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隨筆

我微笑,在任何我難過或者快樂的時候,我只剩下微笑。那快樂又是如何描繪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快樂隨筆,一起來看看。

快樂隨筆篇一:其實我很快樂

大海給予了浪花寬容無邊的懷抱,於是大海有了波瀾壯闊的快樂;大樹給予了小鳥落腳棲息的地方,於是大樹有了傾聽鳥鳴的快樂。 快樂給人以舒服之感,快樂給人以希望,快樂激勵著人們奮發進取,快樂給予人一種神秘感.快樂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晰,發現地球的奧秘,使人從不憂鬱,每天保持一種快樂心情. 給予是奉獻嗎?在我的字典里,給予是對人的一種無私的奉獻。大自然給地球的一切也是一種奉獻,給予是一種快樂。

早晨,小鳥在樹林中吱吱地歡唱,它給樹林給予自然美妙的音樂,它給寂靜的早晨增添了一道無限的樂趣,小鳥感覺是快樂的。 窗外的雨嘀答嘀答地下著,這是它正給予生物們最有維生素的自然乳汁,它每次都哺育著地球上一片綠色的土地。

雨也感覺到給生物們最鮮美的乳汁是一種快樂。雨過天晴,太陽從烏雲的家鑽了出來,把自己身上的能量釋放出來,為剛剛喝完雨水的植物給予一絲溫暖。太陽還會再剛給雨水刷洗過的天空架起一道七色的絲綢,給人一幅自然秀美的圖畫。 群山連綿,它們聳立在天空下幾千年幾萬年,經歷風吹雨打依然那樣堅強。山給自然美麗的圖畫,山給予人類有著登高望遠的感覺,它給予人類堅強的意志,甚至為地球默默地奉獻。山感覺到人們到我這裡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我給予人快樂和給予自然增加美景,我很快樂!

給予是從心靈上奉獻出虔誠的花朵,更是一種無限的快樂啊! 老師給予了學生渴望知識的翅膀,於是帶著他們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語文課中,老師帶著我們去欣賞文字的藝術,去探討人生的哲理;英語課中,老師教會了我們另一種語言,於是開啟了我們與外界交流的另一扇窗戶…… 父母,給予我們成長的港灣,讓我們學會了獨立,慢慢的不再要父母牽著我們的手前行,而是即使沒有父母在身邊,我們也要勇敢堅強的走下去,好好的走給父母看,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是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答的。

但他們很快樂,因為他們能夠看著兒女健康地成長,並且教會了兒女怎樣做人,怎樣面對困難時勇敢的站起來。我喜歡畢淑敏寫的那一篇文章叫《孝心無價》。

其中有一句話“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遠無法彌補。”對啊,我們時常抱怨父母的嘮叨,而父母卻是給予我們最多的人,我們沒理由不用心地理解他們,好好的愛他們。 朋友,給予了彼此之間心靈的溫暖。當你受盡委屈無處訴說時,朋友是最好的選擇。不管有多少煩惱,好朋友永遠是彼此堅強的後盾。於是有了很多歌唱友情的歌:“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之間的付出無須回報,只需當對方也有困難的時候,你能拔刀相助。 給予,其實很快樂,讓我們帶著給予的心態,也去給予別人所需要的,這樣我們也會很快樂。 啊,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尋找,彼此給予的愛就是快樂.沒有了快樂也就沒有了希望,快樂是世界的生命之源,是新一代的執著希望!

我喜歡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遙望蔚藍的天空,等待飛機的到來---祈禱;我喜歡無憂無慮地站在大海邊,看看活潑可愛的生靈們,讓所有的不快隨風而逝;我喜歡在校園是榕樹下,與朋友們談笑風聲,執起手中的鉛筆描繪這美好的祖國風光,樂在其中,讓自己沉醉與風.我十分快樂,因為我享盡大自然的風光,沉迷與海天之間,我從不憂鬱!我快樂我隨意!

