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話題作文700字

人人都渴望智慧,智慧是一種隱形的財富,是一種經驗的積累,要想獲取智慧,一定要多讀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智慧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智慧

哥倫布問道:“你能讓一個煮熟的雞蛋自己豎著立在桌面上嗎?”

年輕人試了很久,雞蛋總是站起來又倒下。

哥倫布笑者將雞蛋的一頭輕輕碰碎一點,然後雞蛋便自己站立起來了。

遇到難事,不妨換個角度去想。

“一條路走到黑”不是某個人的專利,“曲線救國”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古時候那個拿長竿怎么也進不了城的人,不是最終採取了將長竿順著城門的方向走進去了嗎?在我們的思想里是否存在著換個角度去想的智慧呢?這種智慧不僅僅來源於對事物的仔細觀察分析,更多的是來自於內心的豁達與開通。

許多人認死理,包括以英雄蓋稱的項羽,他的“不肯過江東”抹殺了“江東弟子多才俊”,永遠的喪失“捲土重來”,倘若他以此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想必漢祖劉邦未能登六合之尊,這也許正是項羽內心的微狹之處,不懂得變通的人,再英勇也有窮途末路之時,而懂得此道之人,如臥薪嘗膽的勾踐,即使用三十年,他最終也成了勝者。

所以,換個角度的智慧是要你敢於違背所謂“尊嚴”的。

在亞馬遜雨林里,有一種兇猛的鱷魚,他可以毫不費力的殺死整頭成年公牛,然而它又是這個世界上最易捕殺的動物之一,因為它有一個習慣——原路返回。它從那一條路出去捕獵,就必定從那一條路返回巢穴。於是人們一旦發現它的足跡,只需將尖刀豎立在它爬過的路上,鱷魚就會在回去的路上將自己從中間割開,這種不具有變通智慧的動物將自己逼入絕境。

所以,換個角度的智慧,是可以幫你擺脫困境的。

遇到難事,不如換個角度去想、去做,如此一來,你會發現世界真的變的明朗許多。看到烏雲便知會有大雨,那么雨後彩虹不也就離你不遠了嗎/毛蟲知道自己現在醜陋,受人唾棄,然而它也一樣知道自己會在某一天變成飛翔在花間的精靈。

換個角度想想,這種智慧真的會讓你變的更好。

尋找智慧

螞蟻在爬來爬去,尋找著食物;小河嘩嘩地流著,尋找生命的源泉;鳥兒在天空中飛翔,尋找另一片天空。我們總是在生活中,不斷尋找著,追求著,那是理想,那是希望。

當我在弄丟某件物品時,我會尋找丟失的原因;當我在解題時,我會尋找正確的答案;當我在購物時,我會尋找自己最滿意的。但是這些尋找並不都會給我以滿意的結果,只要做了,就應無怨無悔,我不可能乞求世上有買後悔藥。

神話中的人物在尋找。唐僧尋找真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沉香尋找神斧,劈開華山救母親。雖然他們的尋找,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人們記性深刻的卻是他們尋找的過程。

每一次尋找切忌盲目。每個人的東西丟失了之後,家人,朋友都會幫你尋找,你也可能貼“尋物啟事”。也許更多的時候,會是你和朋友們幫別人尋找。大家一齊尋找,一起在尋找中找出人間的真諦。

藍天四垂,橘紅色的太陽像個甜蜜的漩渦,柔柔的清風,輕緩地在我身旁翩翩起舞。在這和平而寧靜的小路旁,我聆聽著樹的低語,草兒的私語。我尋找到了,心靈的煩躁已拂去,有種回歸大自然的喜悅籠罩著全身。

每個人都在尋找,在不同的時刻尋找著不同的事物。青年人,在尋找長大的足跡,在尋找學習進步的身影;中年人,在尋找幸福的家庭,在尋找著事業的成功;老年人,在尋找得來不易的樂趣,在尋找餘生的安逸。

或許,從原始時代就開始尋找。尋找最初的生存條件到現在外星人生命;從尋找八大行星發展到太陽系之外,科學家的欲望總是不能被輕易滿足,他們尋找著。

用數學角度來講現代人類站在了數軸的原點上,向前探索未知事,向後研究考察,古代文明滅亡的原因。

現在的尋找,不再簡單。不像牛頓發現一顆蘋果掉在地上有萬有引力。這些尋找都要用集體的力量,思維,智慧尋找。

秋天的智慧

每每提到秋天,眼前總是浮現出悽慘、悲涼的畫面。“何處秋風至,蕭蕭送燕群”背井離鄉,如此痛苦;“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孤獨無依,如此寂寞;“一溪寒色漁收網,半樹斜陽鳥傍巢”暮秋入冬,如此荒涼。可是,有誰知道,秋天如此聰明,如此富有智慧。

小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同學們一起去春遊,看到的景色讓我心情舒暢,如痴如醉:大片的草坪,綠綠的、嫩嫩的,一株株小草探出尖尖的腦袋,好奇地向四周張望,樹木抽出了嫩芽,鳥兒們仿佛一個個優秀的音樂家,演奏著悅耳動聽,跌宕起伏的樂章。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到:“春天多么美麗呀!”

的確,春天是美麗的,秋天是沒有這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致的,但是,如果沒有秋天一時的衰敗,人們會認為春天美麗嗎?

假若一年沒有四季,只有春的影子,那么,周圍的環境將會十分單調,草一直綠著,花一直開著,鳥一直叫著,溪水也一直流著,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麻木不仁,還會有多少人熱愛自然?還會有多少人讚頌自然?

在科學家看來,一直是春天是不可能的!科學家在室內製造了一個小型生態系統,用計算機調節溫度,他們把溫度一直設定在20℃,這正是自然界春天的平均溫度,前6個月,植物生長良好,發育正常,但7個月以後,植物逐漸枯萎,到第11個月徹底死去,死因是溫度沒有下降,植物“工作時間”過長,最終“疲勞”而死。

這就是秋天的智慧,明知自己不能永遠年輕,並不硬撐下去,而是全身而退,留下衰敗的樹木和凋零的紅花,殘花落葉滋潤了土地,讓泥土更加肥沃,暗暗孕育著下一個春天,也恰好是這滿地落紅襯托出春的美麗。

是啊,人生不也是這樣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沒有失敗時的苦澀,哪有成功時的甜蜜,沒有品味過孤獨、悲傷的滋味,哪感受得到真正的歡樂與激動。

佇立在秋風中,秋天的智慧仍縈繞於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