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解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每個人因為認識問題的角度、標準不同,往往以為自己的行為才是正常的、對的,而別人是錯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理解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理解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母親酷愛外公煮出的紅菱。剝開外殼,露出白色的菱米,我只覺得那是單調的白色,母親卻說這叫粉嫩。“熱乎乎的菱米,粉粉嫩嫩,飄著清香。”母親津津有味地邊吃邊描述,我卻一點也提不起興趣。

如今這樣一個美食無處不在的年代,各種菜系的招牌美味讓人讚不絕口。為什麼母親仍是執著於那在我看來異常平淡無奇的紅菱呢?

假期隨母親下鄉,遠遠地傳來歡快的歌聲。那是鄉村的清晨,穿過薄如紗的層層霧氣,從小草的縫隙間傳出的愉悅歌聲:“我們倆划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母親說,那是人們哼著曲兒在水中采紅菱。母親說,那歌聲里夾雜著外公的聲音。

我懷著好奇心不覺歡快地奔跑起來,從高高低低的地方向前,那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穿過菜地繼續向前,是一窪池塘。池塘被浮標分成許多片,每一片都種植著各自人家的紅菱。我看見了不遠處的外公,他正坐在一個大木盆里,用蛇皮袋包著幾塊磚頭做成一個簡易的小板凳。外公佝僂著背坐在小凳上,伸手去水裡抓一把紅菱,從幾片紅葉間采出紅菱放進身後的籃子裡。我便佇立在岸上,呆呆地望著外公,該如何來形容這樣一幅畫面呢?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佝著背坐在硬邦邦的磚上,一呆就是幾小時。但他仍開心地與同在采菱的鄉人說笑著,哼著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小曲兒。遠處靜靜的樹,靜靜的田野,靜靜的水。一切於靜謐之中,只有這歡快的歌聲和不時划動的水波,打破了這靜謐,卻使這靜謐更顯幽靜安寧,讓人不忍驚擾這難得的鄉間寧靜。

鄉里的老人勞作了一輩子,年近古稀卻仍能身體硬朗。鄉里的水清澈見底,即使是種著紅菱或長滿浮萍的池塘,也給人自然真實的感覺。鄉里的空氣清新得讓人忍不住猛吸一口氣,汲取足夠的新鮮空氣。鄉間的紅菱味道正宗,這象徵民間文化的,正漸漸被人淡忘的食物正是母親的至愛。

或許現在,我終於能理解母親執著於紅菱的緣故。紅菱對於母親而言,是家鄉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她眷戀著鄉下一切的靜謐。她在喧囂城市裡得不到安寧,她想從散發著河水青澀香氣的紅菱中找到心中片刻的寧靜,找到父親與家鄉的感覺,找到自然與靜謐的感覺。

理解

他們的感情,我不能理解。

他,是個退休教師,閒來在家喜歡打打拳、養養花、唱唱戲。她,是個農村婦女,勤儉持家,辛勤耕作,守著那僅剩的一畝三分地。從來他都是由她照顧的。

那年夏天一切似乎都不同了。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住院開刀,接受化療。他日夜相陪,蜷縮在病榻旁的摺疊椅上,每天從醫院回家取母親熬好的補湯,風雨不斷。隨著那深紅色的藥水一滴一滴流入她的血液,她的頭髮開始脫落,一綹一綹,皮膚也變得蒼白而浮腫,他毫不在意。我想我能理解這一份不離不棄的情。

出院後,母親留下他們與我們同住,他待她一如既往,可是她的脾氣卻越來越躁。他不會疊被子,她氣;他不會洗衣,她惱;他從來不頂一句嘴,只是耐心地學,一遍又一遍做,拳也不打了,花也不養了,戲也不唱了,一心一意只為陪她,而她卻仍有諸多不滿,大大小小的無名火盡招呼在他的身上。我看著都有些不忍,可又不敢去勸,只能將這一份不理解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直到那個周末。

他照例去買菜,在出門前她拉過他,將錯位的紐扣重新扣好,並再三叮囑後,她才放心讓他下樓。看著他沒有掃乾淨的地,她輕嘆口氣,順手拿過掃帚掃起來。窩在房間寫作業的我坐不住了,隨即一躍而起,說道:“奶奶,您歇著吧,我來掃就好了。”我準備拿過掃帚,可奶奶卻像護著寶貝一樣把掃帚護在懷裡,一臉落寞:“奶奶還掃得動,奶奶還能掃,乖,寫作業去吧。”我一愣,手漸漸垂在了腿邊,我退到了門後,聽著緩緩的沙沙聲,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忽聽門外呢喃:“我死了,老頭子你該怎么辦!都怪我,該把你教會怎么自理的。”我的心一顫,頭一回這么深切地感受到死神的逼近。她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了,我們沒有說,她也不問,每天只是喝著苦澀至極的中藥,我想她的心應該更苦吧。

爺爺回來了。“老婆子,快來教教我這芹菜是這樣擇的嗎?”我的淚順著臉頰滑,我抵著門背,捂著嘴,不讓自己發出聲音。

“不對,不對,怎么總不會呢,應該像這樣!”奶奶微嗔道。我終於理解了——那深沉的情。

理解是相互的

以前,我曾感到同學、老師、家長總是那么不能理解人,因此,自己有心裡話也很少說,有一次在汽車上發生的事卻深深地觸動了我。汽車上,一位農村老人自認為認識路,沒聽售票員報站坐過了。年輕的女售票員一再向老人表示歉意,說她照顧不周,囑咐老人以後乘車向售票員打個招呼;老人呢,卻直說自己大意了。她下車了,兩人互相諒解地一笑。

事情雖發生得平常,而我卻無法平靜。是啊!我們總在怨別人不理解自己,而自己又理解別人了嗎?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坎坷和不平,這時候,他們所需要的,是別人的理解和幫助,我們只想到自己需要理解,而是不是更多地考慮到了別人也需要理解呢?

理解是相互的!當自己真正理解了一個人的時候,大家的心不是相互靠近了一步嗎?這無疑也就增加了別人對自己的理解。現在不是都在說“理解萬歲”嗎?這個“理解”包括兩層意思:一是人們最需要的是理解,自己得到別人的理解是幸福,最歡欣的,另一方面是自己要盡力給別人以理解,理解別人是最高興的,最值得讚揚的。而第二方面更為重要,是更值得深刻認識,去全力做的。

理解是相互的!每個人都渴望理解,而對於它的給予也不應忽視。正因為自己知道它的價值,才更應明白它能給別人帶來的一切。有些人離開溫暖的家,用生命去換取我們安定的生活,只要我們說一聲“我們理解你們”,他們就會感到無比欣慰。同樣,當自己的同學,朋友有了不順心的事,我們只要說一句“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他們就會得到安慰,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難免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如果我們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也並故意的,或者體會到這時也許有些衝動,有些惱怒,彼此說些道歉、原諒的話,並報之一笑,還會因為“你碰了我一下”,“他踩了我一腳”而打架甚至動力使棒嗎?

請相信吧,當你理解了別人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更多的理解;你只有去理解別人,才能獲得別人對你的理解,而當我們都能互相理解的時候,周圍的一切會變得更可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請多理解別人吧,因為,理解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