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了節約的作文

節約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對於生活的珍惜,珍惜資源,珍惜現在,珍惜未來。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我懂得了節約的作文【篇一】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節約今天晚上,我在電腦上看見了我國晉西南鬧旱災時那一幕幕悲慘的局面,這件事讓我懂得了節約水資源。看啊!一個九旬老人駝著背,背著籮筐,拄著拐杖。在崇山峻岭之中尋找水源。瞧啊!一個髒兮兮的小女孩手裡拿著一個瓶蓋和有水的瓶子。上面還有一個標題:這樣喝可以省一點!

你看,一個小男孩手裡捧著一個臉盆,裡面只有是臉盆容積的五分之一的水。可是,小男孩還是欣慰地笑了。上面的標題是:這水可以供我們全家五口人洗五天的臉。再看看我身邊地畫面:水龍頭“笑口常開”,它的口水直流三千尺。用水人卻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讓水龍頭自己在那“流口水”。看,同學們用水把灌入氣球,做水球,還拿水球來打仗,像過潑水節似的。還有,表弟上完廁所之後,用水狂沖,水嘩嘩地流了下去。表弟還不罷心,又接著到了一盆水下去。水轟轟地發出悲嚎,表弟卻看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妹妹在我們面前炫耀自己洗澡要一浴缸的水,自己是多么愛乾淨。她哪裡知道,這正是晉西南的人們心痛之處。這些水給他們用,大概可以供50個人用50天!唉!一個國家,竟然會有那么大的反差,這真是一個極大的悲哀啊!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好好節約水資源,把剩下的水留給晉西南的同胞們用吧!

我懂得了節約的作文【篇二】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非常不注意節約糧食。我每天吃飯都剩下許多白花花的米飯在桌子上,在碗裡。

過不了幾天,我剩下的米飯居然差不多有一碗那么多。媽媽看見我這樣浪費糧食,決定在星期天帶我去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星期天,我正要去拉車去田野時,媽媽說:“寶寶,車子壞了,我們只好走著去了。”一路上,猛烈的陽光像一團大火一樣,讓我感到非常的悶熱,豆大的汗珠不斷地從額頭上滲出來。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一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裡。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著許多人在忙碌地幹著農活,有的在耙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邊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伯伯正在拋秧,他從一塊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綠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讓它們自己成長。他每拋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都隨著秧苗飛灑向田中。此外,還有一個農民婆婆在除草,婆婆輕輕地彎下腰,用那潔淨的雙手去接觸那骯髒的雜草和污泥,雖然雜草除去了,卻髒了自己潔淨的雙手。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後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每個農民從田裡走出來,都是一身污泥一身臭汗。

忽然,我看到了我六十歲的外婆也在地里幹活,她彎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鐘又站起來伸伸腰,並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地腰。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裡。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到家後,我想了又想,覺得自己以前這樣浪費糧食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下決心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每一粒糧食。

我懂得了節約的作文【篇三】

最近學校里倒飯的現象很普遍,那些倒飯的同學不想想:一粒米=農民的精力+7桶水這不光是浪費糧食,還是在浪費水資源。在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們餓的餓,渴的渴,不少人都是因為飢餓而奪去了生命。而現在我們都不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肆意浪費,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是一種美德,是尊重勞動人民的一種表現。我們都是中學生了,不會連這種美德都沒有了吧!現行大家都學過一首詩——《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看了一篇報導,據上海市糧食部門測算1公斤大米大約有4萬個米粒我國約有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這可以養活35000人。如果每人按每月吃25斤計算,可供105萬人吃一個月。假定一個人每月吃20斤,那么這么多糧食足夠一個人吃上1億年。就拿上海來說,市民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可以節約18萬多公斤,一年就可以省下54萬元。就拿我家來說,每天最少也要浪費半斤左右的米飯,每天1萬粒乘以365天,又可以養活多少人呢?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我們為這種習慣感到汗顏和可恥......

回想水稻從播種到碾成米,農民們經歷了許多道工序,水稻的生長期正好是夏季,如果天氣陰雨綿綿,對水稻的是生長非常的不利;希望水稻豐收,農民們就不得不在酷暑烈日下淌著汗勞作,只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確保水稻的豐收。去年,在“麥莎”和“卡努”颱風的侵襲下,稻灰虱害蟲是往年的5-6倍。雖然政府部門啟動的緊急方案,科技植保人員深入田頭,協助農民們打害蟲的殲滅戰,但是產量也只有去年的8成。辛苦了整整的一個夏季,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報。而年輕的我們,總以為自己種的糧食浪費一點無所謂,只有自己經歷了農田的勞作,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也只有經過算帳之後,才知我們平日浪費了多少的糧食啊!想想有些貧困的山區,為了溫飽在苦苦掙扎。其實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只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舉手之勞的事,比如:吃多少飯就煮多少;外出吃飯少點一些菜,夠吃就可以了;實在吃不完就打包回家了。一些已開發國家也提倡節儉是一種美德,何況我過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更需要節約和合理的使用資源。

所以,為了建設節約社會,為了山區和城市一樣的共同與和諧發展,請您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既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又是對勞動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一種貢獻;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習慣,並且能保持這樣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