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那些人,那些事作文1200字

家鄉是一曲悠揚的清笛,總是讓人魂牽夢繞;家鄉是一抹皎皎的月光,總是讓人心動不已;家鄉是一串永恆的記憶,總是讓人想起就思念。家鄉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記憶中最深刻。 一。村頭  一大片空地,一條路,兩旁是村裡的幾座二層樓,再往後一棵古老的樹,一座座房屋,這就是村頭。   村頭是無盡的守望。年老的母親,滿頭白髮站在村頭,望著那條唯一通向城市的道路,等待著兒歸,想像著兒子歸來時,自己內心中的那種喜悅。有時候,奶奶就會坐在村頭的電線桿下,和村裡的老人在一起聊天。當爸爸開著車回家的時候,那些老人就會笑著說:“喲,是兒子回來了吧。”我可以看到,奶奶那喜悅的樣子,仿佛皺紋里都含滿了笑意。   村頭是和諧的聚會。農閒的時候,一些大人和孩子都會到這裡來玩。男的下下棋,打打牌------邊玩著,嘴裡還不住地說著收成,有時候還會談到國足,政治呢。女的就會說些嘮叨的事情,哪個親戚家的什麼人結婚了,有孩子了,還會說哪個鄰村的老頭子,一輩子光棍,怪可憐的。   村頭是熱鬧的交易。入夏,村里大片大片的杏、桃都熟了,會從城裡來許多大老闆來收購。村里人大多4點就起床摘杏摘桃,然後挑著擔子,騎著車子到村頭去賣。即使臉上汗涔涔的也不在乎,都習慣了。村里人都不容易,會拚命的向上喊價,唯恐白費了一年的光景和血汗。我那些樸實的鄉里鄉親,真希望他們可以多賺些錢。

村頭是悲傷的地方。村里人辦喪事,總會經過村頭,村裡的人會站在兩旁觀望著,大多都是女人和老人。女的抱著或領著孩子就站在那裡。些個膽小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後望著一群穿著白色喪服的人,又忍不住探出頭張望。我總是不明白有什麼好看的呢?她們在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事不關己,僅僅看熱鬧;還是為死者惋惜。 村頭的路灑滿了悲歡離合,迎來多少人,送走多少人,誰也不記得了。村頭就像是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望著這一切,或喜或悲。 二、吆喝 家鄉的吆喝不像舊北京城那樣熱鬧,那樣悠揚與清脆。卻總是給人親切。 前幾年,暑假住在老家的我,總會看到一個鄰村的女孩子來賣豆腐。她騎著腳踏車,車座後面放這個家什,我叫不出名字來,裡面放著豆腐。她的車鈴聲劃破了清晨的安謐,一切都從這一聲響里開始了。 她不過十七八歲,短短的頭髮,聲音不是很美妙,有著男人的粗獷嘹亮,但尾音總會帶著些女孩子的羞澀與溫柔。 她很會做生意,村里人都這么說。早晨,從地里鋤草的人在路上碰到她,賣斤豆腐要是忘記了帶錢,她總笑著說:“甭找了。沒帶錢就算了,您下次記著點送過來就行。” 後來,不知怎么了,再也沒有見到她。然而,每當村里來賣豆腐的,吆喝著“賣豆腐咯~”總會想起她憨厚的笑容。 “收頭髮啦~”“有賣破爛的嘛?”“換大米耶”------此刻,聲音仿佛在我耳邊交織在一起,讓我懷念。

三、放野火 說不清“放野火”是不是家鄉的一種習俗,或許是過年的時候“放野火”,對它算不得太熟悉,以至於忘記了它為什麼消失了。大概是“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吧。 聽老輩人說,“放野火”是驅逐一種叫“年”的怪物,那怪物就怕火。過去,每年都會有人到山上點上一把火,燒得天都火紅火紅的。 記憶中是深刻的是那一年,約是五六歲的我。站在家門口,望見東山上火光連天,火紅的苗子似有吞噬天空的霸氣,隱約望見幾個身影在火海里跳動著,奔跑著,模糊的聽見他們的嘴裡吆喝著什麼。 這樣的景象不止一次在我腦海里浮現。我想,我應該記住,因為再沒有機會望見了。 喔------ 家鄉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