快樂隨筆篇二:痛並快樂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已將自己歸於新聞人,或許是因為專業使然吧,或許只是單純的心理上的慰藉。雖說自己還不稱職,但姑且就這樣叫吧。於是手中就經常多了些有關新聞的東西,久久的也不乏幾本著名新聞人物的自傳。瀏覽著他們的過往,偶爾也開點小差暢想一下自己作為新聞人的未來,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最近,頭腦中總盤鏇著“痛並快樂著”這5個有點矛盾的字,這是一本書的雅名,也稱得上是一段不錯的人生吧。作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新聞人,乾過4年的報紙,現如今在電視也混得蠻開。趕上了名人出書的熱潮,也便出版了自己的自傳,小小地總結了自己的前半生。與當下名人出的書相比,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文筆是很好的,平淡的描述也總能讓人泛起感情的漣漪,這點在出書大軍中是少而又少的,加之他特殊的身份,自己對他的偏愛也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記得書中曾提到過這樣的話,自己認為挺經典的也便記下了。想想等以後老了,也有機會在孫子面前談談自己年少時的“豐功偉績”了。話是這樣的:不管是怎樣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動選擇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跡,回憶時便總是夾雜著一種溫情。這是作者回憶自己大學4年生活和剛走上社會那段艱酸日子時寫下的感想,如今在我們的眼裡看似平淡,細細地咀嚼也難免有那么一些道理。道理也便是有了,但怎樣理解也便看每個人的造化了。至少那時我是這樣想的:日子還是得過的,不管此時你是正和家人分享著幸福的喜悅,還是躲在陰冷的地下室里盯著發霉的麵包發抖,日子是不管怎么樣的,人活著也便活著,除非他真的想死,要不然他依舊還是活著,只是活著的方式不同而已,活著也便有了以後的希望,有了個暢想的餘地,這也正是“好死不如賴活著”的道理,當你回首活著的路時,感慨也便奪眶而出。有朋友的日子也總是美好的,因為有了聊天的對象總比光吃飯的日子來的有勁,乾什麼也總有個人罩著,膽子也便大了些。在大學男生不談戀愛是不行的,但談了戀愛而無炫耀的對象又是萬萬不行的,於是溫情一詞也便擺上的餐桌,等著較感情化的人去宰割了。

話是多了,因為當時自己也便這樣想著,話匣子一開也就關不住了,但這是在遇到有感觸的話題下,沒感觸的也便是強逼著也開不了口的。書中還有過這樣的一段話,自己也是有感觸的。“如果說,被污染破壞的是我們的生存環境,那人心的被污染,破壞的則是我們生存的理由”淺看之下,這句話只是作者埋怨了中國的環境污染之後又對人性提出了質疑,但仔細考究還是能從中得到些什麼的。得到的也正如那句老話“因人而異”吧。但讀後沒有一絲感觸的靈魂可以想像已經空虛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也便如作者所說的,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天天守著幾畝薄田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火了,引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也便是家家戶戶都奔小康了,但富了的背後是給人警醒的。當平日裡靠山吃山的窮鄉親們為了那幾把票子,活生生地把一座大山的衣服給扒了,那靠水喝水的父老們正拎著幾隻金桶排隊去等水接濟時,這又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想想一個偌大的中國,有那么一天,13億人一同哀悼死掉腥臭的環境,那場面是多么的宏大啊,想必也能評個吉尼斯記錄吧,也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快樂隨筆篇三

是一種選擇,當它在生命舞台上出現時,伸手抓住它。——題記

迷失快樂

小時侯喜歡爬山,更喜歡雪,喜歡那散發著清香的恬靜,每當撫摸著雪,心靈就像被牛乳洗過般清新,那柔滑,在心弦上奏出一曲又一曲富有生命力的樂曲。喜歡雪,因為我的心如雪一般恬靜。

現在,南方的冬天幾乎沒有雪了,多的是雨,可是,即使是在幽雅的小巷聽著伴有長笛的雨聲,也感覺不到雪一般的恬靜,雖然那也是一種敲擊心靈的聲音。

於是想起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燕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由此說來,聽雨是需要一份心境的,因為快樂也需要一份心境。

然而,我迷失了快樂。我要——

尋找快樂

茫茫人海中,低頭去尋找快樂。

考試得了滿分,買了新書,這些以前能讓我快樂好幾天的事,現在都變成了一個短暫的微笑。

我的快樂,你在哪裡去了?難道生命的舞台上再也沒有快樂了嗎?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遇到了不快樂的事,準備去拜訪一位禪師,路上一個袋子把他絆到了,他生氣地踢了袋子一下,袋子變鼓了,再踢,更鼓了,最後竟擋住了他的去路。禪師對他說:“這叫‘仇恨袋’,你越踢它越大,向它說聲‘對不起’吧!”那人說了“對不起”後,頃刻間感覺煩躁煙消雲散。

快樂是一種狀態,它不是上帝賜與的,也不是空想就能得到的,更不是別人施捨的。無論你是貴還是賤,都有追求快樂的能力。當我看見草,會想到富有生命力的快樂;當我看見雲,會想到自由的快樂;當我看見水,會想到一往直前的快樂……

我尋找到了快樂,我還要學會——

享受快樂

以前的我是迷茫的,現在的我是快樂的。

每天早晨對著鏡子練習微笑,你會發現你的笑變得越來越輕鬆,自然,自信,明朗。

每時每刻都對自己說:我是快樂的。

讓我們彼此永遠笑臉相迎,因為微笑是愛的開始,而一旦我們開始彼此相愛,我們就會自然地知道要做些什麼。

學會帶著微笑享受快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