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作文記敘文

一篇記事的記敘文,以記事為主,所謂記事,就是以完整地敘述一件事的發生、發展、結局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要記事就要學會敘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的作文記敘文,僅供參考。

作文篇一:

小時侯,父親總是牽著我的手教我如何走路,母親總是牽著我的手教我喊“爸爸”“媽媽”,再長大一點,父親牽著我的後教會我騎腳踏車,母親則重視牽著的我手逛街。

不知從何時起,角色換了,我牽著的是好朋友的手,一起掃過喧鬧的大街,走在時尚的街頭,聽店裡面的音響傳出流行音樂,一起喝著卡布基諾,抬頭45度,仰望天空。而我與父母不再牽手,甚至有的時候連說話都有那么一點點不自在。

今天,忽然聽到張含韻甜美的聲音唱起《爸爸媽媽》,就心血來潮,想與他們牽一次手。

於是,我今天總是在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一直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合適的理由與他們牽手。理由,其實很簡單,不就是想和他們牽一次手嗎!但是這個理由卻讓我覺得很難說出口,也許是出於長大吼的一種顧慮吧。

機會,也有很多,可我只能看著機會一次次與我擦身而過,但卻很難向前邁一步。

晚飯過後,爸爸媽媽出去散步以前從來不願和他們一起出去的我今天卻很興奮,這讓他們大吃一驚。街上大多都是出來散步的人,有年輕的夫婦,有老人,但看不到與我同齡的人,呵!想不到大家和我一樣啊!

我想,散步的時候牽他們的手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我剛剛吧手提起來,又在半空中放了下去。呵,還是很靦腆呢!

正在考慮該怎么辦,這時,聽到了汽車的喇叭聲,還沒有反應過來,爸媽已著急地牽住了我的手,緊緊的,將我拉了回來。兩股注入愛的暖流沿著手臂注入我的身體內,很溫暖。

牽手,原來很簡單,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不過是走在左側的父愛與走在右側的母愛,這兩種濃濃的親情,就勝過了千萬種理由。

兩手牽著親情成長,還怕什麼呢!

作文篇二:

夜,無邊的黑暗,淅淅瀝瀝的雨滴,敲打著寂靜的夜空。“穿越千年的眼淚,只有夢裡看得見,我多想再看你,哪怕一眼~~”空靈、淒婉的歌聲迴蕩在神秘的夜空中。我伏在窗邊,閉上雙眼,靜靜的回味著今天看的那本書——《有一種花叫不謝》。

該怎樣形容那本書帶給我的感觸呢,精彩的書,好看的書有很多很多,卻從沒有像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是如此的震撼!前言中有一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目光無法抵達的遠方,我們擁有心靈。”生活是一本厚厚的長卷,美麗、芬芳的花在競相綻開,一朵又一朵,歲月一樣的恆久、綿長,童話一樣的神奇、美好。因慧心的傾聽,世界會變得遼遠而寬闊,世界會變得搖曳多姿,生命會變的充盈而厚重,人生會變得充實而幸福。

不知怎樣描述我此刻的心情,絲絲的感動,絲絲的心酸,絲絲的哀嘆湧上心頭,在我的胸腔中發酵,發酵。一個女孩在我腦海中明媚的笑著,一個只有五歲的孩子,用她微弱的力量為置身於水深火熱中的非洲兒童撐起一片天空。她是人們讚嘆的“愛心大使”,她是“只要蚊帳協會”最小的“蚊帳大使”,她是才上一年級的凱薩琳!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軀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了芬芳的心愿,就一定會向世界放出醉人的馨香。

在漫漫書香中,你帶著周身的光芒,款款微笑,顰顰走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你最真實的寫照。想像著你獨守空房的畫面,夫妻鴻雁傳書、鬥茶取樂的情境,獨倚窗邊回首往事時的愁容,我不免傷感起來。你再也回不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歲月,再也不會有“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情趣。你苦苦追求的愛究竟是什麼?

作文篇三:

風度是什麼?是一欠身的優雅,還是一舉手的瀟灑?是一壺酒的醇厚,還是一卷詩的風流?

