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的來歷作文

臘八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么臘八節是怎么來的?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於《臘八的來歷作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臘八的來歷作文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的來歷作文

臘八節由來已久,為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臘八節的傳說,民間也有多種,傳說畢竟是傳說,其中也不乏感人的傳說,下面就來看看最常見的兩種有關臘八節的傳說。

臘八節的傳說一: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苦苦修行多年一無所獲,一直追逐飢餓折磨,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釋迦牟尼終於再也支持不住,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一位善良有牧羊女從路邊經過時發現了他,並用大米、栗等做成的粥給釋迦牟尼吃,將他救活,一碗小小的粥米讓飢餓中的釋迦牟尼覺得神清氣爽,覺得是世間美味。後來釋迦牟尼潛心修行,終於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節由些而來。

臘八節的傳說二: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只好去給財主放牛,有一天卻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後食用,覺得非常香甜,而這一天正好是臘八初八。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還時常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和臘八節吃粥的習俗。

臘八的來歷作文

1月3日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臘”在古代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農曆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每到臘八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吃上一頓香甜可口的“臘八粥”。

專家介紹說,“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多種多樣,各地版本不同、說法不一。在佛家看來,“臘八粥”來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月初八這一天廣為施捨饑民的善舉,逐漸演變成熬煮臘八粥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了。

專家指出,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