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00字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美麗的宜昌,是多么的奇妙!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擁有了那么多的景色。像大老嶺、西陵峽等。為什麼會有這些美麗的景色呢?因為我們的宜昌本身就是一座美麗的現代化文明城市啊!

在宜昌,我在長陽見到了漂亮的土家族姑娘,她們跳著那歡快的民族舞蹈,唱著那一曲曲動聽的山謠,臉上洋溢著歡樂地笑容。在土家族裡,有一位著名的巴土作家,他就是周立榮。周立榮寫的《江河戀》在20xx年9月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這是一個多大的榮譽呀!如果我得到了一定會無比的開心,無比的興奮的。周立榮先生還說過這樣子一句觸動人心的話:巴土是我生命的搖籃,我願一生為巴土傾情,願一生為巴土做貢獻!

在土家族還有一位名人,他就是胡振浩老爺爺,他1922年出身於湖北省的武漢市。在20xx年,胡振浩老爺爺唱的《峽江船工號子》架起了一座中國和外國的友誼之橋!

有這樣的一座城市,裡面培養了無數的國之棟樑;有這樣的一座城市,裡面的人文明和睦,友愛無比;也有這樣的一座城市,正在大步邁向這個世界,向六十五億人證明我們的實力。它的名字就叫宜昌!

我自己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的好學生。我相信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句話:無論宜昌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但在我們面前永遠是最美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今天,我在學校里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後我有了很多的感悟!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可是看完後才發現今年的主題是講宜昌的。首先,主持人就介紹了宜昌這個美麗的城市——山美水美人更美。接著講述了周立榮老人宣傳巴土文化的故事,這位老人寫了許多讚美巴土文化的書和歌曲,並多次獲得國家大獎,還讓巴土文化發揚光大。周爺爺不僅讓我解了一些巴土知識,而且他對巴土文化的執著和熱愛也深深的感染了我!

胡振浩老人則是讓差點消失的《峽江號子》重新流傳起來,還用這個“號子”架起了世界橋樑,讓老外更了解中國,了解宜昌。

宜昌還蘊含著三國文化,《三國演義》中36個故事都發生在宜昌。有一位老人被這些故事深深吸引,他用他的筆畫出了活靈活現的關公,這個老人就是汪國新。

文化,如果好好傳承它就是珍珠;如果沒有很好的傳承,他就會變成沙子捲入時間的長河。。。。。。

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好傳承中國文化的好學生,讓宜昌這塊文化的瑰寶在世界發光!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天我們在學校看了《新春每一課》,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宜昌有巴楚文化,三國文化,峽江文化等多個文化,巴楚文化是宜昌最早的文化,是祖先開天闢地的文化,是這一地區文化的起源。三國文化在宜昌有36個事件,這36個事件反映了這個地區的人們的足智多謀,英雄豪情和忠貞不二。峽江文化以長江三峽而聞名,是人與自然抗爭和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節目中還寫了三個弘揚文化的人,周立榮寫了很多關於宜昌楚文化的詩歌,胡振浩老人怕拉縴這項文化失傳,就一直在表演拉縴,汪國新叔叔畫了很多關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他們為弘揚宜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的故土—宜昌,它有著豐富的文化,沉澱深厚,我非常熱愛我的家鄉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新春第一課》。

《新春第一課》主要內容是介紹我們的家鄉宜昌。宜昌有很多文化,比如巴楚文化、巴土文化和三國文化。一看才知道,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默默為宜昌奉獻的人。有的人為了宣傳巴楚文化而寫作、編歌;有的人為了不讓巴土文化被人遺忘而默默奮鬥;還有喜歡三國文化而畫了無數張關羽的畫像來為世人宣傳。

《新春第一課》中還有我們宜昌未來的願景圖,我不敢想像未來的宜昌——高樓大廈、各種透明亮麗的樓房等,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渴望這種生活而越來越鋪張浪費,那么慢慢的,那美好的生活將變成一種不會存在的幻想。

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今天,老師給我們放了《開學第一課》,最令我感動的是胡振浩老人,他被稱為“峽江號子王”,因特別熱愛峽江號子,一生共演出幾千多場,將普通的號子從宜昌唱到北京,從國內唱到國外,連許多外國人聽了這首歌,無一不稱讚。

他為什麼會愛上峽江號子呢?因為,在解放前,沒有機器設備帶動船行走,全靠人工拉船,一個人吹著號,許多縴夫踏著號聲拉著船前行。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的發展,號子和縴夫慢慢消失在這個現代的社會,為了弘揚民族文化,這位老人家不想讓號子消失,將峽江號子搬進舞台,一唱就是22年,最終讓號子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他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他為民族文化竟然把一首普通的歌,堅持唱了20多年,從年輕唱到老,唱遍了全中國,唱響了海內外,我應該向他學習,用堅持不懈的精神認真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