菜,糧食來賣錢。因為那時候的路很差,一下雨,雨水就會把泥土路澆得濕漉漉的,並且路面不寬,經常堵塞,很不方便,因此,人們更多地靠簡陋的木船,把菜沿著長江運到城裡去賣。

人們住的房屋也很破舊,低矮的土瓦房,一遇到颳風下雨,房頂就會漏水,經常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天氣轉晴後,人們就忙於對房子進行修補。

總的來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的家鄉變成了一個小城市。繁榮而昌盛,美麗而可愛。從前低矮、破舊的老屋早已被新穎別致的高樓大廈取代了。當年泥濘的古道已不見蹤影了。寬闊的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平整、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輛穿梭來往、川流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人來人往。以前的瓦房現在變成了豪華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棟棟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嶄新的高樓大廈。兒童樂園充滿著歡樂聲,彩燈噴泉裝點得像仙境一樣。只要你任意走進一個家庭,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如電視機、電冰櫃、空調、電話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還有手機、私家轎車呢,許多家庭還購置了電腦,用以瀏覽、查詢資料和從事文化娛樂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無窮的樂趣。商場、農貿市場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真是一年一個新面貌,一年一個新氣象啊!

家鄉的變化真大!

往事如煙,舊貌換新顏,面對美麗的家鄉,我感慨萬分,我讚美欣欣向榮的祖國;面對祖國美好的明天,我堅定決心,我要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懷著一顆赤誠的中國心,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四

近日,呼倫貝市教育局聯合呼倫貝爾日報社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主題徵文活動。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動的“十個全覆蓋”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所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是自治區成立以來,第一次全面系統大規模投資農村牧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性民生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偉大實踐和創新創舉。

徵文活動正是圍繞“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後農村牧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孩子的視角,生動展現在“十個全覆蓋”推動下,農村牧區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謳歌“十個全覆蓋”實施以來,農村牧區呈現的新容、新貌和新氣象。使農村牧區每一戶家庭更好的理解和認識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從而凝聚全社會力量,激勵和鼓舞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投身這一偉大實踐當中。

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中國小校通過黑板報、宣傳欄、校園網、手抄報等校內宣傳陣地和校訊通、家長會、微信等渠道,通過召開主題班團會、演講繪畫比賽、“小手拉大手”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向學生和家長廣泛宣傳“十個全覆蓋”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及時、準確、生動地宣講全市“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巨大成效,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進一步形成共建美麗家園的合力和氛圍。

從孩子們的視角謳歌家鄉的新變化,也是教育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感恩情愫,自覺將個人發展與家鄉的發展變化、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培養中小學生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從自身做起的責任意識的一項好的做法。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五

說到天府之國,你一定會想到成都.凡到過那裡的人,無不讚美.因為那裡的生活安逸舒適,市場繁榮,是既繁華又美麗的大城市.其實,並非成都才如此之美,我們偉大的祖國里的各大城市不都是如此的美嗎?

看看我的家鄉吧!中國的家鄉處處都有新變化.我的家鄉在湖北恩施的一個小山寨.自古命為萬寨之稱.在這萬個寨於之中養育著今三萬父老鄉親,兄弟姐妹.聽爺爺說:

解放前,我的家鄉如同全國所有家鄉一樣,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前輩們儘管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動,仍無吃無穿無住處,真是民不聊生,暗無天日.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當了家,作了主,逐步過上好日子.

尤其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黨的惠民政策不但深人民心,加之政府在資金放面的大量投入,改革措施不但落實,土地年產承包,各項稅收減免等.極大的調動了人民民眾的積極性.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僅我的家鄉就修通了四百都公里的水泥公路,實現了村組公路通,運貨到家中的喜人局面.百分之六十的人住上了水泥鋼筋的高樓大廈,百分之四十的住上了新瓦房,消滅了茅屋,建起了新農村.家家都有電視機,洗衣機,打米機,碎草機------達到了電燈家家照,人人有手機的生活水平,學生免費入學,就醫有農合,種糧有補貼.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

我的家鄉生態環境優越,山水奇特秀麗,氣侯溫和,群山雲霧繚繞.追溯到清乾隆年間.家鄉茶葉曾得乾隆皇帝之寵.現建起了"萬畝叉鄉經濟帶".實屬貢茶之鄉的榮譽.

老百姓常唱著山歌"誰不說咱家鄉好,家鄉處處見新貌."

點讚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作文篇六

一段時間以來,“十個全覆蓋”工程為我區農村牧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路硬化了、街道寬敞了,村屯環境整潔了,村民生活便利了、舒心了。眼下,村民們談論的話題都是“十個全覆蓋”,村民們的臉上都綻放著幸福的笑顏。

“以前村里全是土路,特別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地上的土都變成泥了,根本沒法走,整村的環境也是又亂又髒,生活很不方便,不過現在鋪上了水泥路,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村屯的環境也是煥然一新。而且,村里便民超市、標準化衛生室、圖書室更是解決了村民生活、看病、休閒的問題。聽說這都是‘十個全覆蓋’工程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我啊!不得不為‘十個全覆蓋’點個讚。”清河鎮東姜村村民劉德全開心地說。

今年,我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實施中,全區形成了主要領導直接抓、責任領導重點抓、督辦單位經常抓、牽頭單位具體抓、協作單位配合抓、全區上下聯動抓的良好格局,並在各級領導駐紮一線推進,施工隊伍24小時不間斷作業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程快速推進,順利竣工。截至目前,全區“十個全覆蓋”工程中危房改造總任務1500戶,已完工1268戶,完成任務的84.53%,其中集中推進158個村任務440戶,完工205戶;安全飲水任務48個村53985人,已全部完工;街巷硬化任務724.1公里,已完工622.5公里,完成任務的85.97%;村村通電已實現全覆蓋;村村通廣播電視的廣播村村響工程任務377套,待自治區設備到位後立即組織實施;校舍建設與安全改造任務13所6520平方米,已完工6所2920平米,完成任務的46.2%;村級衛生室任務88所,已全部完工;村級文化室任務158個,已全部完工;便民連鎖超市任務63個,已全部完工;社會保障共發放高齡津貼1800人、108萬元。

此外,我區在完成20xx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任務基礎上,啟動實施“十個全覆蓋”擴面提檔工程。按照示範村、標準村兩種類型,我區全面提升96個沿主要交通幹線嘎查村全覆蓋標準,採取“10+5模式”建設示範村21個,在“十個全覆蓋”基礎上,增加院牆統一改造、路肩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和村屯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採取“10+2模式”建設標準村75個,在“十個全覆蓋”基礎上,增加院牆統一改造和村屯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截至目前,已改造院牆89萬延長米、硬化路肩120.3萬平方米、粉刷牆體126萬平方米;安裝路燈任務為21個村、4000盞,目前已建設完成3864盞,完成任務的96.6%;文化廣場建設任務為16個村、5.1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4個村、4.7萬平方米,完成任務的93.4%;垃圾收儲設施任務為21個村,目前已經全部完成;村部建設任務為25個村,目前已經完成11個,完成任務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