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石家莊電視台生活頻道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_第1篇:

因為我運動,所以我健康;因為我運動,所以我快樂!每晚的武術訓練和仰臥起坐使我的小胖肚子有了明顯的變化。

剛放寒假的時候,媽媽說我又胖了,該減肥了,什麼“肚子大,腿兒粗”……我簡直是再也聽不下去了,再聽下去我就跟“小豬唏哩呼嚕”沒什麼兩樣了。運動減肥,加強鍛鍊,讓我的胖肚子瘦回去,說運動就運動。

第一天,吃過晚飯一小時後我來到樓下小花園跑上幾圈先活動一下筋骨。寒冷的冬天,刺骨的寒風吹過我的臉上,讓我忍不住把兩隻手捂在冰涼的臉蛋上。這時想起了梅老師說的一句名言佳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對呀!想鍛鍊好身體就得先學會吃苦。跑過五圈之後,那叫一個累呀!

回到樓上,還是家裡暖和。在客廳里溜達溜達吧,沒想到媽媽開口說:“接著來吧,打兩套武術拳看看動作規不規範。”於是我就擺好了架勢準備打上兩套讓媽媽開開眼。“蹲得要穩,出拳要準。”這是武術拳動作要領,你們想知道我練的如何,那就看看我的照片,怎么樣還湊活吧。

武術拳練過之後,剛想休息一會兒,媽媽又開口說:“趁熱打鐵,再來幾個仰臥起坐吧。”我看了看媽媽回頭衝著爸爸聳聳肩擺了個很無奈的動作,把爸爸逗樂了說:“為了咱們倆的肚子能得到改變,互相配合著做幾個也挺好。”於是我和爸爸配合著做起了仰臥起坐。我還好點,爸爸的肚子太胖直接不是我的對手。不過我們倆還是很有毅力的把仰臥起坐做到了極限,實在是起不來為止。

就這樣,我們家的運動減肥計畫每天如期的進行著。經過一個月的鍛鍊我的肚子明顯的小了,腿細了,個子也長高了。同時我還總結到了:只要真誠的對待運動,就會體會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_第2篇:

你平時有時間運動嗎?你平時都做些什麼運動?你能保持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時間嗎?這,就是20xx年2月24日石家莊電視台《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小動作,大健康。

首先王俊傑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組數據,分析了現代青少年缺乏運動的主要原因和危害,現在中小學生上文化課占去了大部分時間,運動方式匱乏,學生們還沒有養成運動習慣,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我從自己身上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平時上下學坐車,回到家就寫作業,很少下樓運動,看來對健康的重視度嚴重不足啊!接著兩位老師給我們示範了正確的行走姿勢,沒想到這個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事兒,我以前卻從來沒有注意過,看來生活處處皆學問啊!

由一個個簡單易學的動作組成的健身操,我邊跟著做邊悟出了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小動作”!運動,其實很簡單,它的重點其實就在一個字----不是別的,而是“動”。觸手可及的小物品、小物件也能成為健身傳奇。我想,只要想動,肯動,動起來,根本不需要你費什麼心思,“大健康”就會陪伴你左右!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要去運動了,你要不要一起來?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_第3篇:

在家庭體育鍛鍊中,父母的身體力行是最直接的影響力,體育活動除了親子語言交流外,更多的時候需要父母和孩子或如同伴、或如對手、或如師友面對面、手把手甚至身體直接對抗等肢體語言的交流,使孩子充分體驗到體育鍛鍊的魅力,使孩子的體育鍛鍊變被動為主動,從盲目到自覺。

作為父母,是開發家庭體育鍛鍊的核心人物,要隨時了解孩子當下生理髮展特點、運動要求、運動愛好和適宜運動強度,要積極引發運動欲望和運動潛能,要深知“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的弊端和“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拔苗助長”的危害,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安排運動、學習、生活時間及其適宜水平量,及時肯定鼓勵多樣化運動參與中表現的進步點,認真引領孩子主動套用學校體育鍛鍊中學到的方法、技能技巧.家長本身也應嘗試跟孩子一塊兒鍛鍊、一塊兒探索鍛鍊方法技巧和運動安全防範要領,保護好孩子免受運動損傷,並努力做到持之以恆,成為孩子體育鍛鍊好教練、好陪練、好隊友。

日常家庭成員在工作忙碌之際,要學會引領孩子主動養成按時鍛鍊和見縫插針鍛鍊的習慣,可減少運動鍛鍊安排的隨意弱化,建議如下:

1.孩子早晨起床後,用三五分鐘時間伸伸懶腰,做做徒手擴胸、伸展、體轉、踢腿等基本體操,既能快速消除睡意,又起到健身的作用:

2.儘可能讓孩子徒步上學,既準時、經濟,感受四時風景和人緣際會又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但前提是要保證孩子路上的安全,可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和體質強弱,將步行速度控制在0.6千米~1千米/10分鐘。一般情況下,20分鐘以內的步行路程都是比較適宜的;

3.放學回家後,利用晚飯前二三十分鐘時間,引導孩子進行一些對抗性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如球類活動、跑跳遊戲、踢踺子、跳繩等等;

4.晚上孩子做功課的間隙(可抽20分鐘左右),可在家裡進行一些徒手或小器械的練習,男孩子可以進行伏地挺身、引體向上、曲臂懸垂,女孩子可採用仰臥起坐、仰臥舉腿、呼啦圈、座位前屈以及拉力器、啞鈴(注意選擇合適的重量)等小器械進行身體鍛鍊;或者進行動物模仿操、家庭小遊戲、自製小玩具等,體現身體鍛鍊的趣味性。

5.風和日麗的日子,父母陪同孩子一起爬山、划船、騎車、疾走,一起領略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如在父母的陪伴下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沿江大道某段長度;去徒步或騎車參訪三峽大學,感受校內圖書館、教學樓、運動場及文化景點;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山間草地嬉戲,玩的滿臉是泥也無所謂,因為多接觸自然,會增加孩子對細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現在的孩子太缺乏這種戶外活動了,在您的陪伴下,孩子長大以後心靈深處是明亮的、豐富的。

6.雙休日或節假日,依據孩子的愛好,針對某一運動項目(籃球、羽毛球等)進行強化培訓,既可由有能力的父母親自指導,也可送孩子去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正規的培訓(一般每周最好不少於2小時)。 通過專業培養孩子鍛鍊的興趣和動力,使他或她今後在漫長的人生之中能自覺主動的參與鍛鍊,保持健康良好的身體狀況。

不僅要學著給孩子一些牛奶雞蛋,也要學著讓孩子運動流汗,是眼下有作為父母的通常做法,正如有識者所言“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半世紀,幸福生活一輩子”。唯有鍛鍊,孩子神經、肌肉、心肺、骨骼才會全面完善發展,孩子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彈跳及各生理系統功能才能和諧均衡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