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好家風的作文

節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節約是一種智慧,是對子孫後代的負責。讓節約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的浪費行為,其實只需舉手之勞。生活告訴我們,節約不是省錢,而是一種美德,我們小學生更應該從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下面是相關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勤儉節約好家風的作文【篇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教我背誦了,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隨著慢慢懂事,長輩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我,使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爺爺是個老黨員,生產隊長,他對工作特別認真,誰也別想占生產隊的便宜,更不能給生產隊浪費,村民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老黨”。對待家裡“更”嚴。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把“勤儉、節約、不浪費”作為全家的口頭禪,當然全家也是這樣做的。現在我又拿“勤儉、節約、不浪費”的美德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記得在我七歲剛剛懂事的春節,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媽媽端上了一年都沒吃到過的雞、魚,我一筷子夾了一塊大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裡,奶奶也恐怕我吃不上似的,往我的碗裡不斷的夾菜,我狼吞虎咽的吃著,由於自己碗裡的飯菜實在太多了,再怎么努力也吃不下了,我瞪著眼睛,摸著肚子,端起碗就要去倒掉,爺爺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心思,“孫女,把你的飯拿來給我吃,一米一粟來之不易,千萬不要浪費。記得爺爺曾經教給你《鋤禾日當午》的詩嗎?”我點了點頭。從那時候起,我學會了不浪費糧食。

如今爸爸又開始教育起他的外孫,要愛惜糧食。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倡導全社會人人勤儉、節約、不浪費。

勤儉節約好家風的作文【篇二】

已經到了被父母催婚的年紀,玩笑間我問他們,對女婿有什麼標準啊?父親一整肅容,說:“標準嘛就是要有殷實的家底。”我嫌棄地撇撇嘴:原來你也這么俗氣。父親笑了:“物質基礎固然是提供你們小家的幸福根基,但這並不是我看重的方面,我說的家底是說要看家教好不好。”

這個回答著實讓我一愣,然又覺合理,婚姻其實也是兩個家庭的融合,作為我們家庭的新成員,家教家風務必相合才可。倏而我又想起從小父母對我的教育確實一刻不曾放鬆,記得從小聽到最多的故事便是爺爺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還依然勤儉奮鬥,一分一厘地省下供父親叔父他們長大成人、讀書進學。很多事情今日想來頗覺不可思議,怎么會有人每天騎著老式腳踏車到四十多里地外去販賣雞蛋風雨無阻;怎么會有人寒冬臘月又累又餓捨不得吃碗麵條只買一碗餃子湯暖身;怎么會有人每日奔波卻捨不得換下腳上補了又補破洞連連的布鞋只為給兒子省出一本書錢。

父親始終感激爺爺,當年在那么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供他讀書;也感激爺爺以言傳身教,教導他家貧卻從來正直本分,不義之財,雖貧不取;更感恩能有讀書的機會讓他了解除了三分地以外的廣闊世界,雖然求學之路貧困且艱辛。正如古語所說“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並沒有念過什麼書的爺爺卻始終踐行著這樣的訓示。

爺爺因為勞累過度,很早便中風癱瘓了,父親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便擔起長子的責任,扛住生活的重壓,負擔爺爺的醫藥費,照顧幼弟長大。我認真想過,我是否能在比現在要小的年紀里承擔起家庭的重任,思畢苦澀地搖搖頭:我,不如父親。

後來家裡稍顯寬裕,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始終是父母教育我的重中之重。記得從小唯一挨過的一頓打,便是四五歲上,有一次家裡來客。飯未吃罷小朋友們便催我帶他們出去玩,手裡拿著正在吃的饅頭,我們就到了池塘邊。從一開始試探性地撒點饅頭末去餵魚,到後面一幫小孩大塊大塊的饅頭投向塘里餵鴨餵鵝。玩到興起,又跑回去拿了新的饅頭扔向水裡,到後來,水面上浮了一片白花花的饅頭塊。這觸目驚心的場景落入了擔心我們安全找來塘邊的母親眼中,問清了緣由便折了塘邊的柳條把我帶回去教育。

身為乖乖女的我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家法”後,牢記了三點教訓:1、要愛惜糧食。長大後從書中知道了這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2、任何情況下,不可驕縱輕浮,即便再得意開心。3、作為最大的孩子,有必要作出表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這次事情對我的影響一直延綿到了今天,讓我始終記得要勤儉節約,踏實肯乾,做事能安於心,即便如今我到了離家幾百公里的地方工作,早已遠離了父母的庇護和監督。

家風是從小就播撒在人心中的種子,能夠涵育、影響人的一生。無形的家風必須依賴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傳並發揚光大。家教對人的影響很早,卻也長遠,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經常的教育。家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能給孩子打下不同的基礎。現在的家長多寄希望於學校、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挑學校挑班級挑老師,卻不知自己的言傳身教、自己家庭的家風能對孩子起到更大的影響作用。沒有上過學念過書的人並不少見,但沒有接受過一點家教的幾乎沒有。

如今社會上講艱苦奮鬥少了,講物質享受多了;比干勁兒比貢獻少了,比安逸比舒適多了,甚至偶有人為了小利益甘冒牢獄之險,違規違紀頂風作案。而良好的家風,能在人的始發站給人生的德行操守繫上“第一粒扣子”,以小家風帶動大國風。

家無斗金,卻有至寶,正是因為有了祖輩的精神傳承,父母的言傳身教,才能讓我成長為今天身無驕嬌二氣、獨立自強的姑娘。

勤儉節約好家風的作文【篇三】

聽老一輩講,勤儉節約是我家的傳家寶。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爸爸是單位上出了名的“老菸鬼”。過去每天抽兩包煙還不夠,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僅從數量上減少了,連質量也下降了。幾十元的香菸平常很少買,偶爾出去應酬才抽,上班時就抽十元的“雲煙”或“紅河”。壓縮煙錢只是爸爸的一個小習慣,其實幾十年前爸爸就很節約。但在讀書學習、孝敬老人和幫助他人方面,他花起錢來連眼睛都不眨,許多發生在爸爸身上的故事,讓我至今還難以忘懷。

我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雖然掌握著全家的財政大權,但自己從不亂花錢,就連購買生活必需品都要精打細算,最近更是把“節約”發揮到極至。過去做紅燒肉時,肉占三分之二、土豆占三分之一,現在全被顛倒過來了。幸好媽媽的廚藝相當不錯,飯菜依然鮮美可口。過去家裡的麵包、牛奶、糕點吃不完是常有的事,現在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我和爸爸說她“摳門”,媽媽卻說這是“美德”。

在家裡,我是唯一的“小皇帝”,花起錢來大手大腳,有時還喜歡跟富家子弟攀比。為幫助我改掉壞習慣,爸爸媽媽真是苦口婆心,經常講過去家裡如何貧窮,走上社會如何艱辛的故事,終於讓我明白了“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現在我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很少向父母要零花錢、很少買零食,還擔心會變成有錢不會花的人呢!

朋友,如果你生長在這樣一個“勤儉為本、節約為榮”的家庭時,你會不會與父母親翻臉?我可沒有。因為我們家一直保持勤儉節約的好傳統。

爸爸媽媽經常說:“做人關鍵是要有愛心、有責任心,不亂花錢的人並不意味著家裡沒有錢,而是要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最需要關愛的人身上。”我們家年年都給受災的民眾、上不起學的孩子捐款,就在汶川大地震後,我們又把近段時間節省下來的錢寄給災區民眾。

良好的家風,就好像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非常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能生長在勤儉節約的軍人家庭,讓我感到幸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