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故鄉的信作文範文

親愛的故鄉:

你好!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用動人的文字表達了他身為赤子對故鄉無限的眷顧與愛戀,“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他用他充滿血淚的文字,在寒風中呼號,表達他熾熱的愛。而我,親愛的故鄉,我對你的深情卻早已化為深秋的露水,在無數的清晨凝視著這片土地。

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空寂遼闊的港灣中出現一隻小船的身影,那小船是我,故鄉便是那港灣。故鄉就是家啊,是由無數顆星子連綴成的浩瀚燦爛的星海。

那是早春的一個清晨,伴隨著布穀鳥清脆的啼鳴,我和外公上路了。外公扛著鋤頭,挑著裝滿秧苗的擔子,而我懷中簇擁著些許小型農具。一步一步,我們走過幾千年我們同鄉人曾走過無數遍的泥路,路的盡頭是水田。一望無際的遼闊水田啊,映襯著藍天白雲,仿佛吞吐著宇宙的一切。默默地,小小的我跟隨著外公的腳步。外公卸下擔子,放下鋤頭,捲起袖子,扯起褲腿,俯身捧起擔里的秧苗,愛憐地凝視著翠綠纖弱的秧苗。它們是家鄉的希望。外公在水田中前行,彎下腰,熟練地將秧苗插入水中,微微直起身,吃力地前進,再彎下腰……我想故鄉的生命力正是源於像外公這樣在水田中插秧,孜孜不倦地耕作的農民。他們的歸屬永遠是故鄉。

長大後在很遠的地方求學。每次月假騎車回來,到家時已是深夜。黑暗中摸索著前行,窸窸窣窣地碾過散落在地的細碎樹枝,身旁總不斷閃過快速移動的黑暗樹影。我想那便是自然亘古不變的真理,新與舊的不斷更替,宇宙才能永恆存在。又是一個熟悉的拐彎,看到的是前方暖黃色的燈光,散發著照亮我心的光芒。外婆手中持著年代久遠的破舊的手電筒,一路照我回家。外婆的手電筒因為不斷被老人對子孫傾注的愛而滋潤,有幸生命不息。在外漂泊,心中總澎湃著思鄉之情,對故鄉的渴望與愛戀歷久彌新。在無數個黑夜中,當我感覺壓抑得快要窒息時,總有那一束光與月光一起,穿透黑暗,照進我閉塞的心中,注入愛與希望。

後來,我漸漸變了。我厭倦了故鄉平凡的生活和單調的面孔。顯然,城市絢爛的霓虹燈更吸引我。我解下纜繩,拋人海中,堅定離開的決心,我用力地撐著船篙,駕駛著小船漸行漸遠,遠離我厭倦、膩煩的港灣,駛向大洋的彼岸。我曾以為那裡裝載的才是我的一生。

不久,我的夢想被現實打得七零八落。生活的艱辛如浪潮般向我襲來,一切皆已化為可悲的泡沫,我在沉痛中認清了現實。沒有一刻比現在更讓我思念故鄉。但我還回得去嗎?一個拋棄了故鄉的遊子早已失去了本心,還怎么找得到返鄉的路呢?我在淚水中洗滌著骯髒的自己,父母的電話更讓我百感交集,原來故鄉始終不曾離開過我。當我乘著返鄉的汽車在山路上顛簸時,我看見連綿的大山一座接一座,山上的綠意從未消退,我才發現原來故鄉一直在我心中。“所有的故鄉原本不都是異鄉么?”故鄉從未因為我的存在而發生改變,正如故鄉的河亘古不變地流著,河中沉澱的是故鄉泥土的氣息,原始純淨的生活以及自然美好的人性。我最終還是被故鄉召喚了回來,傾聽心靈深處的呢喃。

如今,我在外漂泊。在夜的思念時刻,抬起頭只看見一輪金黃的圓月懸於漆黑的夜空,我知道我一直就是那棵在清風中守著明月的孤樹,我從未離開過故鄉。故鄉一直在我的心中,謝謝你,我的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希望你亘古不變,祝福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