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寫臘八粥的作文「推薦」

篇一:臘八粥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裡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里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蔔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台。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蔔、白蘿蔔、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後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擀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擀麵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擀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後緊,先慢後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麵團擀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後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麵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摺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後,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裡,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裡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後意猶未盡。

篇二:香甜的臘八粥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篇三:臘八粥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裡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里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蔔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台。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蔔、白蘿蔔、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後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擀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擀麵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擀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後緊,先慢後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麵團擀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後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麵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摺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後,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裡,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裡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後意猶未盡。

篇四:八時分臘八粥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家家戶戶都要製作。傳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穀物。光看著就讓人聯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大禍,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備好的穀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著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著,我現在終於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著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裡面的水幾乎消失待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仿佛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著一絲滑爽,仿佛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說:“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還能增福增壽。”唉,如果天天都是臘八節該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臘八粥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