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臘八節的敘事作文

【第1篇】

【紅福字的臘八節】

商店裡的紅福字天天盼望著有主人來領它回家,眼看都臘八節了,它決定自己出門尋找它的主人。

它來到街上,見一個印著“銅陵日報小記者”的背包拉鏈沒有完全拉上,便趁機跳了進去。

“咚咚鏘……”一陣歡樂的鑼鼓聲,它使勁探出小腦袋往外看,只見“安徽老家酒業第四屆臘八打酒節”幾個字,院裡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和一排排整齊的釀酒缸,像是歡迎前來的打酒人和小記者們!

紅福字跟著小記者先後參觀了藏酒閣、釀酒坊。原來白酒是由大米、糯米、高粱等五穀雜糧經過一道道複雜的工藝釀造而成,一縷縷流淌的白酒散發出醉人的香味。參觀完酒廠,老師向大家介紹有關臘八節習俗。臘八節這天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除了吃喝,還有寫春聯、剪窗花、繪年畫等傳統活動。

小記者們各個身懷絕技。瞧,他們有的在認真地給年畫塗色,有的在專心致志地寫對聯,還有的在冥思苦想剪個什麼樣的窗花。紅福字邊悠閒地觀看邊品嘗香甜的臘八粥,看著一幅幅完成的作品,紅福字突然眼前一亮,哇,這裡還有我的同胞福字啊!

“這裡有勤勞的人們、傳統的釀造工藝、濃郁的酒香,還有我的姊妹。在這過年我該多幸福啊。”想到這,紅福字一拍大腿說:“對,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第2篇】

【臘八話民俗】

農曆臘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為了慶祝這一傳統的民俗節日,銅陵日報社小記者工作室為我們小記者組織了一場“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我們來過臘八節”活動。

活動這天,早上一起來,我吃完早飯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小記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車前往安徽老家酒業。

剛進酒廠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氛圍,只見一面面彩旗隨風飄揚,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鑼鼓聲聲,打鼓的人們笑容滿面,更是感染了我們,我們也不由跟著快樂起來。

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見屋子裡到處是紅紅的酒罈子,大的、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用鼻子輕輕一吸,你會聞到糧食發酵後的香味,一陣陣沁人肺腑。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釀酒的地方,一進屋子裡,大家就圍住了一個巨大的釀酒器,議論紛紛,“哇!”“這也太大了吧!”“裡面裝的是什麼呀?”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起了這個釀酒器。這時一個更大 的 蓋 子往釀酒器上面一蓋,便開始釀酒了。老師對我們說:“過十幾個小時後,一些液體會通過釀酒器下面長長的管子流出來,這些液體便是酒。”我們轉過身來,只見釀酒器後面還有一個一個的坑,上面蓋著一層層塑膠布。老師指著那些坑對我們說:“這坑裡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麥、高粱,把它們放在坑裡經過發酵,就可以通過釀酒器製作成酒了。”喔,原來酒是這樣釀出來的。

走出釀酒車間,我們又來到了講座現場,一位老爺爺告訴我們臘八節的來歷。原來,人們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被稱為“臘日”。臘八節一般有兩大習俗———吃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粥一般由紅豆、花生米、紅棗、蓮子、薏米、葡萄乾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臘八蒜就是在這一天醃製大蒜,等到開春再吃。臘八節居然還有這么多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臘八節活動不但讓我們了解了釀酒的過程,更感受到我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我們應該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第3篇】

【我在老家酒業過臘八】

一個星期六,我們銅陵日報社校園小記者一行來到安徽老家酒業參觀,接受傳統文化薰陶,以小記者的身份過一次臘八節。適逢老家酒業的“打酒節”,我們一併學習了解了酒的釀造工藝和中國的民俗文化。

大門口高高的彩虹門、長長的紅地毯、熱情的腰鼓隊吸引著我們走進工廠,一排排紅燈籠映襯著“臘八打酒節”幾個大字,熱鬧非凡。一大排酒罈圍滿了一個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項鍊掛在那裡,十分漂亮。

我們首先來到藏酒閣,濃濃的酒糟味撲鼻而來,爸爸說老家酒業有著悠久的傳統工藝釀造歷史,特別是二樓的封壇原漿,都貼有代表身份的標籤,聽說價值不菲,值得擁有哈。

隨後我們來到酒糧坊,我們參觀學習了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真是大開眼界,原來白酒釀造要經過出窖、拌糧、上甑、接酒、攤晾、入窖、封窖、窖藏等複雜工序,真是不容易。

在展示大廳,我們學習了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同時了解到,打酒的“打”字原指買的意思。經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傳統民俗中的許多歷史典故,我現場書寫了一副對聯:“風雲激壯志,禮樂秀群英”並上台展示,最後和小記者們一起繪年畫、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暖的臘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這一天我學習了解了傳統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釀造工藝,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充實的臘八節!

【第4篇】

【寒冬里的濃濃暖意】

一個寒冷的周末,外面天寒地凍,地上的冰雪還未完全融化,我們銅陵日報社校園小記者一行來到了位於開發區的安徽老家酒業,參加“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我們來過臘八節”活動。

一走進酒廠,我們遠遠就聞見濃濃的酒香。我們先後參觀了藏酒閣、釀酒坊,傾聽了民俗文化老師俞俊年爺爺的講座,我們還動手剪窗花、繪年畫。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俞爺爺的講座。

俞爺爺的講座從陽曆和陰曆開始講起,告訴了我們臘八節的由來,以及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俞爺爺說,農曆十二月,又被稱為“臘月”。因“臘”與“獵”二字在古時通用,冬天又是一個打獵的大好時機,大家將打到的獵物先用來祭祖,“獵祭”逐漸地便寫成了“臘祭”。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制定曆法,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叫“臘日”。

俞爺爺還說,在臘八節喝臘八粥不僅能驅散寒冷,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在臘八節這一天,有許多志願者為市民送去了臘八粥,還有許多單位為市民提供免費的臘八粥。這讓我想起來今年冬天,媽媽住院的日子裡,我和爸爸每天都要給媽媽煮八寶粥吃。媽媽說,她最喜歡吃家裡煮的粥。我想,媽媽吃我們煮的粥時,心裡一定暖暖的。

在活動的最後,老家酒廠為我們準備了熱騰騰的臘八粥。吃著臘八粥,我感覺非常甜,而且心裡暖洋洋的,一點也不感覺冷了。

活動結束,我們走出酒廠,太陽高照,一股暖意湧上我們的心頭。