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心燈精選作文2篇

點一盞心燈精選作文篇一

此時,我回首。童年的回憶在心中依稀記得:稚嫩的小手,顫抖著打開生命的第一本書。一頁、兩頁、三頁……

為什麼讀書呢?別人問我,我也問自己。

有這么一個古希臘傳說深深地感動著我:深愛著對岸女教士希洛的利安得兒。每天夜晚都要泅過海峽與心愛的情人約會。而維繫和鼓舞他心中的愛情的,是對岸情人為他點亮的一盞明燈。然而有一天,燈滅了。利安得爾也喪身於暴風雨中。兩人的愛情,隨著古美人的殉情而化成了永恆。原來,對於迷失在黑暗的靈魂,海峽的那盞溫情的明燈是如此重要。

我是一隻期待自由飛翔的雛兒,因為夢想,所以飛翔。但現實中的我卻迷惘在無邊的黑暗之中。此時,我選擇了讀書。書籍就像希洛的那盞明燈,點明的是我生命的方向。或許我永遠不會成為傲世的雄鷹,但我知道,有書做伴,我就永遠不再迷惘。

翻開書籍,在燈光的指引下,我開始夢的飛翔……

我追尋著,探索著。

夢的境界中,我架上了彩虹,像一匹馳騁的野馬領著我前進。讓我超越了夢境,超越了宇宙,甚至超越了時空。讓我見識到“管仲相恆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的無比雄偉;“秦王掃六合,虎視和雄哉”的傲氣凌人。讓我領悟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為人之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清操。更讓我體會到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憂思;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浩浩愁思……

此時,我憧憬。

我與辛棄疾在郁孤台上相會。八百年來,他還是那樣“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沉鬱、滄涼。我問辛棄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它接受過那樣多的詠唱,為什麼你的一首《菩薩蠻》能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不語。我久久凝望著他極目天外的側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漸次幻化為杜甫、屈原、陸游……我猛然明白了!

我問題的答案是:貫穿著中華文化的以天下己任的精神在辛棄疾詞中強烈地閃爍。

與辛棄疾的相會,讓我憶起許多事。

依然記得文學天才威廉•;莎士比亞。他是人世間的驕傲。法國作家雨果曾這樣寫道:莎士比亞豐富、有力、繁茂,是豐滿的乳房、泡沫滿溢的酒杯、盛滿了的酒桶、充沛的汁液、洶湧的岩漿、成簇的嫩芽,如滂沱大雨一般浩大的生命力,他的一切都以千計,以百萬計,毫不吞吞吐吐,毫不拘束,毫不吝嗇,而像創造主那樣坦然自若而有揮霍無度。

我有感情的讀著雨果的句子,猶如驟風急雨,洶湧滂湃,豪情萬丈。凝望著莎士比亞,我由衷地讚嘆,深情地祈禱,但願人世間在出現一位無與倫比的天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更不會忘記與鄧世昌大人見面的那一刻,儘管短短的那一刻,您的形象便深深印在我心裡。還記得您臨終的那話: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紛紛為?況吾輩至死,而海軍聲威不至墮落,亦可告無罪。“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的凜然豪壯!誰說千古艱難終一死,鄧世昌沉海的選擇,在我看來自然而然,較《鐵達尼號》上男主角的情意纏綿來更慘烈,更悲壯也更具有男兒血性……

我,繼續追尋著。追尋書的世界,追尋知識的天堂,追尋夢想的樂園,更追尋黑暗中的明燈……

我,繼續探索著。探索書的奧妙,探索知識的萬能,探索夢想的源泉,更探索黑暗中的光明……

夢,仍繼續飛翔著。喔,不――不僅現在,還是以後,甚至永遠。

那是書的世界,知識的天堂,是夢想的樂園,更是黑暗中的明燈!

點一盞心燈精選作文篇二

在尋夢的路上,為自己點一盞心燈。於是,有了光。因為有光,我們便不懼孤單。

——題記

撥開天空的烏雲,象藍絲絨一樣美麗。為了追逐夢想,我們翻山越嶺,無心駐足去看,沿途美麗的風景。在無數個日夜兼程的日子裡,黑暗總是猝不及防地降臨,打得人措手不及。失敗、挫折、無奈、落寞、背叛、欺騙……雖不是主鏇律,但始終與我們如影隨形。在混濁與污穢鍾,有人迷失了方向;人沉淪於罪惡;有人無奈而驚恐地在對與錯,得與失,成與敗,榮與辱的邊緣徘徊,一個失神,剎時萬劫不復。

為自己點一盞心燈吧!即使只是熒熒星火,卻能為我們驅走黑暗,能給我們一點慰藉。不論經過了多少的跋涉,不管飽嘗了多少的苦難,不要忘記自己最開始的初衷。千萬不要因挫折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更不要為了追求夢想而追求夢想。一定要記得那盞心燈是為自己而點,並非為了滿足家人的希冀與寄託,更不是為了向他人顯擺。

我們為自己點亮心燈,我們為自己尋找夢想,我們為自己而生存而生活。

在那個特別的年代,被下放到鹹寧的沈從文,依舊能對親人感嘆:“這兒的荷花真好……!”只是一句話,便使這一段充滿苦難與屈辱的日子飄蕩著荷花的芬芳。令人一位多雨泥濘的鹹寧是王孫可游的仙境。令人讚嘆,原來一顆文學家的心能夠如此樂觀。或許,在鹹寧的沈從文,不光有荷花,也有那盞心燈的陪伴吧!不理會那些誹謗的話語,不在意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只是相信自己,堅守自己,靈魂上的他便不再孤單。

原只知錢鍾書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儒,原只知他是位“橫掃清華的絕代才子”,說過“清華園無人可為吾師”的豪言妄語,直到後來,才漸漸了解,他也是位“甘於寂寞”“寧靜淡泊”的學者。他的關於雞蛋與母雞的幽默令人微笑,而他那份於文革時拒絕江青宴請的勇氣,更是令人肅然起敬。他不在乎別人敬仰的目光,也不畏懼別人權勢的炫目。他只是伴著自己的那盞心燈,求學,問道,探索,帶著真正的中國文人的錚錚傲骨,終成不朽。

在尋夢的路上,為自己點一盞心燈,讓我們記得回家的路;在尋夢的路上,為自己點一盞心燈,讓我們順著自己心靈的軌跡,不變初衷,不迷失方向;在尋夢的路上,為自己點一盞心燈,為信念插上翅膀,學會飛翔。

因為那一盞心燈,我們不懼孤單。因為,我們不再孤單,所以,請一定記得,在尋夢的路上,為自己點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