都是,又都不是。風度,是心靈深處開出的花。

樹上,掛著一柄削金斷玉的寶劍。受者已逝,贈者已遠。

或許,後人會笑延陵季子之愚:徐君不能復生,掛劍於樹只會讓國之珍寶落入鄉間愚氓之手。然而,透過歷史重重的迷霧,我似乎看見了季札掛劍一剎那的畫面,神情面容多少有些模糊,但舉手投足間卻分明有一股瀟灑的風度。

“劍值千金卻又如何,怎能重過我對本心的然諾?徐君,一面之緣,陰陽兩隔,並不能阻擋我向你踐守心盟。魂歸來兮,這劍,你拿去吧!”他轉身登車,絕塵而去。

望著樹上的寶劍,我領悟了:季札的瀟灑風度來源於他踐得心盟之後的平靜與坦蕩。

天外,傳來驚天地、泣鬼神的琴聲,琴聲里滿是鮮活的魏晉風度……刑場上,一人著寬袍大袖,巋然端坐,那琴聲從他流轉的十指間傾瀉而出,他是嵇康。五千個人側耳聆聽:有人緊閉著眼,深鎖著眉,似在費神地琢磨著什麼;有人定睛瞧著那雙上下翻飛的手,似在努力地探求著什麼……一曲終了,彈者起身長嘆:“《廣陵散》今日絕矣!”言罷從容赴死。《廣陵散》果真從此而絕,因為那五千太學生無一能懂嵇康,後人也多難懂嵇康。其實,絕的不僅是《廣陵散》一曲,還有嵇康寄寓其中的情懷。後人做不到心在物外、身與神遊,縱有名琴也彈不出《廣陵散》;後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縱有名師也練不出《廣陵散》。

望著歸於空寂的刑場,我驀然明白了:嵇康的絕世風度來源於他內心的超脫淡泊。

風度,是心靈深處開出的花。若不曾有踐得心盟之後的平靜坦蕩,就算你效法季札,將千金之劍置於丘墓,那“瀟灑”二字仍不能用以描摹你的風度,因為這充其量也只是你刻意擺出的“腔調”而已。若是你沒有嵇康的淡泊,沒有嵇康的風骨,縱使你再琴藝超卓,也只能姑且仿一仿他巋然端坐的姿態,絕彈不出《廣陵散》的絕世風度。

只是,當下的一切都太快了、太急了,似乎讓人來不及為“風度”之花培土、澆水,呵護它發芽、長大、開花。於是,一些父母花費重金將兒女送入貴族禮儀培訓班,以為幾個月的訓練便會使家中的“小太陽”練就溫文爾雅的紳士淑女風度。殊不知風度的培養無法速成,零零星星學得的那些中國古代或是西方社會的社交禮儀並沒有將與之匹配的精神內涵傳遞給年幼的孩子,因而家長所期盼的風度自然成了無本之木,難以萌芽,更遑論長大、開花了。

更可悲的是:當下高速的、物化的生活使人變得極度功利,有很多學生已不再願意慢慢為“風度”之花培土、澆水,在他們的心中,“利”的地位是“義”無法企及的。

一份上海“90後”學生如何看待作弊的問卷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或“只要能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了”,23.8%的學生承認“會跟隨別人作弊”。調查得到的結論卻是:上海學生陽光自信卻太重實惠。對後一半,我認同;而前一半,我完全無法理解:所謂的“陽光”原該是怎樣的一種令人折服又令人舒適的風度啊!一群把誠信當廢紙隨意丟棄而將微利奉為圭臬的人怎會擁有“陽光”的風度呢?

望著季札、嵇康在現實中漸漸消逝的身影,懷想著那守信坦蕩、超脫淡泊的絕世風度,我不禁感慨:

“風度”——這是一種多么特殊的花!你不必也不能刻意地播種它,但你必須調適好心靈的土壤,使其明淨透徹而又涵養豐富,唯此,“風度”才會在其中生根、發芽、長大、開花!

愛是什麼?我想,沒有人能用語言來形容,世界上所有聰明的人加在一起,也無法向一個感受不到愛的人說明。愛有很多種,面對每一個人的愛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於愛的定義也都不同。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始終堅信著,愛是一種花,它的名字叫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