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鄉的記憶作文

大公雞才叫第二遍,母親就起來了。她一起來,家人和親戚們自然都睡不成了。於是,張羅和忙亂,就成了家園了滿滿的跌撞著的鳥,撲楞楞的到處飛。

這是自然的呢——娶媳婦,天大的喜事嘛!

母親靜氣自定,站在門口,調度著——第一撥,套了大紅馬、栓了彩車,小兒和一群招呼的人趕往南村,那是迎親的;第二撥,駕了三輛大車趕往西山,那是去請姥姥一大家的;第三撥,挽起袖子紮上圍裙,那是趕做喜宴的。

立時,院子裡熱火朝天,喜洋洋的笑聲和誘人的煎炸烹煮油香,被灰白色的炊煙裹著,飄散到村落的角角落落,惹起深深淺淺的嚮往和感慨。

老大不等母親吩咐,領著幫忙的夥計們在院裡院外一氣排開了幾十張方桌。院子小,只能放下十來張,基本夠新媳婦娘家和村裡頭面人物用了。院外疏朗開闊,柴扉對面,小河圍繞著一片竹林,喜宴用的方桌就挨著竹林。正是三月陽春,竹葉青翠,修篁窈窕,再夾雜三五桃花,真是好看又喜慶呢。

老二也成過家了,輕車熟路,把幾副喜聯乾脆麻利地貼好了。看時,卻是

“紅妝帶綰同心結,碧樹花開並蒂蓮”,橫批“百年嘉偶”

“歡慶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結良緣”,橫批“情投意合”

紅紙墨書,立刻滿園生輝。

鄉鄰陸續來了。報客聲、迎賓聲、道賀聲、致謝聲,聲聲悅耳。老會計兼了禮單謄寫人,眼睛滑到鼻尖上,卻不忘和輩分相若者開著玩笑。禮是各式各樣,有直接掏出嶄新錢幣的,有帶了自家秀出的帷幔的,有挑了一擔糯米雞蛋的,好像集市開在了主家的門口。母親笑著,卻退在後邊——這是老頭子挑大樑的事兒哪。老頭卻是個沉厚人,咧嘴笑著,只把手中的香菸逢人遞上,沒有話語。

院門外,更為熱鬧。一大幫的小淘氣們顛顛的奔跑著、咋呼著,雞飛狗跳。領頭的,是半大小子狗剩,手裡掂著一直長長的竹竿,那是一會兒新娘子到來時放鞭炮用的。自然的,那些小淘氣們無非想搶占先機,多搶奪幾隻不能炸響的炮仗罷了。可那歡實勁兒,著實又把婚慶的熱度再添上一層。

正熱鬧著,忽然有人飛跑著告知:來了!

立時人們起立,向門外趕去。不一時,嗩吶嘹亮,鞭炮脆響,大紅馬紅綢盤結,新娘子妖嬈前來。邁火盆、踩瓦片、過門檻,絡繹進到園中。村長是自然的司儀兼主婚。十道程式,拜叩四方,行禮如儀,淚花笑聲,古老與新穎,心愿與夢想,期待和祝福,相似的排演和不一樣的新生,一切一切,都在掀起紅蓋頭之後那一瞬醉心的對視中恆定。

遠處,隔了竹林,一些臉蛋隱約在觀看與悠閒之間,那是那些不便參與的姑娘們。娶親的嗩吶,最是傷身啊!那天的中午,總有年輕的姑娘,胃口要比平時小了很多呢。

這邊,隨著村長一聲十全十美,新婚禮成,婚宴開始。

涼盤熱菜,葷素酸甜,都在酒香中浮動。五魁首啊,八抬轎啊,倆倆好啊,一心敬啊。猜枚划拳,聲聲入雲。大塊吃肉,大腕喝酒,也大口的說出年輕時的風流與莽撞。時間稍長,不善酒事者便憨態可掬,或依案入眠,或謳呀自唱,或推杯換盞,或兀自長嘯。主人前來,猶在禮讓,三杯又下,竹林桃花,一片繽紛。

洞房中,悄悄溜回去的新郎官,撲倒新娘子身邊,吻了一口。新娘子羞紅了臉,剛要說什麼,那邊有人高聲叫起新郎。新郎轉身要走,想起什麼,又折回身,掏出一塊酥糖,遞給新娘子,才跑了出去。

酒宴漸近尾聲。父母和長輩,都在送別客人。

還有幾桌,猶在酣飲,那是新郎官的髮小,按照習俗,他們是要一直喝到月上柳梢,再鬧洞房呢。

新郎官過來,夥伴們趁機灌上幾杯。新郎官呢,好不推辭,一飲而盡。飲罷,卻搖晃著說頭暈,要休息一下。眾人明白他的心思,偏是不依,鬧了一陣,還是有人心軟,合了稀泥,扶著新郎官,去了洞房。

這邊,那幫後生,再續前緣,紅臉膛對紅臉膛,大碗酒碰大碗酒,話題,卻轉作下一個輪到誰做新郎官了。

竹林外,小河邊,零零散散,有炮竹響起。那是小淘氣們在忙亂中討來的戰利品。偶爾的炸響,延續著村中新婚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