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大蒜香作文

老家山東農村是個盛產大蒜的地方,它也成家鄉主要的土特產品。每當秋季收成結束,整好了地,種大蒜的活計就開始了。在村外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種蒜的人們,或端著盆子,提著籃子,都在忙忙碌碌地種植大蒜,場景非常壯觀。

俗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種蒜和種麥是同期進行的。必須是在秋分這個時候,如果種早了,因為氣溫高,大蒜就會生長迅速,長過了勁,第二年,就長不出大蒜頭。鄉親們稱這種現象叫“過苗”。種晚了呢,天寒地凍,蒜種發不出芽,單薄的身軀就會爛在了地里。

種蒜有一整套的程式,掰蒜種、拌藥、施肥、澆水、下種,一環扣一環。種蒜也是很累人的活兒,你必須彎著腰一顆顆的把蒜種栽到刨好的溝里,然後罩上塑膠薄膜,再澆上一遍水。蒜種下地後,用不了幾天,蒜瓣就拱出土來,芽尖兒刺破塑膠薄膜。由於這個時候的大蒜苗的根部還在塑膠薄膜裡面,天氣再冷,只要凍不了根部,蒜苗就能頑強地活下去。當第二年的春天來了,大蒜貓了一冬,憋足了勁,葉也長得快,又寬又長,綠瑩瑩的。等到大蒜成長定型時,蒜薹就冒出來了。蒜薹是鄉親們的第一次收穫,鄉親們要在蒜薹老氣之前恰當的時間,把它抽出來,賣給前來收購的蒜商。

我從記事起,家裡就年年種蒜,一直到我工作,大蒜都是我家有限土地里的重要經濟作物,我們上學的一部分學費可要靠它。七八歲開始,就參與種植、辮蒜、曬蒜了,也時常跟上父親上街去賣蒜。如今村里人每家種蒜都在一二畝,有的人家種的更多,鎮上建了好幾家大蒜脫水廠,加工大蒜、蒜片、蒜粉、醃製蒜米等等,既解決了大蒜的銷路問題,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這不,到了收蒜的季節,鄉親們在體會收穫的喜悅,家家戶戶在拔蒜,曬蒜,忙得不亦樂乎,一天下來,大都累得腰酸背疼,但還是樂此不疲,看著飽滿碩大的蒜頭,他們的臉上分明寫滿了豐收的喜悅。這時候農田裡的麥子也黃了,可以把收穫的大蒜整理、辮成方便晾曬的蒜辮了。曬乾後,鄉親們把它盤成垛,上面圍上擋雨的草氈子,放置在院子裡或大街兩旁,就像一座座蒙古包或小崗樓,這也是我們那裡鄉村的一景,你如果有興趣去村子裡走走看看,一定會被這一獨特的風景所陶醉。

大蒜是家庭中離不了的一種調味品。炒菜的時候,剝開大蒜白色薄衣,露出晶瑩玉白的顏色,放上一枚拍碎的蒜丁,那味道就是不一樣。我們全家人都愛吃蒜,當然也包括我,我打小就喜歡吃蒜,不管是生的還是熟的,也不管是醃的還是炒的,有蒜就有食慾,有時都被辣出了汗,可是還是忍不住要吃。直到現在,我仍然特別鍾愛煎餅卷上兩根蒜薹,就辣疙瘩醃菜,那個好吃勁兒就別提了。要吃大蒜,當然不能局限於吃蒜薹,還要吃蒜泥,新蒜下來,是最好吃的時候。喝鹹糊糊,吃新蒜泥拌熟雞蛋,感覺天下食品沒有比得過它們的。素日裡,村里人涼拌菜,吃餃子,總要用蒜臼搗一碗蒜泥,淋點香油,加點醋、醬油什麼的調著吃、蘸著吃。那真是又香又辣,一份生活里絕妙的享受。

每年收完大蒜,親朋好友來城裡都會給我帶來幾辮讓我嘗鮮,每當這個時候,大蒜便勾起了我對鄉村生活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