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就是動力——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夢想就是動力,每個人都有著夢想,然而實現夢想,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在開學第一課中,一個男孩小時候就被醫生診斷為智力低下,但他的媽媽堅持不懈的教他彈鋼琴來提高智力。為了這個夢想,她什麼都可以做,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她總會從網上搜尋有關樂譜的資料。她不怕苦,不怕累,堅持著每天做這件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位偉大的母親教會了那位弱智的二子彈琴。事實證明,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弱智,即使是弱智,也可能變為天才。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汗水,付出比別人多的心思。這位懂事而又乖巧的兒子也用自己努力的汗水在家裡學會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在“開學第一課”中,獻給了他那位愛他而又偉大的母親。

看了這一課,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也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可是每當我談起自己的夢想時,覺得它和我的距離很遙遠。我之所以感到如此遙遠也許是因為我沒有像他一樣地堅持不懈,沒有像他一樣努力奮鬥,我更沒有像他一樣有耐心……只是憑藉的自己的那張嘴巴說說自己的夢想罷了。然而這位男孩,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正常的孩子,幾乎24小時都坐在鋼琴前,反覆地練習。他學一個音,幾乎要用上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而我們學一個音,只需要幾分鐘就了事了,可見他付出的比正常人要多得多,所以這是他應有的回報。

我們不是天才,我們需要用智慧、用勤奮、用努力去換取夢想。我們並不像天才那樣可以憑著自己聰明的大腦,應有的天賦,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去換來夢想,我們靠的只是拼搏!現實社會也好,古人也罷,誰又沒有自己的夢想呢?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時,雙兒失聰,可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換取的自己的夢想;諾貝爾發明炸彈時,不也是通過無數次失敗了的實驗,來完成最後夢想中的成功嗎?科學家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何況我們中學生呢?既然想學習科學家的夢想,那就先來想想自己有多勤奮,多刻苦吧。

所以,襯現在還有夢想,想去趕快實現它,那就開始拼搏奮鬥吧!從現在起,應該還來得及。為了夢想,燃燒吧,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